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2—2031)》分品種展望要點
時間:2022-06-14 02:34:15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4 月 20 日,2022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京召開, 會上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2—2031)》,總結回顧了主要農產品 2021 年市場形勢, 對中國主要農產品未來 10 年,尤其是 2022年、2026 年和 2031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的生產、消費、貿易、 價格走勢進行了展望。

  糧食

  產量增長快于消費增長 產需緊平衡壓力將有所緩解

  2021年,中國糧食當年供給量 8.45億噸,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6.83億噸,比上年增長2.0%;消費量穩中略增,為8.25億噸,比上年增長0.3%;貿易規模創歷史紀錄,進口量1.67億噸,比上年增長17.0%;CAMES價格指數 105.07,比上年提高6.91個百分點。

  未來1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播種面積小幅增加,年均增長0.3%;單產水平提高較快,年均增長0.9%,展期期末達到420.6千克/畝;受益于面積和單產均增長,糧食產量不斷增加,年均增長1.3%,預計2031年糧食產量達到7.62億噸。受飼用消費增速明顯放緩影響,糧食消費繼續增長但增速放緩,預計年均增長0.7%,2031年糧食消費量為8.64億噸。糧食產需仍將處于緊平衡態勢,但供求不平衡關系將隨著產量較快增長得以有所改善,糧食進口呈下降趨勢,預計年均遞減1.1%,2031年糧食進口量降至1.26億噸,糧食自給率將提高到88.1%。未來糧食生產成本將呈增長態勢,資源環境面臨的“硬約束”趨緊,在確保綠色發展和資源永續利用的同時,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壓力較大,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

  稻米

  生產和消費保持基本穩定 進出口貿易日趨活躍

  2021年稻谷品質整體較好,單產、產量較上年有所增加,分別為474千克/畝、21284萬噸,比上年增長1.0%、0.5%;消費21545萬噸,比上年下降0.6%;進口擴大至496萬噸(折稻谷709萬噸),比上年增長68.7%,出口增加,凈進口較快增長。

  在保障口糧絕對安全背景下,未來10年稻谷生產總體將保持穩定態勢,播種面積穩中略降,單產水平逐步提高,稻谷產量穩定在2.1億噸以上。隨著居民食物消費不斷升級,稻谷消費呈穩中略降趨勢,消費量總體仍將保持在約2.1億噸;其中口糧消費繼續下降,但占稻谷消費比重保持在69%以上,飼用消費將隨著畜牧業發展及飼料成本價格變化呈先減后增趨勢。稻谷供求關系總體處于寬松態勢,大米進口主要是滿足品種調劑需求,展望期間優質高檔大米消費需求增長較快,進口保持平穩增加,預計2031年為506萬噸;隨著國際市場競爭力增強,大米出口穩定增長,至2031年有望達到281萬噸(折稻谷401萬噸)。展望期內,價格將平穩上漲,“優質優價”特征將進一步顯現。

  小麥

  產量穩步增長 進口以調劑需求為主

  2021年中國小麥再獲豐收,播種面積連續4年下滑后首次恢復性增長,產量達到13695萬噸,比上年增長2.0%;受飼料消費大幅增長影響,小麥消費量達到14857萬噸,比上年增長5.6%;進口量977萬噸,比上年增長16.6%;普通小麥價格2.60元/千克,比上年上漲8.6%。

  未來10年,小麥生產區域布局和品質結構將不斷優化,播種面積將穩定在3.5億畝左右,單產水平不斷提高,產量穩步增長,2031年達到14471萬噸。隨著玉米產量逐步增長,小麥與玉米比價將保持在合理區間,小麥飼料消費將回落至常年水平,但工業消費增長空間仍較大,小麥消費整體先降后增,預計2031年為14104萬噸。中國仍將進口部分專用小麥用于品種調劑需求,但隨著國內優質小麥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優質專用小麥進口需求將下降,小麥進口量將從2021年的高位逐步降至2031年的522萬噸。受市場對晚播小麥產量和質量的擔憂,以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國際小麥價格高位震蕩等影響,短期國內小麥價格將高位運行。從中長期看,隨著玉米生產恢復,小麥飼料消費將回落,小麥總體供需形勢將由趨緊轉向略有盈余,小麥價格總體將保持平穩,優質優價特征將更加明顯。

