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商務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強點、建鏈、組網的總體思路,持續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完善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提升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水平,助力品牌建設。
一是著力拓寬流通渠道育品牌。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升級改造549家農產品批發市場,5600多家農貿市場和菜市場。2022年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量9.85億噸,為打造農產品品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加強跨區域農產品流通鏈條建設,促進產地商品化率提高30%,冷鏈流通率提高近10%,形成300多條產銷一體化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培育了壯鄉河谷、高原夏菜等一大批跨區域流通的知名品牌。
二是大力加強產銷對接樹品牌。2021年以來,組織開展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助力鄉村振興的系列活動,指導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舉辦800多場各類特色活動,提供展示展銷平臺,幫助實現銷售金額340億元,以“三品一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主,覆蓋22個省份,597個原國家級貧困縣的近800種特色產品。聚焦全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建設1455個農產品專區專檔專柜,推動形成以利益鏈接為基礎的產銷合作機制,打造脫貧地區品牌農產品對外銷售的直通車。借助進博會、廣交會、銷博會等展會平臺,幫助國內優質農產品品牌走出去,國際知名農產品品牌引進來,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和人民消費水平。
三是全力發展農村電商創品牌。2014年以來,商務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累計支持1489個縣,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600多個,鄉村電商服務站點14.6萬個,建立起了覆蓋廣大農村市場的電商公共服務體系。
下一步,商務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完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加強產銷對接,助力農產品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為促進農民增收和農產品消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出新名片。
一是抓好流通體系建設,夯實品牌建設的基礎。以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為核心,不斷健全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加強產地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產品標準化、商品化、品牌化水平,完善冷鏈流通基礎設施,提高農產品錯峰銷售能力,提升品牌農產品增值收益。
二是用好流通骨干隊伍,提升品牌培育能力。發揮好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流通主渠道作用,引導農產品經銷商產銷一體化經營,鼓勵大型連鎖超市、生鮮電商等流通企業與農產品生產主體建立緊密合作的關系。通過自建基地、自創品牌等方式,提高優質農產品直工直銷的比例,擴大品牌農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是做好長效對接,豐富品牌銷售的場景。舉辦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活動,搭建線上線下產業對接的平臺,不斷擴大品牌農產品對接規模,強化長期穩定的產銷合作關系,鼓勵各類流通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簽訂長期農產品采購的協議,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增強品牌農產品持續穩定供給的能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