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的海。全國每三個菠蘿就有一個來自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2018年,成本每斤五毛錢的徐聞菠蘿,在田頭收購價卻不足兩毛。菠蘿爛在田頭,痛在果農的心頭。
“12221”市場體系建設應急而生。
五年來,“12221”持續發力,“菠蘿的海”逆風展翅,在農批市場關門半關門、采購商不出門少出門、物流運輸不順暢、水果消費疲軟的重壓下,徐聞菠蘿逆勢堅挺,田頭收購價始終保持在每斤1.5元左右,被譽為“堅強果”。35萬畝15億斤徐聞菠蘿,農民田頭純收入15億元,相當于2022年湛江市146億元財政收入的1/10。
父愛如蘭。近年來,花市花街花店蕭條冷落,四會蘭花怎么賣,花農日子怎么過?母親節送康乃馨,但父親節缺乏特定“花禮”。
于是,廣東依托“12221”,推出“父愛如山,父愛如蘭,父親節給父親送蘭花”策劃,把蘭花打造成父親節“節禮”,創建“禮品經濟”,探索蘭花品牌升級道路。
去年6月父親節前后的蘭花淡季成了旺季。四會蘭花價格從每盆20元增至40元,銷售量從85萬盆增至300萬盆,四會花農心里樂開了花。
年魚經濟。如何讓漁民增產又增收呢?中國人講究“年年有余”,廣東圍繞這一消費文化打造年魚經濟,喊響“今年過年吃年魚”口號,以年魚為節禮,把年魚打造成春節消費標配。
通過“中國(珠海)年魚交易會”“廣東年魚專列北上京津冀”“‘游進’全國百姓家”等一系列年魚品牌活動,讓過年吃“年魚”送“年魚”,成為春節日常禮儀。
在“年魚經濟”加持下,珠海斗門白蕉海鱸價格創出每斤18元的最高紀錄,較往年同期提升50%以上,帶動漁民收益超兩億元;湛江金鯧魚從每斤8元升到最高每斤26元,增幅超100%,實現漁民增收超10億元。
果還是那個果、花還是那朵花、魚也是那條魚,為什么價值不一樣?為什么農民兄弟的獲得感、幸福感不一樣?消費者的獲得感、幸福感也不一樣?
這一過程中,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創造了不一樣的價值。“12221”,即推出“1”個農產品大數據平臺,組建銷區采購商和培養產區經紀人“2”支隊伍,拓展銷區和產區“2”大市場,策劃采購商走進產區和農產品走進大市場“2”場活動,實現品牌打造、銷量提升、市場引導、品種改良、農民致富等“1”攬子目標,提升品牌價值,增加農民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對農業品牌建設的認知
品牌,是企業、產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贏得世界市場的重要資源。
假如品牌是一個容器,其承載的是認識價值、信任價值和情感價值。消費者因認識而購買,因信任而持續購買,因文化與感情而溢價購買。
品牌價值的這三個維度相互交織,彼此影響,對品牌的成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品牌需要在這三個維度上持續提升,才能夠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支持。
品牌價值具有雙向性,既體現生產者的價值,又兌現于消費者。因此,品牌建設需要在生產與市場兩端同時發力,實現雙向互動。
生產端要成為市場端最有力的保障,生產端的品質是品牌的基礎。市場端的需求,要反作用于生產端的供給,生產要跟著市場走。品牌成為生產與市場血脈相連、息息相通的橋梁紐帶,才能持續實現品牌價值的最大化。
農業是最具地緣性的產業,熱帶生產不了寒帶的產品,寒帶生產不了溫帶的產品,不同的水土與氣候讓農業品牌形成獨特的形象和價值。
農業品牌建設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公共性、集群性特征,要求黨委政府擔當責任。黨委政府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支持品牌農業發展、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不僅是農業品牌化的基本內涵,也是推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載體。
農產品品牌建設是系統工程
農業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制定系統性的解決方案,所有的理論方法必須在整體框架下構建。“12221”這一密碼的八個方面,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多年的實踐檢驗表明,這套組合拳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顯示出了強大的推動力和良好的表現。
(一)數字時代,品牌建設要線上線下同步發力。一是建立大數據平臺,分析市場所在、市場喜好、市場規模,實現精準品牌建設。二是利用數字技術支持品牌生產和創建,實現品牌數字化生產。三是要利用數字技術支持品牌傳播,通過數字傳播和數字觸達,實現最廣泛、最精準和最快捷的品牌傳播和觸達。四是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品牌數字化的沉淀和積累,使品牌更加厚重和深遠。
(二) 數字時代,品牌建設須涵蓋B端C端雙領域。面對B端、C端兩個市場,品牌建設要有B計劃和C計劃。B計劃側重于理性的品牌效益,C計劃側重于感性的品牌效能。
(三)品牌建設需要物質、文化價值的雙開發。物質價值有天花板,文化價值無邊界。品牌一旦有故事、有人文、有靈魂,就能讓價值的邊界更寬更廣。農產品在質量、安全、口感等方面有很大差異,消費者常常難以判斷其優劣。通過品牌建設,企業可以讓消費者了解其種植、生產、加工各環節,傳遞對質量和安全的承諾和追求,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從而實現農產品的價值更大化。
(四)品牌建設須融入雙循環拓展雙市場。某種意義上,市場價值等于市場半徑減去生產半徑,絕對值越大市場價值越大。品牌建設要努力拓展國內國外“雙市場”,打造雙文化。今年一季度廣東農產品出口284.2億元,同比增長35.2%,繼“喊全球吃廣東預制菜”后,馬上“喊全球吃廣東荔枝”。國際市場拓展,需要國際品牌建設,需要國際文化支撐。
(五)品牌建設要實現見物見人的雙培育。既要打造品牌農產品,更要培育一批新農人IP;既活化品牌,又能支撐引導產業。比如貢柑妹妹陳慧,蘑菇姐姐貢黃清華,菠蘿哥哥陳如約,鴿子大王唐展曜等。
品牌就是競爭力,品牌就是號召力,品牌就是附加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