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龍舟之鄉,藏著年入百萬的生意經
時間:2023-07-26 10:07:48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袁瀚 字號:【

  水上百舸爭流,岸邊人潮涌動,暌違三年,廣東各地龍舟賽強勢回歸,也讓東莞市中堂鎮霍沃標龍船廠“爆單”了。

  “去年只賣了1條船,現在訂單恢復到正常水平。”龍船廠負責人霍沃標之子霍文忠說。他的造船廠今年收到20多條龍舟的訂單,售價約10萬元/條。

  中堂鎮有300多年的龍舟造船史,是“中國龍舟之鄉”,“中堂龍舟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該鎮有工匠在造船之余推出龍舟文化IP產品,尋找新的生意經。作為省級非遺傳承人,馮沛朝便通過制作龍舟模型、小龍頭等工藝品,讓造船廠熬過了龍舟賽停辦的三年。

  在節慶經濟之外,進一步挖掘開發龍舟文化的產業價值,這也是中堂鎮正在探索的一個方向。2019年起,當地開始推動打造龍舟文創產品,但目前還處于政府引導階段。中堂鎮文化服務中心非遺專干邵學成認為,未來還需企業參與,尤其需要熱愛傳統文化且有想法的年輕力量加入。

  賽事恢復產業回暖

  端午節前一周,造龍舟進入尾聲。工廠里彌漫著濃重的木料和桐油氣味,地面滿是加工殘余的木屑。偶有龍舟隊成員到廠里“看船驗貨”。

  霍沃標龍船廠是中堂鎮生產量最大的龍舟造船廠。龍舟賽重新打響,廠里的訂單量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3月開始接到訂單后,廠里便召集工人,開足馬力造船。

  中堂鎮位于東莞的水鄉片區。水網密布、河湖縱橫的水文特征,造就了發達的水路運輸。以船代步的生活習性,讓當地造船業輝煌一時。

  年過七旬的霍沃標,是中堂鎮龍舟制作技藝傳承人之一,出生于當地的造船世家,家族制作龍舟超過200年。霍沃標是第六代傳承人,不僅掌握東莞中堂“大頭龍”的制作技藝,還熟悉龍骨、蝴蝶底等各部件的尺寸,是當地現存為數不多掌握“傳統大龍舟”制作技藝的工匠之一。

  霍沃標的兒子霍文忠說,今年收到20多條龍舟的訂單,售價約10萬元/條。生產一條龍船,包括選底骨、起底、上漆料、裝龍頭等14個步驟,周期約10天,高峰時要安排15名師傅同時趕工才能交付訂單。廠里的龍舟主要售往東江流域地區,包括東莞多個鄉鎮,以及廣州黃埔、增城等地。

  恢復賽事,中堂鎮的龍舟訂單數漲起來。邵學成介紹,今年全鎮4家龍船廠,共接到60多條大龍舟的生產訂單。

  競賽驅動龍舟迭代

  6月10日舉辦的2023粵港澳龍舟邀請賽暨東莞龍舟錦標賽上,中堂龍舟隊在強手如林的賽場上絕地反擊、一舉奪魁,這讓全鎮的龍舟愛好者興奮自豪。而令霍文忠驕傲的,還有賽場上奪得第一、三、四名的龍舟隊,其“戰艦”皆出自霍沃標龍舟廠。

  從傳統習俗向體育競技轉型,是賽龍舟的一個趨勢。1984年,東莞龍舟隊赴香港參加第七屆國際龍舟邀請賽勇奪冠軍。此后,東莞多支龍舟隊伍包攬國內外大型賽事的獎項。

  賽場上的“速度與激情”,對龍舟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這讓龍舟廠的經營者錨定轉型方向。

  霍文忠介紹,傳統龍舟用喜潮、耐用的松木制成,閑時放置在河涌,等到龍舟賽時取出來參賽,一艘松木龍舟可用十余年。但是,松木笨重,且船身較厚,無法滿足龍舟高速行駛的需求。那時候,外地制作競速龍舟的廠家,開始進入東莞市場,對傳統的龍舟造型帶來沖擊。

  “需求轉變,我們得跟著市場走。”霍文忠回憶,父親霍沃標于2005年前后調整龍舟的用料、性能,并更新制船的流程設備。如今的龍舟,改用輕便的杉木為原料,在長度仍保持在31米左右、容納60人的同等前提下,總體重量比傳統松木龍舟輕1.5?2倍,講求“輕小薄窄”,便于在水上高速行駛。

  杉木輕盈,但易損耗,制成龍舟后,使用壽命大約兩三年,淘汰更新的速度更快。此外,龍舟競技賽日益增加,賽況愈加激烈,催生更多訂單。中堂鎮一名龍舟愛好者透露,全鎮20個行政村(社區),平均每村(社區)約有3?4艘龍舟,加上來自不同地區的訂單,有相對龐大的需求。

