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陳一帆:和自己的農作物一起成長
時間:2023-09-27 14:47:16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陳詩榕 字號:【

  提到農業,相信很大一部分人會想到“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場景。田間地頭勞作的辛苦毋庸置疑,因此,很多家庭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從事農業。

  1996年出生的陳一帆卻說,“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不怕吃苦,不怕曬黑,我喜歡這個職業,我就是一名普通的90后現代農民,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2017年,陳一帆從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去到沙溪鎮半涇村綠陽蔬果專業合作社,后調入太倉市城廂鎮電站村,現成立蘇州莘禾萬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發展太倉農業,已在農業領域奮斗了六個年頭。這期間,有過家人的反對,他人的質疑,棘手的難題,始終不變的,是陳一帆在農業路上堅定向前的決心。

  2023年,陳一帆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這位95后新農人大膽逐夢,踏實躬耕的青春風采大放光芒。

  毛頭小子也能種好地

  大學剛畢業,陳一帆選擇回到家鄉太倉繼續從事農業種植,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對,尤其是同為農民的爺爺奶奶,覺得自己種了一輩子地,怎么孫子還要再種一輩子地。陳一帆理解長輩希望自己不要那么辛苦的好心,卻也沒有讓步,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堅定。

  一次去外地開會,陳一帆在當地食堂吃到水果玉米,覺得味道特別好,試圖將這一品種引進太倉,2018年,他踏上水果玉米的種植之路。親自體驗才知道,種地遠沒有想象的簡單。風吹日曬雨淋是家常便飯,種植的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單水果玉米的種植,就需要先進行育苗、施肥、除掉側枝等工序。

  問題接踵而至,陳一帆見招拆招。陳一帆常常看書、查閱資料,“我經常到網上去搜搜別人的解決辦法,年輕人就是要發揮一下年輕人的優勢。”除此之外,陳一帆還向經驗豐富的外公或其他農民請教相關知識。

  和普通玉米相比,水果玉米最后長成的高度較矮,在一米八左右,陳一帆便調節株行距來提高產量;

  水果玉米甜度大容易招蟲,陳一帆便整日琢磨怎樣讓玉米健康成長,又可以少施農藥;

  農業有句話叫“多一份陽光,多一份產量”,陳一帆將地膜更換為能反光的銀膜,可以反射一定光線到玉米葉子的背面,使玉米吸收更多的陽光;

  農業靠天吃飯,農民得根據作物成長安排自己的作息。玉米收獲時節,天氣炎熱,陳一帆只好早上四點起來采摘,避免高溫與暴曬的折磨;

  采摘之后,又面臨包裝、銷售等一系列工作,時間很緊,陳一帆每日起早貪黑,在將玉米送到顧客手中后,他才能松一口氣。

  苦心人,天不負。捱過這段艱難的時光,陳一帆的努力得到回報,種水果玉米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他還成功自主培育出免煮即食的牛奶水果玉米,這種玉米的糖度最低15度,最高20多度,最低的糖度超過最甜的西瓜,口感清甜、鮮嫩、多汁,在市場上非常少見。陳一帆帶著水果玉米走上太倉市農產品展銷會,打響了當地水果玉米品牌。

  目睹陳一帆種地的點點滴滴,附近的老農民都很驚訝,紛紛感嘆“毛頭小子也能種好地”。“付出都是有回報的,自從我種水果玉米有了收益之后,我爺爺奶奶也漸漸接受了,他們也覺得是一個不錯的工作。”陳一帆笑著說。

  打出科技與文化組合拳

  作為新時代青年農民的陳一帆,大大發揮自己新農人的優勢,將傳統農耕技術與現代農業技術相結合。

  在學校時,陳一帆自費去荷蘭接受培訓三個月,獲得了不少現代農業知識,又從相關的現代綠色果蔬種植書籍中學習,使用生物藥劑,利用有機質培養無公害綠色盆景蔬菜。他培育出了豆苗、小青菜、大麥菜等綠色蔬菜,并成功在菜玩家超市上架。

  他還成功實現套種技術,把三年的翠冠梨樹搬入大棚里種植,在梨樹下種植水果玉米,等玉米成熟后,又可種植草莓,玉米的秸稈又可做肥料。同時,他嘗試開展訂單農業模式,利用網絡擴大宣傳,讓城市居民來認領梨樹,梨園的80棵樹已經找到認養者,僅僅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簽下了首批訂單。

  除了科學技術的廣泛運用,陳一帆也極其重視農業文化的浸染與傳播。

  他升級轉型電站村的“開心農場”項目,發展旅游農業,以“讓農業更有趣,讓更多人愛上農業”的理念管理農場,已經吸引三百位當地市民及上海白領前來認領土地種植蔬菜。

  面對來合作社參觀的學校和社會團體,陳一帆常主動給他們上課,普及植物、環境知識以及現代農業技術,讓孩子們感受植物是如何生長的,和眾人一起體驗采摘的快樂。他還自己設計水果玉米的LOGO和卡通人物,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線上線下營銷,大有將農業做成文化事業的展望。

  科技化為強勢突圍的利劍,文化變作助農育農的新風。蒸蒸日上的繁榮背后,是陳一帆在忙碌的工作里抽出時間,積極探索現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的勤勉刻苦,是陳一帆在空閑時間開車到常熟、吳江等現代農場學習請教,努力提高業務素質水平的毫不懈怠。

  一刻不停地前進很辛苦,而陳一帆甘之如飴。“興趣是我從事工作的源動力,真正去做一些有價值的事,并想辦法把事情做好的過程,是快樂的,也是對緊張生活的有效調劑。”

  農業多面手,致富引路人

  談及“農民”這個職業時,陳一帆表示這是一個不太能“摸魚”的職業。沒有節假日、周末雙休,農民的假期跟著莊稼走。

  工作再累再忙,陳一帆從未停下提升自己的腳步。他先后獲得了拖拉機駕駛證、收割機證、農業無人飛機操作證書,參加了江蘇省農科院組織的果樹栽培管理技術培訓、農產品質量和品牌創建、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探索、互聯網+現代農業實踐、創意農業策劃與營銷等各類相關培訓,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業多面手”。

  獨善其身時,陳一帆還做到了兼濟鄉親百姓。

  經過從書本到實踐的千錘百煉,陳一帆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水果玉米種植經驗,他不忘將這些經驗技巧教給周邊的種植戶。

  同時,他還通過線上直播和社群團購的方式,幫助附近的種植戶銷售農產品,并通過微信小程序設立產銷對接的平臺,在太倉本地市區設立農產品自提點,幫助村民解決疫情期間農產品滯銷問題。

  未來,陳一帆有新的計劃,他希望打造一個居民與農民密切溝通的平臺,分享種植技術,交流種植經驗,帶動周邊農民種植高附加值的農產品。他也開始嘗試利用熱門的短視頻平臺開啟視頻種植教學,視頻分享,希望讓更多人熱愛農業,投入太倉農業的發展之中。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