  玉米

  產需缺口逐漸縮小 供求關系逐步向基本平衡格局轉變

  2021年,農民種植意愿和生產積極性普遍較高,除黃淮海部分地區受災嚴重以外,全年氣象條件總體利于玉米生長,特別是東北產區長勢明顯好于常年,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恢復增長,分別達到64986萬畝和2725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5.0%和4.6%;受小麥、超期存儲稻谷大量替代及大麥、高粱等谷物大量進口影響,玉米飼用消費受到一定抑制,玉米工業消費因加工企業利潤下滑導致持平略降,玉米消費量28205萬噸,比上年下降2.1%;在供應趨緊的背景下,國內玉米價格高位運行,國內外價差不斷擴大,加之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執行,玉米進口量大幅增加,達到2835萬噸,比上年增長152.2%。

  未來10年,玉米播種面積先降后增,展望末期有望穩定在6.5億畝;隨著玉米種植模式不斷優化、育種技術和田間管理技術推廣應用,單產水平穩步提升,預計年均增長1.7%;產量增長主要來自單產貢獻,預計2031年玉米產量將達到32393萬噸,年均增長2.0%。由于玉米飼用消費繼續增長但增速放緩、工業消費需求依然強勁,玉米消費量保持剛性增長,預計2031年玉米消費量為32821萬噸,年均增長1.5%。玉米供求關系將由偏緊逐步向基本平衡格局轉變,進口量下降后趨于穩定,預計2031年進口量降至757萬噸。

  大豆

  面積和產量大幅增長 進口量平穩下降

  2021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單產、產量、消費量和進口量均下降,價格高位運行。產量1640萬噸,同比下降16.4%;種植面積1.26億畝,同比下降15.0%;單產130千克/畝,同比下降1.8%。消費量11138萬噸,同比減少5.1%;進口量9652萬噸,同比下降3.8%;國產大豆均價6.2元/千克,同比上漲16.7%。

  在國家擴大大豆種植政策有力支持下,預計2022年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達到14700萬畝和2063萬噸,比上年增長16.7%和25.8%;消費量增加至11425萬噸,比上年增長2.6%;進口量下降至9507萬噸,比上年下降1.5%;國產大豆價格基本穩定。

  未來10年,在實施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等政策強力支持下,中國將在鹽堿地擴種大豆、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等方面開拓大豆種植的空間潛力,有望在保證糧食安全不受影響的同時,解決中國大豆自給率偏低的問題。預計大豆播種面積將逐年擴大,2031年達2.0億畝,單產穩步提高,產量達3507萬噸;消費需求平穩略增,達11853萬噸,年均增速0.7%,相比過去10年 (4.4%)顯著放緩;進口量平穩下降至8584萬噸,年均降速1.0%;國產大豆能夠保持食用大豆基本自給,大豆市場價格長期穩中略升。

  油料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自給率明顯提高

  2021年,中國油料種植面積19650萬畝,比上年減少0.2%,單產穩中微增,產量為3613萬噸,比上年增長0.8%。受國際價格大幅上漲抑制,食用油籽進口量減少,也帶動國內消費量減少。

  展望未來10年,生產方面,在農業生產技術提升帶動下,冬閑田等閑置農地將被充分使用,間作套種等農技水平不斷提高,油料播種面積將明顯增加。預計2031年達22593萬畝,較基期增長15.4%,其中,油菜和花生分別為13021萬畝和7568萬畝,較基期分別增長28.4%和5.9%;科技支撐下單產能力不斷提升,預計2031年油菜籽和花生單產分別達到167千克/畝和258千克/畝,較基期分別增長20.9%和1.9%;產量預計4478萬噸,較基期增長25.6%。其中,油菜籽、花生產量將分別達到2170萬噸和1951萬噸,較基期分別增長55.3%和7.8%。消費方面,食用油籽和植物油消費的年均增速逐步放緩,預計2031年食用油籽消費量達到1.81億噸,較基期的年均增長率1.0%,自給率預計達49.1%,比基期提升10個百分點;食用植物油國內消費預計達到3801萬噸,較基期增加6.1%,年均增長率為0.6%,遠低于上一個10年3.7%的年均增長率,自給率水平將有明顯提升,預計2031年達到39.3%,比基期提高9.7個百分點。展望期內,價格受國內生產成本和供需形勢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總體從當前的高位回落后趨于穩定。

