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旅融合,通過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等拓展農業功能、增加農民收入,并取得顯著成效。
貴州省畢節市農業農村局
培育“大方天麻”百億級集群 探索“一麻當先”業興民富路徑
案例背景:2022年6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的批復》,為畢節天麻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截至6月底,種植面積達20萬畝,面積全省第一、全國領先,天麻已成為畢節支柱產業。
解決的主要問題:探索“龍頭企業+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建立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從品種研發、育種、種植、加工、銷售形成一條龍服務。
主要做法:注重科學規劃,優布局強區域。制定《畢節市天麻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按照“一年夯實基礎,兩年實現突破,三年大見成效”的目標,深入實施“九大行動”。
注重品種培育,提產量優品質。積極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優強企業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加快規范全市“兩菌一種”生產,提高天麻品質。
注重經營主體培育,促銷售增效益。積極引進一批實力強勁的企業,著力在精細種植、精深加工等方面下功夫。目前,已建交易市場1個,有種植主體1069家、銷售主體61家、加工主體35家,已開發天麻膠囊、天麻面條、天麻酒、鮮天麻凍干粉、天麻飲料、天麻蜜餞、天麻茶等系列產品30余個。
(推薦單位:貴州省畢節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六合區
整合鄉村資源 打造全域農旅融合發展
案例背景:六合是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重要組成板塊,有2580多年建城史和3000多年冶煉史,是世界名曲《茉莉花》的發源地,擁有“民歌之鄉”“觀賞石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美食文化之鄉”四塊國家級招牌。
解決的主要問題:六合區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精心治山理水,美化全域環境。創成竹鎮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融入“基層善治”形成“1+1+3”鄉村治理全國典型案例,入選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形成了從單純的“旅游+”向“+旅游”轉變的全產業融合發展格局。
主要做法:堅持全域興旅,促進鄉村振興,累計建成省市級美麗鄉村589個、示范片區600平方公里,創成6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十三五”新增成片造林5.48萬畝、綠地5200畝,修復長江濕地6770畝、廢棄露天礦山2171畝,長江岸線綠化造林1500多畝。通過濕地保護,孕育千畝水上池杉,借力長江岸線整治,打造龍袍長江濕地公園。截至今年8月份,全區鄉村休閑農業接待游客36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約15.3億元。
(推薦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民政府)
河南省嵩縣鄉村振興局
三合村“手繪小鎮”鄉村運營迭代繪就振興路
案例背景:嵩縣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推進減貧工作,落實全市“151”工作部署,探尋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與工作成效。
解決的主要問題:激活鄉村閑置資源,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培育多元業態,探索鄉村運營模式,整合各類資源,推動鄉村運營迭代升級。
主要做法:按照全市“151”工作部署,推動三合村鄉村運營工作迭代升級,成功與河南建業新生活集團簽訂運營協議,以三合手繪小鎮為中心帶動周圍盤活村莊資源發展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參與鄉村建設、鄉村運營,實現村集體經濟和群眾雙增收。
積極發揮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作用,保證300畝土地的順利流轉。村勞務合作社、置業合作社參與項目建設,修砌生態駁岸、清理河道、建設沿河景觀,帶動入社群眾通過務工等增加收入。積極吸引平臺公司參與,與縣鄉村振興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由平臺公司參與村供排水一體化、生態停車場、無動力樂園、稻田餐廳等項目建設運營,進一步盤活村閑置資源。
(推薦單位:國家鄉村振興局)
樂山味道川菜預制菜產業園
首個川菜預制菜產業園 “農文旅研”融合科研高地
案例背景:市中區素有“食在四川,味在樂山”之美譽,共有非物質文化品牌23個,天府旅游名菜86個,嘉州名菜100道,成功獲評全國“特色美食地標城市”、四川省川派餐飲創新發展新先行區稱號。市中區將以預制菜產業園為載體,實現美食全產業鏈發展,打造樂山美食品牌,推進產業提檔升級,培育千億產業集群。