  靠著口碑,霍沃標龍舟廠向省外市場拓展客戶。霍文忠說,2011年,自家的龍舟在福州的龍舟錦標賽上取得第一名的成績,此后便開始承接省外的訂單。如今,廠里制作的龍舟,銷往福建、廣西、湖南等地。

  “沒有這么多競賽前,龍舟需求量不大,大約五六條一年。現在正常情況下,一年賣二三十條龍舟。比賽提供了機會,讓我們看清市場需求。”霍文忠說。

  龍舟景日鄉廚爆單

  “龍舟景”是嶺南地區特有的活動。“景”即龍舟聚集之日,各村鎮通過龍舟串門,聯絡感情。按照傳統風俗,中堂龍舟景期間,轄內20個村(社區)中,先后有9個“景日”。

  6月19日是農歷五月初二,正值“斗朗景”,這是斗朗村的盛事。陣陣鼓聲中,龍舟入水游弋,隊員奮力劃槳。之后,便是吃“龍船飯”的時刻。

  今年,霍沃標父子在工棚里開了20席“龍船飯”,宴請親朋好友和鄰里鄉親。白切雞、油燜大蝦、豉汁蒸白鱔……地道菜肴撐起主人家宴客的牌面。

  龍船飯也是節日里的一門生意。斗朗村村民霍偉謙經營流動宴席十多年,今年負責霍沃標龍船廠的宴席。他說,傳統的龍船飯比較簡單,把生米、豆角、瘦肉、冬菇、雞蛋炒熟,裝在竹籮里,用來慰勞龍舟隊隊員。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改善,龍舟飯增加到九菜一湯,也就是珠三角常說的“九大簋”。

  疫情之前,一到“龍舟景”,霍偉謙和團隊十分忙碌。每個“景日”,每村大約開席一兩百桌,每桌價格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收到訂單后,他聘請十多名村民掌勺、擺席。有時訂單爆滿,還得臨時擴充團隊。

  疫情三年,“龍舟景”暫停舉辦,宴席生意“遇冷”。今年龍舟賽事恢復,但要求上門做龍船飯的訂單數也不多。“訂單數量恢復沒那么快,明年龍船飯的生意會繼續增加。”霍偉謙展望。

  邵學成介紹,除了龍舟飯,龍舟制造也帶動了制作龍船槳、龍舟服、石龍新昌鼓等廠家。“龍舟服對輕薄和吸汗要求比較高,中堂鎮有2間工廠生產龍舟隊成員穿的專業服裝。”他補充說。

  打造龍舟文創產品

  農歷五月二十之后,龍船廠逐漸進入淡季。龍舟廠賺的是節慶經濟的紅利,具有季節性。為了讓經營不中斷,經營者另辟蹊徑,尋找新的“生意經”。

  67歲的中堂鎮東向村村民馮沛朝,出生于當地的造船世家。其父是已故的龍舟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馮懷女。馮沛朝經營龍舟廠將近40年,憑借龍舟制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傳承人。他說,今年做了10條龍舟,以9.8萬元/條的價格賣出。“現在做這行的人不多,只能找到5個師傅開工,接不了太多單子。”

  近些年,馮沛朝的工廠逐步走上小型工藝品制作的軌道。2015年,59歲的他開始雕刻觀賞用的小龍舟和小龍頭,逐步掌握并精通雕刻技術。如今,他生產的龍舟觀賞模型售價約3000元/條,年均售出60多條;小龍頭約2000元/個,年均售出20多個。產品賣到廣州、香港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過去三年龍舟賽停辦,靠著賣工藝品,工廠活了下來。”馮沛朝補充,作為一門傳統手工藝,制作龍舟模型和小龍頭很耗神,愿意從事的年輕人少,目前工廠由他和兒子打理。

  “龍舟不僅具有比賽競技的意義,更有文化價值。”邵學成解釋,在中國龍是一種美好的圖騰。消費者購買龍舟工藝品,用于擺設、贈人等用途,希望傳遞事事如意、龍馬精神、龍騰萬里的吉祥寓意,催生了龍舟相關手工品的市場。據不完全統計,中堂鎮一年售出龍舟模型400條,觀賞性的小龍頭600多個。“這是對四家龍舟廠的統計數據,沒有計入其他工匠自制售出的。”他補充。

  除了手工藝品,中堂鎮順應“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導向,于2019年開始打造相關文創產品。

  “計劃把龍舟打造為一個爆款文化IP。”邵學成介紹,中堂鎮政府與東莞廣州美院文化創意研究院合作,開發龍舟擺件、龍舟定制杯子、折疊傘、抱枕、鑰匙扣等40多款龍舟周邊的文創產品。此外,還推動龍舟文化進校園,依托龍舟拼圖、龍頭彩繪等手工課程,讓孩子了解龍舟制作工序。

  “打造龍舟文創產品,我們目前還處在政府牽頭引導階段。未來需要有企業參與,特別是熱愛傳統文化、并且有想法的年輕力量加入。”邵學成說。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