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到舌尖,小小一株菜,托起的是民生大安全。
4月17日下午5點,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銀河商貿市場,剛進門,鮮靈靈的水果便讓人垂涎欲滴。再往里,碼得整整齊齊的蔬菜、摞得井然有序的面點,然后是新鮮肉類和鮮活的水產品——市場內設施完備、功能齊全、衛生整潔,各攤點、鋪面經營品類全,品種多,前來買菜的顧客絡繹不絕。
從2018年獲批山東省食品安全市,到2021年躋身第四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城市,從“食鏈”追根溯源,到精檢快檢,日照市認真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強化責任落實,狠抓監管執法,全市食用農產品安全狀況穩定向好,有力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源頭把控,嚴管市場準入關
駐場監管、市場檢測、定量抽檢、掃碼追溯、半年檢查——在日照,農產品批發市場“五項制度”如同緊緊攥住的五指,嚴格把控食用農產品入場銷售質量關,打出了一套有力度更有溫度的源頭管控“組合拳”。
為從源頭上保證食品安全,日照將入場檢查放在重要位置,突出入場查驗,有效保證食用農產品的產地溯源,通過食品快檢和定量抽檢,及時準確發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并快速處置。
“今年是農批市場‘五項制度’落實的第三年,目前,日照全市3家農批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已初見成效。”日照市市場監管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接下來,將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日照行”活動為契機,提升“五項制度”落實標準水平,高效發揮制度優越性,把好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關。
數字賦能,為全鏈條“上保險”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是衡量城市幸福的重要標尺之一。
4月16日,臨近谷雨,嵐山區16.2萬畝茶園迎來開園。“我們的茶葉有‘身份證’,消費者在購買茶葉時,只需掃一下包裝上的二維碼,不僅能查驗真偽,還能追溯到鮮葉來源、生產銷售等全過程的信息。”日照一茶企展示了日照綠茶“一碼溯源”標簽。
“來之前還反復到網上查找資料,沒想到,現在日照綠茶實行‘一碼溯源’了,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標簽,但掃碼后能了解所購買產品的‘來龍去脈’,倒查銷售商、茶葉生產單位、鮮葉來源等信息,買得放心,喝得更放心。”現場一外地游客說。
日照市市場監管局開發建設了日照綠茶“一碼”溯源管理系統,將消費者最關心的“鮮葉購進、生產、加工、銷售”等關鍵環節要素統一歸集至系統,同步開展“速檢+法檢”,消除農殘超標隱患。
目前,在日照,農批市場主辦方及入場銷售者已基本實現產品入場查驗、配合快檢、監督性抽檢及食用農產品信息化手段追溯。
精準檢測,提升風險管控力度
采樣、稱重、提取樣本、滴入檢測卡……4月18日,在新市區銀座商城的食品快檢室內,快檢員正在檢測超市銷售的豆芽。在檢測合格的同時,商超對結果實時傳輸,顯示在電子屏上。
作為2021年度日照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放心菜籃子”惠民快檢項目運行以來,日照市已建設63家標準化食品快檢室,設置20個“你送我檢”市民商戶免費送樣檢測點,實現對全市39家農貿(農批)市場、35家重點商超的食品經營者和食品品種快檢“雙覆蓋”。
“2022年,項目累計檢測食用農產品67萬余批次,今年還將在農貿、農批及商超實行分級管理,每日檢測不少于1000批次,全年共計檢測不少于37萬批次。”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表示。
石臼所海鮮農貿市場的一名攤主表示:“對銷售方來說,通過這樣的精檢快檢把關,我們賣得更放心,生意也越來越好了。”
針對接下來的工作,日照市市場監管局表示,要融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日照行”與國家食安城市創建、食品安全,開展食用畜禽及其產品批發商專項監管,強監督執法能力建設,借助“農安行”活動,扎實推進全領域、全環節的食用農產品安全治理工作,為“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