解決的主要問題:以預制菜為核心的一二三融合發展模式,上游帶動農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中游壯大食品加工業,下游推動餐飲、旅游及商業服務行業發展。
主要做法:園區以科技創新為抓手,著力建設科技示范產業園。成立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簽約5個川菜預制菜研發單位、打造6個預制菜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預制菜科研基地1萬平方米。
園區緊扣“接一連三、三產融合”發展思路,確保2030年實現“16221”戰略目標。即1:培育千億川菜預制菜產業;6:新增60家規模以上企業;2:上市200個以上“樂山味道”川菜預制菜產品;2:在全市打造20個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1:設立10億元“樂山味道”川菜預制菜產業引導基金,培育形成千億產業集群。
實施品牌化、標準化、人才戰略的“兩化一戰略”發展思路。聚焦打造“樂山味道”預制菜公共品牌,實施“品牌+總部+基地”的發展模式,通過美食標準、產品標準、質量標準制定等手段,確保樂山美食話語權牢牢鎖在本地、握在手中。
(推薦單位: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經濟和信息化局)
四川省九龍縣魁多鎮
天鄉茶葉變致富金葉 促三產融合實現鄉村升級
案例背景:魁多鎮堅持以九龍云上天鄉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基礎,以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為抓手,打造品牌建立基地,不斷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產村一體化發展。
解決的主要問題:促進傳統農業向農產品加工業升級,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增添農產品附加屬性,提高產品價值,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主要做法:以“茶”為要,抓牢農業基礎,促推園區品質升級。開展古茶樹保護開發及利用計劃,建成“種植資源保護及古茶樹育苗基地”。投入使用智慧茶園數字系統,并堅持生態循環和種養結合,實現“種養循環、比翼雙飛”。
以“企”為基,打造引領龍頭,助推亮點品牌建設。專注扶持龍頭企業,“九龍天鄉”品牌連續8年獲得茶博會金獎。成立全民享益的村集體有限公司,以訂單生產方式保障農產品有路可銷,帶動集體經濟增收。
以“文”為魂,增添附加價值,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堅持“園區景區化、景區園區化”,以茶為媒,挖掘歷史、民俗和非遺等亮點,鑄造文化之“魂”。并突出“全國海拔第一茶村”和“全國海拔第一雪域茶鄉”特色,提高旅游綜合服務能力,帶動村民進入“農產品變旅游商品”的加工和銷售端,激活文旅帶農功能,帶動村民致富。
(推薦單位:四川省九龍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漁灣村
打造鄉創運營“漁灣模式” 開創文旅發展寧陜路徑
案例背景:漁灣村依靠“支部+合作社+企業+社會組織”的架構,以“政府引導、支部引領、企業參與”的鄉創運營模式推進鄉村振興,最終摸索出一套以文化產業為助力、以康養產業為反哺、以旅游產業為抓手、以農創產業為核心的漁灣模式。
解決的主要問題:改造利用撂荒土地、房屋,恢復鄉村自然生態,培育和轉換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探索農業農村發展新模式。
主要做法:支部聯建。縣住建局黨支部與漁灣村黨支部結對協力合作,招商引進西安海和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漁灣逸谷田園綜合體有限公司。村企聯抓,共辦“鄉村振興夜校”。村村聯促,與毗鄰麻莊村黨支部開展聯建,帶動麻莊村發展。
產業聯盟。以漁灣逸谷田園綜合體有限公司為龍頭,建成漢唐驛山居青旅等十余個項目,并建成漁灣村博物館,舉辦“中國秦嶺·鄉村戲劇計劃”“農民豐收節”等活動,修復濕地生態形成“稻田-游魚-朱鹮”共生系統,形成以文塑旅促農、以旅彰文帶農的融合發展格局。
資源聯享,村企民三方共富促振興。村集體經濟與公司簽訂股份合作協議,將資金、資產、資源統一打包入股,變單一固定分紅為多元動態調整。全村430名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成員變股東,年人均收入2022年達2萬元。
(推薦單位:陜西省寧陜縣縣委宣傳部)
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瓦子溝村
瓦子溝村打造經典鄉村游 共譜鄉村發展曲
案例背景:瓦子溝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林植被完好,自然風光旖旎。村域面積1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944畝,山林13000畝,位于國家特色小鎮——弓長嶺區湯河溫泉小鎮境內,曾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村”“遼陽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稱號。
