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舒城小蘭花:形似蘭花 香如蘭花
時間:2023-07-24 15:38:41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劉月姣 字號:【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安徽省展區安徽蘭花茶業展臺前,一款名為“舒城小蘭花”的茶,香氣獨特,吸引不少人前來品鑒。這款茶有哪些獨特品質?如何進一步擦亮品牌?記者在展會現場采訪了安徽省舒城縣副縣長胡久松。

  記者:據了解,舒城小蘭花是安徽傳統名茶,請問舒城小蘭花有哪些品質特點?

  胡久松:舒城小蘭花是舒城茶葉的區域公用品牌,“舒城”是地名,“小蘭花”是產品名。舒城小蘭花用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三葉的正常芽梢經獨特工藝精制而成,因其外形芽葉連枝、形似蘭花,具有蘭花香而得名,是蘭香型綠茶代表,具有“蘭草色、蘭花香、蘭花形”“三蘭”和“清香撲鼻,滿口生香,齒頰留香”“三香”的典型特點特征。

  舒城小蘭花創制于明清年間,屬烘青綠茶類歷史名茶,是安徽十大傳統名茶之一。1958年,毛主席視察舒城縣舒茶人民公社,并發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開辟茶園”的偉大號召,從此,舒城縣乃至全國茶葉經濟有力長足發展。

  概括來說,是優越的產地環境、優良的茶樹品種、獨特的栽培方式和采制工藝造就了舒城小蘭花獨特的品質。舒城縣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別山東麓,巢湖西濱,地處北緯31°黃金產茶帶上,境內群山起伏、風景秀麗、土質肥沃、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適宜茶樹生長。

  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我們形成了適制舒城小蘭花的優良群體茶樹品種,選育出優良品種和單株,其中舒茶早、山坡綠、谷雨春為國家級茶樹良種。

  同時,我們推動實施“茶—林—綠肥”復合栽培,達到樹、草、肥、水有機結合,形成“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鞋”建設模式,茶樹叢中保留自然生長的映山紅、蘭草花等植物。茶樹長期與林木共生,使茶樹體內孕育著自然的清花香氣成分。茶園實行春中耕,夏淺鋤、秋深挖、冬培土,建梯坎、打沙凼。施肥以餅肥等農家肥、有機肥為主。

  蘭花茶的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采制。小蘭花茶要求鮮葉柔嫩、肥壯、多茸、葉色黃綠一致,無紫芽,高檔蘭花茶還要求芽應長于葉的初展新梢。傳統工藝炒制是選用崖峭邊生長的實心竹絲茶把,在兩灶并聯的斜鍋中完成殺青做形,烘焙蘭花茶的燃料為黃栗樹或桐樹枝的紅木炭,用篾制專用烘斗分級焙茶,直至足干。

  記者:目前舒城小蘭花產業發展情況如何?

  胡久松:茶葉是舒城縣優勢特色產業,在農業產業中屬于比較效益高、產業基礎穩定、社會效益顯著、綠色環保的朝陽產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全縣茶葉涉及16個鄉鎮20萬茶農5.5萬戶農民生計。2022年底全縣有茶園13.3萬畝,年產干茶4000噸,一產產值7.5億元,茶葉綜合產值23.5億元。

  全縣現有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6.6萬畝,良種率達50%。有機、綠色認證茶園面積2萬畝,綠色防控茶園面積6.5萬畝(其中高質高效茶園3.75萬畝),現代化茶旅體驗觀光茶園4000畝。生態化、標準化、宜機化“三化”示范茶園10個。舒城縣還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全國有機農產品(茶)基地。

  目前,全縣現有各類茶葉經營主體305家,其中全國茶葉百強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1家,萬佛山、蘭祥園茶葉商標獲“安徽老字號”稱號,野嶺茶籽油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記者:打造品牌可以提升茶葉市場競爭力。請問舒城縣如何打響舒城小蘭花品牌?

  胡久松:舒城小蘭花是舒城縣對外宣傳的一張金名片,縣委縣政府確立了主打舒城小蘭花區域公用品牌,成立工作專班、預算專項經費、明確推進機制,每年預算2000多萬元、整合各類資金3000多萬元用于舒城小蘭花品牌強縣建設。目前,舒城小蘭花茶現已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安徽省著名商標、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記者:在此次茶葉博覽會同期舉辦的2023茶鄉旅游發展大會上,舒城縣與其他24個茶產區共同發起了《茶鄉旅游質量發展倡議(杭州)》。請您談談舒城是如何推進茶旅融合發展?

  胡久松:舒城茶旅融合發展有較好的基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別山地質公園 “萬佛山”和5A旅游風景區“萬佛湖”鑲嵌其中,還有湯池溫泉、周瑜城、龍眠山等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近年來,我們立足資源、大力推進茶旅融合產業發展,加大茶區茶園基礎設施投入,整合打造茶旅精品線路,以旅促茶、以茶帶旅。舒城縣舒茶九一六茶園、古尖香茶葉觀光園、河棚茶文化主題公園、萬佛山茶文化中心、石關茶谷小院、蘭祥園舒城小蘭花徽莊茶館等一批茶旅融合項目各具特色,已初具規模。4A景區毛主席視察舒茶紀念館及“九一六”茶園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游客前來觀光游覽。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