  棉花

  產量穩中有增 消費和進口呈下降趨勢

  2021年中國棉花種植面積為4542.2萬畝,降幅4.4%,產量573.1萬噸,降幅3.0%;國內外經濟明顯回暖,拉動紡織品服裝消費需求恢復,疊加重要紡織品服裝生產國越南、印度等受疫情影響海外訂單持續回流,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創歷史新高,全年消費需求明顯回升,消費量800萬噸,較上年增長8.1%;受國際海運費暴漲、中國棉花質量明顯提升及中央儲備棉輪出等綜合因素影響,進口小幅下降至214.4萬噸,較上年下降0.6%;價格大幅上漲,中國3128B級棉花平均價格為17431元/噸,較上年上漲34.8%。

  2022年,生產穩中略增。棉花播種面積預計為4610萬畝,比2021年增長1.5%,棉花產量預計為576萬噸,增幅0.5%;盡管全球經濟繼續復蘇,但隨著疫情趨緩,防疫物資出口減少,東南亞逐步恢復生產,訂單開始向海外轉移,棉花消費繼續回升,但增速有所放緩;棉花進口規模下降,全年棉花進口預計為205萬噸,降幅4.4%。棉花供需總體寬松,棉花加工企業持棉成本較高對高棉價形成支撐,棉花價格預計高位震蕩。

  未來10年,棉花產量穩中有增。預計2031年為596萬噸,與基期相比增長2.0%。展望初期,棉花價格保持較高水平,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穩定,棉花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中長期受水土資源約束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因素影響,棉花種植面積穩中趨降。棉花品質適應紡織轉型升級需要,單產總體穩定,品質持續提升。消費量先增后降。短期內,經濟復蘇拉動棉花消費需求增長,但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產業轉移、化纖替代等因素影響,中長期內棉花消費量呈下降趨勢。預計2031年為745萬噸,比基期下降5.0%。棉花進口呈下降趨勢,高等級棉花是進口重點,進口來源呈多元化趨勢,預計2031年為170萬噸,比基期下降17.1%。棉花國內外市場價格聯動性進一步增強。

  糖料

  生產與消費增速放緩 產不足需支撐進口維持高位

  近年來,我國食糖產業穩定發展,全國產量穩定在1000萬噸以上,但進口量持續增加;預計未來10年,我國食糖產業總體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態勢,生產、消費保持較低的增長速度,進口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影響,食糖價格波動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從生產看,食糖產量微增。中國糖料面積基本穩定,食糖產量呈緩慢增長趨勢,預計2022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為1889萬畝和1011萬噸,分別較上年減少7.2%和5.2%;2031年1093萬噸,比基期增長2.9%,未來10年年均增長0.3%。從消費看,食糖消費低速增長。預計2022年消費量1 561萬噸,較上年增長0.7%;2031年為1628萬噸,比基期增長6.8%,未來10年年均增長0.4%。從進口看,食糖進口持續高位。預計2022年進口量預計較上年明顯回落,2031年為581萬噸,比基期增長16.2%,未來10年年均增長2.5%。從價格看,食糖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較大。短期國內外糖價將繼續保持高度正相關性,國際糖價高企為國內糖價提供較強支撐;長期食糖的金融和能源屬性使得糖價受到宏觀經濟政策、國際能源價格等多重因素影響,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蔬菜

  產量高位緩慢增長 凈出口態勢繼續保持

  近年來,全國蔬菜產業穩定發展,保持凈出口和貿易順差局面,品種結構趨優,質量安全可靠。2021年,供需基本平衡,市場運行以穩為主,生產量7.50億噸,比上年增長0.1%,其中商品產量5.74億噸;消費量5.61億噸,比上年增長0.5%;出口量1111.24萬噸,比上年下降7.3%,進口量48.57萬噸,比上年增長4.1%;價格整體偏高。