解決的主要問題:瓦子溝村位于湯河水庫中上游,是遼陽市、鞍山市110萬人口飲用水水源地,2008年以來在發展鄉村游以來,在景區景點建設上、提升農家院檔次上受到很大制約,多年以來村兩委班子在環境衛生整治上煞費苦心,確保湯河水庫水源不受任何污染。
主要做法:黨建引領治理有效,村黨支部建設本村的村民議事廳、評理說事點,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依法說理,按章辦事。形成誠實守信、互幫互助的民風。
瓦子溝自然生態旅游區位居一級水源,村中水電路配套齊全,村容村貌整潔秀美。實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全部無害化處理。
瓦子溝觀光車旅游線路開發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利用現有鄉道村路開發瓦子溝村旅游線路,購置旅游觀光車10輛,隨車安裝旅游講解設備,實現游客在觀景臺、蒼鷺島、鷹嘴砬、龍門禪寺、鮮花一條街等景點的便捷游覽和體驗,全方位展現瓦子溝風情,讓游客輕松游覽瓦子溝全貌。
(推薦單位: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農業農村局)
浙江省樂清市大荊鎮下山頭村
創新發展路徑打造“鐵定有趣 三金共富”未來鄉村
案例背景:下山頭村圍繞建設未來鄉村,創新“村企共建、以企帶村”的發展模式,推行“三金共富”機制,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做到精準落實,不斷補足鄉村治理短板,經歷了從貧弱村到培育村、精品村和示范村的發展蛻變過程。
解決的主要問題:一是村民收入低,人才流失嚴重。二是村容村貌差,精神文明建設不足。三是缺少法治建設。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的管理不足,缺少專業的法律顧問和調解員,鄉村訴求難反饋。
主要做法:黨建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示范帶動作用。開展“筑強堡壘”專項行動, 補齊基層組織建設短板, 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履職清單、負面言行清單和坐值班任務清單,與鄉村振興示范帶上9個村共建黨建聯盟。
強調以法制村建設為基礎。一是在民主選舉、決策上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的管理作用;二是與村簽約律師配合密切;三是成立村調委會;四是發揮好聯村干部、駐村干部的幫扶作用。設置了由鎮組織委員擔任聯村干部、鎮科員干事擔任駐村干部的組織監督機制。
構建普惠共享發展機制。建立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共富的發展機制。強化治理,確保實踐行動有力。一是重構治理單元,將全村劃分為15個網格,由村干部或村熱心人士擔任網格長。二是完善規章制度,開展村民積分制,促進自治效能。
(推薦單位:浙江省樂清市農業農村局)
浙江宇聯信息發展有限公司
元宇宙技術推進全域鄉村運營探索文旅惠農新路徑
案例背景:以《浙江省數字鄉村引領區建設行動計劃》為指引,立足于鄉村運營中鄉村資源有效整合、鄉村產業培育以及鄉村流量導入等,旨在用平臺思維梳理資源、聚合生態、打造品牌、導入流量。
解決的主要問題:依托云上鄉村建設、運營雙核驅動模式,提升浙江省湖州市劉家塘村管理效率和營銷經濟效益,以及劉家塘村 “農、文、旅” 特色產業溢價力。
主要做法:平臺核心圍繞“1界面+5體系+N功能”展開。一界面:即元宇宙交互體驗界面。以高度可視化與社交化的元宇宙界面作為展示平臺,對鄉村產業、資源、人文等多維度進行統一化展示。五體系:即云村民體系、虛擬人體系、運營輔助體系、城鄉共富體系以及游戲化運營體系。通過云村民招募,將為每位云村民配置相應權益,主要涵蓋優質農產品、農文旅等體驗;平臺內嵌虛擬人系統,為每位用戶做專屬客服、定制化推介;嵌入AIGC底層能力,幫助平臺運營方低成本、高速度部署日常運維需求。元宇宙空間內嵌游戲化體驗模塊,線上、線下互動兩大部分,通過游戲化運營手段增加用戶日常逗留時間,促進日活。N功能:針對各鄉村特性開發專屬功能模塊,例如古建講堂等。
(推薦單位:國家鄉村振興局)
農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以助推鄉村振興 實現共富目標為己任
案例背景:農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圍繞“游鄉村、吃土菜、住民宿、淘特產”四大板塊,創新開發多平臺集聚+大數據服務的“數智農旅”新模式。
解決的主要問題:為農文旅部門、企業等搭建“自定義專屬平臺”,免費提供工具庫、資源庫、數據庫,使每個平臺都實現獨立運營、自主發布,同時平臺及消費者享受全國農文旅共享資源。
主要做法:“數智農旅”開創的小平臺+大數據的新模式,在各個“自定義專屬平臺”中植入擁有全國農文旅資源的《鄉村旅游》功能大數據,以數據資源賦能各“自定義專屬平臺”,使小平臺成為游全國、銷全球的大平臺。
同時,“數智農旅”開創所有平臺間可以共享會員資源、所有會員可以共享平臺資源的新模式,實現多平臺與眾會員之間資源互享互動。“數智農旅”前端SaaS+后端PaaS新模式,可讓農文旅部門自動構建“多端口引流、多平臺集聚”的平臺云網絡體系,實現后臺統一的大數據監管與服務。
國家、省、市相關部門,可按需搭建地方分布式數據庫,既能實時匯集并掌握本地的各類信息大數據,又能與數字鄉村、智慧農業、文旅等平臺打通,實現大數據分析,統一監管服務。
(推薦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農業產業聯合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