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桐鄉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地處浙北杭嘉湖平原腹地。2020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0.5萬畝,生豬存欄6.5萬頭。近年來,桐鄉市圍繞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通過聚焦化肥農藥源頭減量、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和農田退水末端治理等三個關鍵環節,全鏈式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二、主要做法
(一)守好源頭責任田。依托“肥藥兩制”數字化管理平臺,推行肥藥實名購買、定額施用。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體系建設,集成推廣有機肥、配方肥、按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推廣稻漁綜合種養和沼液還田等生態模式,有效減少化肥農藥施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體系,推行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進—銷—用—回”全周期的閉環管理,對全市280家農業主體實現主體追溯和過程追溯,189家肥藥兩制改革試點主體進行紅、黃、綠碼三色動態管理,加強肥藥數字化管控。
(二)打通資源循環鏈。鞏固全國農作物秸稈全量化利用試點縣建設成果,強化秸稈多元化利用區域布局,培育龍頭利用主體,健全“合作社+企業”的市場化收儲運體系,提升農作物秸稈離田高值利用。以就地消納、能量循環為原則,以點擴面,利用兩步纖維化技術,將蔬菜尾菜、廢棄果樹枝條和畜禽糞便等原料用于生產有機肥,拓寬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途徑。構建政府引導、主體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業廢棄包裝物回收體系,統一回收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和廢舊農膜。
(三)筑牢末端防護堤。以“生態溝渠”和“生態溝渠+”的形式,建設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系統和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全域推進農田退水治理。圍繞“健康土壤、健康生產、健康生活”的理念,啟動全國縣域首個“健康土壤行動”,創新推出耕地地力指數保險,建立耕地質量用地養地責任制。全市布設121個耕地質量常規監測點和6個長期定位監測點,建立2個省級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點和1個地方性監測點,完善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體系,提升環境監測預警能力。
三、工作成效
(一)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建立水稻化肥和農藥定額施用示范區11個、示范面積2.2萬畝,年推廣配方肥和按方施肥1.17萬噸、商品有機肥7800噸,2020年減少不合理施用化肥1267噸、農藥76.8噸。
(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19%,秸稈離田利用率達43.6%,畜禽糞污綜合處理率達98%,農藥包裝廢棄物和廢舊農膜回收處置率保持在90%以上。
(三)農田環境質量提升。建立全市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建成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8條、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3個,累計治理農田面積1.2萬畝,總氮和總磷分別下降10%和30%以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