  未來10年,蔬菜生產有保障,產量保持高位穩定。蔬菜產業繼續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預計未來新增菜地面積減少,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單產將繼續提高,產量增速放緩,商品產量占比逐漸增大,自損率繼續下降。預計2022年蔬菜產量7.56億噸,比上年增長0.8%,2031年產量7.92億噸,10年年均增速0.7%。蔬菜消費平穩發展。蔬菜產銷理念和模式持續發生更新與變革,社交電商、社區團購、生鮮集采等營銷模式快速發展,成為推動蔬菜消費升級、跨區流通的重要力量。隨著生活水平提升,消費水平提檔升級,凈菜消費、預制菜消費增加,也將促進蔬菜消費增長。預計2022年、2031年消費量將分別達到5.64億噸、6.03億噸。蔬菜貿易保持凈出口態勢。隨著中國居民蔬菜消費升級、對特色品種和高端蔬菜需求增加,進出口數量均有增長,將繼續保持凈出口優勢,預計出口量10年年均增速1.6%,進口量增長或快于出口增長,貿易順差增幅收窄。蔬菜價格波動上漲。預計2022年蔬菜價格較上年上漲5.0%?8.0%,長期看,蔬菜生產成本持續升高,價格水平波動上行。

  馬鈴薯

  產量和消費持續增加 出口進一步擴大

  #FormatImgID_1#2021年,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3.9%,達到8664萬畝;單產受低溫、寡照和雨水偏多等不利天氣影響,比上年降低0.7%,為1204千克/畝;雖然單產水平下降,但是在種植規模增幅較大的影響下,2021年產量與上年相比增加3.2%,達到10428萬噸;消費量為10824萬噸,比上年增加1.5%;出口量和進口量分別為46.4萬噸和7.63萬噸,比上年分別減少7.2%和25.6%,貿易順差2.79億美元,比上年增加17.7%。受市場形勢供過于求、市場行情比較低迷影響,全年批發均價為2.29元/千克,比上年跌12.7%,處于近6年來低位水平。

  展望期內,種植面積總體趨增,預計2031年為8 804萬畝,與基期相比增加5.4%,年均增長0.5%。隨著優質種薯研發、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強以及生產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單產水平不斷提高,預計2031年為1382千克/畝,與基期相比增加13.7%,年均增長1.3%。產量持續增加,預計2031年達到12171萬噸,與基期相比增長19.8%,年均增長1.8%;消費數量將保持增加態勢,預計2031年達到12005萬噸,與基期相比增長13.0%,年均增長1.2%;出口進一步擴大,進口繼續減少;市場價格總體趨漲。

  水果

  總量供給充足 消費持續增加

  2021年水果產能穩步釋放,產量2.93億噸,比上年增長2.0%;消費量2.82億噸,比上年增長2.5%;進口快速增長,出口略有減少,水果及制品貿易逆差70.05億美元,比上年擴大42.82億美元;全國6種水果平均批發價格年均價6.14元/千克,比上年上漲8.2%,生產過程中的物化投入和人工成本、流通成本上漲是推高水果價格的主要原因。

  展望期間,產量增速放緩、消費持續增長、進出口規模擴大,供求結構性矛盾有望得到明顯改善。受耕地資源制約,水果生產面積擴張有限,品種改良和生產管理水平提升推動單產提高、品質改善,預計到2031年產量達3.46億噸,比基期年均增長2.0%,低于過去10年2.9%的年均增長率,果品供給結構優化,質量進一步提升,有效供給增加;消費穩中有增,直接消費加快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加工消費增長較快,占比提高,隨著城鄉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和供應鏈水平提升,水果產后損失和流通浪費的占比將顯著減少;受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進口增長預計大于出口增長,貿易逆差或持續存在;水果價格總體波動上漲,分化趨勢明顯,符合消費升級需求的優質果品價格穩中有漲,相對過剩、同質化的普通果品價格下跌風險較大。

  肉類

  產量和消費保持增長 進口呈下降趨勢

  2021年肉類產量呈恢復性增長,產量達到9002萬噸,比上年增長16.2%,創歷史新高,產量增長主要受豬肉產量大幅回升帶動。肉類消費明顯增加,消費量9733萬噸,比上年增長14.0%。肉類進口量794萬噸,比上年減少6.0%,在國際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推動下,進口肉類產品到岸價格上漲,肉類進口額增加至28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牛肉產品進口勢頭強勁,進口量占比提高至29.3%。整體來看,肉類生產形勢較好,市場供應充足,價格有所回落,CAMES價格指數為137.8點,比上年下降40.5個百分點。

