一、基本情況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河北省北部壩上地區,屬于華北平原向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全縣播種總面積168.4萬畝,肉類總產量4.5萬噸,奶產量2.5萬噸,禽蛋產量2萬噸,農業總產值67.6億元。近年來,圍場縣緊緊抓住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基點、重點、創新點,堅持精準發力,強弱項、補短板,有效推動全縣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做法
(一)實施化肥、農藥減施增效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建立5個農藥減量增效量化示范基地,1萬畝馬鈴薯和1萬畝胡蘿卜化肥負增長示范區,每年免費發放水溶肥11.7噸,有機肥17000噸。建立監測預警農藥減量控害增效量化示范基地、果菜病蟲害農藥減量增效示范基地,選用優良抗病品種,推廣使用安全環保高效低毒農藥和先進植保機械。
(二)實施農田殘膜回收利用行動。大力推廣標準地膜、降解膜和半全膜覆蓋等旱作綜合農業技術,建立19個舊膜回收點、2個廢舊地膜加工廠,通過地膜多次利用、廢舊農膜回收等方式,解決廢舊地膜污染問題。
(三)實施糞污、秸稈資源化利用行動。積極培育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組織,連續5年實施綠色種養循環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實施“秸稈全量化利用試點”“秸稈打捆直燃高效鍋爐”和“生物質炊事采暖爐安裝”三大項目,開展秸稈“飼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及“收儲體系建設”四大工程,建設秸稈收儲運網點12處。
三、工作成效
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帶動全縣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95%以上,年化肥用量減少100噸以上。綠色防控示范區內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70%以上。廢舊地膜專業化回收網點覆蓋面積達2萬畝以上,農膜回收率達85%以上,農田殘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建成秸稈肥料化利用技術推廣示范田3萬畝,堆肥還田面積6500畝、沼液還田面積2000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100%,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形成多元化、產業化利用模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