  2022年產量和消費量增長,價格走勢相對溫和。2022年畜禽生產形勢整體較好,肉類產量小幅增長,預計9206萬噸,比上年增長2.3%;消費穩中有增,預計9 779萬噸,比上年增長0.5%;進口明顯縮減,預計634萬噸,比上年減少20.2%。市場供應相對充足,產品對外依存度進一步降低,市場整體運行相對平穩,全年肉類價格走勢相對溫和,CAMES價格指數與上年相比波動幅度在10個百分點以內,不排除個別階段會出現大幅波動的可能。長期來看,產量和消費量穩中有增,進口減少。

  未來10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加速,畜禽生產能力將逐步提高,產量將穩步增加至9685萬噸,但增速放緩,年均增長1.7%,生產結構逐步調整,豬肉占比趨降;隨著城鎮化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費量將呈穩中有增態勢,2031年將達到10127萬噸,年均增長1.4%,消費結構持續優化,牛肉、羊肉、禽肉消費量占比將提高;國內肉類產業增產擴能,肉類產品自給率不斷提高,進口呈下降趨勢,預計2031年進口量509萬噸。在無重大疫情等突發事件影響下,肉類價格波動幅度趨窄。

  豬肉

  產量總體穩中有增 進口逐漸下降

  2021年上半年能繁母豬產能恢復到常態水平,生豬存欄持續增長,生豬出欄量顯著增加,帶動2021年豬肉產量恢復到5296萬噸,較上年大幅增長28.8%,豬肉進口降至371萬噸,生豬價格持續下跌,養殖收益回落至常態水平。受上年生豬存欄高位影響,豬肉產量仍將呈現中等增速。

  2022年豬肉產量預計為5450萬噸,增2.9%,出欄量為6.94億頭,增3.4%;豬肉進口量預計為250萬噸左右,較上年下降32.3%;豬肉消費量和豬肉人均占有量將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分別為5691萬噸和40.30千克,均較上年增長0.6%;生豬和豬肉價格上半年低迷,下半年將會逐漸接近常態價格水平。

  未來10年,規模化水平、產業集中度提高和產業鏈完善以及調控政策優化提升了豬肉供給穩定性。中國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年均增速將分別達1.9%和2.1%,2031年預計分別達到6.99億頭和5591萬噸,分別較基期增長20.4%和22.7%;消費總量和人均占有量總體平穩,展望前期增長,中后期略有下降。到2031年消費量和人均占有量預計將分別達到5699萬噸和40.19千克,較基期均年均增1.5%;國際貿易方面,國內供給平穩將帶動豬肉進口需求逐步減少。展望前期豬肉進口量仍將在200萬噸以上,展望中后期豬肉進口量將會明顯回落,預計保持在120萬?150萬噸;展望期初豬價處于較低水平,預計在2023年生豬價格或將再次進入新一輪價格周期,但規模水平提升穩定豬價,波動幅度將會較上兩輪周期顯著下降,豬價將會窄幅波動。

  禽肉

  生產和消費增速放緩 ??進口回落明顯

  2021年,產量2380萬噸,比上年增長0.8%,生豬產能恢復及養殖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增速明顯放緩,比上年回落了5.1個百分點;消費量2474萬噸,比上年增長0.2%;受國內消費需求增速下降和國際新冠疫情反復影響,進口148萬噸,較上年小幅減少;供需基本平衡,價格小幅下跌。

  2022年,由于快大型白羽肉雞種雞存欄處于歷史高位,黃羽肉雞和白羽肉鴨等產能壓減基本到位,預計產量繼續小幅增加到2394萬噸,比上年增長0.6%;隨著生豬價格回落,禽肉消費替代空間持續壓縮,消費量有所減少;預計進口量明顯減少,出口量基本穩定;受飼料成本拉動和消費小幅下滑雙重影響,價格基本穩定或小幅下降。

  未來10年,隨著肉禽產業布局優化、一體化養殖比重增長和養殖技術提高,產量將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逐步回落,年均增長1.2%,2031年將達到2634萬噸。大眾禽肉消費觀念日益成熟,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加工技術逐步提升,優質、特色差異化產品供給持續增加,禽肉消費繼續增加,預計年均增長0.9%,2031年將達到2639萬噸;中國禽肉保持基本自給,進口禽肉產品主要集中為雞翅和雞爪等,進口量先降后穩,出口目的地增加,出口禽肉產品類型豐富,出口繼續小幅增長,預計2031年進口量和出口量分別達到58萬噸和53萬噸;肉禽飼養人工、環保等成本長期趨增,飼料成本波動加劇,禽肉價格將震蕩上行。

  牛羊肉

  生產和消費保持增長 進口增速放緩

  2021年,在糧改飼、牛羊政策性保險試點等利好政策帶動下,產量持續增加,牛肉、羊肉產量分別為698萬噸、514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3.7%、4.4%;消費穩步增長,分別為931萬噸、555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5.3%和4.9%;進口繼續增加,分別為233.28萬噸、41.07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10.1%、12.5%;價格保持高位運行,集市平均價格分別為86.52元/千克、84.28元/千克,比上年分別上漲2.9%、4.6%。

  展望期內,隨著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產業素質和生產水平穩步提升,專業化、規模化程度提高,產業發展持續向好。預計2022年,產量分別為710萬噸、523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1.7%、1.8%;2031年,分別為772萬噸、571萬噸,與基期相比分別增長13.7%、14.7%,年均增速分別為1.0%、1.1%;在居民消費升級的帶動下,消費保持增長但受老齡化和人口總量拐點來臨的影響,中后期消費增速將逐步減緩。預計2022年,消費量分別為952萬噸、566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2.2%、2.0%,2031年,消費量分別為1056萬噸、617萬噸,與基期相比分別增長19.6%、14.9%,年均增速分別為1.3%、1.1%;供給能力將逐步提升,加之消費增速趨緩,進口將保持穩定,展望前期分別為242萬噸、43萬噸,展望中后期平穩小幅增長,分別為260萬?280萬噸、46萬噸以內的水平;展望前期價格將保持高位小幅上漲,中長期看,受國內資源環境約束,供給偏緊的態勢將長期存在,與此同時,隨著價格持續攀升至歷史高位水平,高價位會抑制一定程度消費,后期價格將保持高位趨穩態勢。

  禽蛋

  生產和消費平穩增長 出口保持穩中有增

  2021年禽蛋產量和消費量減少,蛋價同比漲幅明顯。2021年蛋禽產業去產能加快,蛋禽存欄量下降,產量小幅下降至3409萬噸,比上年減少1.7%。禽蛋替代性消費需求減少,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產生短期的、局部性的影響,消費量降至3394萬噸,比上年減少1.6%。禽蛋出口量穩中有增,達到10.28萬噸,比上年增加1.0%;在蛋禽產能減少與飼料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下,蛋價同比漲幅較大,全年雞蛋零售價、主產省批發價分別為10.55元/千克、9.55元/千克,比上年分別上漲13.8%、30.1%。蛋雞養殖效益整體好于上年。

  2022年禽蛋產量和消費量將小幅增長,全年蛋價均價同比跌幅較小。2022年蛋禽存欄量有望小幅增加,產量將小幅增長至3447萬噸,比上年增長1.1%;消費方式的多樣化將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消費將恢復正常,預計增至3427萬噸,比上年增長1.0%;禽蛋出口規模穩中有增,預計11萬噸,比上年增長7.0%。在雞蛋市場供需總體保持基本平衡、略顯寬松的預期下,考慮到飼料成本短期內不會明顯下跌,預計雞蛋全年平均價格將低于2021年水平,但跌幅較小。長期來看,生產和消費平穩增長,出口保持穩中有增。

  未來10年,隨著蛋禽養殖技術的進步,養殖場(戶)管理水平的提高,蛋禽養殖規模化、現代化、品牌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禽蛋產業將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禽蛋產量平穩增長,2031年將達到3639萬噸,年均增長0.7%;在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消費者需求升級推動預制菜發展等因素的拉動下,禽蛋消費量將保持小幅增長態勢,2031年將達到3620萬噸,年均增長0.7%;禽蛋出口規模穩中有增,預計出口量保持在11?12萬噸;雞蛋價格總體呈震蕩上漲趨勢,并保持周期性、季節性波動。

  奶制品

  生產和消費持續增長 進口增速趨緩

  2021年產量3777萬噸,比上年增長7.0%;消費量(折合生鮮乳,下同)5972萬噸,比上年增長11.8%;貿易量加速增長,進口量390萬噸,比上年增長18.8%,折合生鮮乳計2211萬噸;生鮮乳年均價格為4.29元/千克,比上年上漲13.2%。

  未來10年,從供給看,國內奶類供給能力將穩步提高,規模養殖比重不斷增長,生鮮乳產量有望明顯增加,預計2022年產量3979萬噸,比上年增長5.4%,2031年將達5392萬噸,較基期增長52.5%,年均增速3.6%;從需求看,隨著經濟增長和收入增加,消費者對營養健康關注度不斷提高,對奶類有利于提升免疫力觀點的認可度增強,都將帶動奶類消費需求增長,預計2022年消費量6374萬噸,比上年增長6.8%,2031年將達8957萬噸,較基期增長65.3%,年均增速4.1%;從貿易看,國內產能雖逐步釋放,但伴隨消費量快速增長,生鮮乳供需缺口將長期存在,奶制品進口將繼續增加,進口來源地趨于多元化,預計2022年進口量2407萬噸(折合生鮮乳,下同),比上年增長8.9%,2031年將達3586萬噸,較基期增長88.9%,年均增速5.0%;生鮮乳生產成本居高,供需缺口長期存在,預計生鮮乳價格高位運行。

  水產品

  產量平穩緩慢增長 消費增長空間較大

  2021年,生產總體穩定,產量6693萬噸,比上年增長2.2%。其中,養殖產量5388萬噸,比上年小幅增長3.1%;捕撈產量1305萬噸,延續下降趨勢,比上年減少1.5%;消費快速恢復,消費量6888萬噸,比上年增長2.3%;進出口量與上年基本持平,進出口額增長顯著,貿易順差擴大;全年綜合平均批發價格比上年上漲8.2%。

  未來10年,中國將著力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推進綠色健康養殖,加強漁業資源養護,產量將年均增長0.8%,2031年達7127萬噸。其中,養殖產量年均增長1.1%,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例繼續提高;捕撈產量將緩慢下降并趨于穩定。隨著居民食物消費持續升級,水產品消費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消費量將年均增長0.9%,2031年達7416萬噸。其中,水產品加工消費增長較快,占總消費的比例不斷提高。未來水產品出口將穩中有增,進口將較快增長,貿易順差逐漸收窄。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人工成本剛性增長等因素影響下,水產品價格總體將穩中有漲。

  飼料

  產量和消費大幅增長 產品價格高位運行

  畜牧業生產全面恢復并持續向好發展,帶動了工業飼料產量和消費量大幅增長,產品價格高位運行。未來10年,養殖行業規模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配合飼料和添加劑預混料產量持續增長,濃縮飼料產量先增后減。展望初期,工業飼料普及率逐步提高,三種飼料產品產量均呈增長趨勢,預計2022年總產量30191萬噸,較上年增長2.9%。展望中后期,飼料產品結構優化,配合飼料和添加劑預混料占比提高,濃縮飼料占比下降,工業飼料普及率達到穩定狀態,總產量增速放緩,預計2031年將達到36612萬噸,未來10年年均增速2.2%;消費量穩步增長,生豬飼料消費將是帶動飼料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展望初期,肉禽、蛋禽、生豬養殖存欄將總體保持高位波動,從而拉動飼料消費增加,預計2022年工業飼料消費量30155萬噸,較上年增長2.9%。展望中后期,隨著養殖生產效率提升,畜禽飼料消費增速將低于養殖產能增長,飼料消費隨著養殖產能增幅降低將進一步放緩,預計2031年消費量達36554萬噸,較基期增長41.6%,年均增速2.2%;由于主要原料價格繼續上漲,人工成本和其他投入成本保持上升態勢,飼料產品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