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菠蘿的海”
時間:2023-09-27 14:45:34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當菠蘿被冠以“鳳梨”的稱謂時,它的味道似乎都會變得異常鮮甜,連身份也顯得“高級”,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多少年來,總有人把菠蘿和鳳梨強行分離,諸如“菠蘿要用鹽水泡,鳳梨可以直接吃”“鳳梨來自臺灣,大陸的則是菠蘿”……此類的言論層出不窮。本期我們一起來掃除“謠言”,讓大家遠離不必要的“智商稅”,好好享受真實的菠蘿。

  關于菠蘿你需要知道的

  菠蘿二字本身就存有一種異域感,作為來自南美洲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一帶的熱帶水果,由于它的芽苗耐貯運,因此在“探索新大陸”時期被攜帶傳播,先后被帶入歐洲、非洲和亞洲,憑借著獨特的美味一時成為“皇室寵兒”和“流量密碼”。

  在十七世紀初期,菠蘿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南部地區,最早從澳門引種到廣東地區,然后陸續被“安利”到廣西、福建周邊省區。漸漸到清末民國初,菠蘿種植已經廣布于兩廣、閩臺以及海南、云南地區,并延續至今,規模、產量也不斷增擴,使中國成為當今世界十大菠蘿主產國之一。

  菠蘿只是鳳梨的別名而已

  很多人一直被復雜的網絡環境混淆視聽,以為菠蘿和鳳梨不同,但早在《中國植物志》中就有“鳳梨俗稱菠蘿,為著名熱帶水果之一”的說明,足以粉碎那些虛假文案。其實,這只是不同地區對鳳梨科鳳梨屬這個物種的不同叫法,并無二致。

  在大陸和港澳地區,習慣稱菠蘿,鳳梨的叫法主要盛行于閩臺地區,又因為在閩南語中它的發音,所以也有“旺來”“王梨”“黃梨”的別稱。

  菠蘿的名字遠不止于此,清朝時期的《澳門記略》中有過“番荔枝”的記載,同朝代的《植物名實圖考》中,還有“露兜子”“番婁子”的叫法,甚至還有波羅、?菠蘿蜜、打鑼槌等等。

  菠蘿肉是合并而成的

  吃過菠蘿的很多人或許都沒見過菠蘿是如何長成的。作為一種外貌略神奇的熱帶水果,它的果子其實是在一堆草葉中誕生的。菠蘿成長中葉子會不斷生長,中間會長出一個很像松果的花序,慢慢盛開。

  菠蘿花并非一朵,而是由團簇在一起的很多小花組成,每一朵花代表一個果子,這堆花以緊密聚合的方式生長,當花開敗后,這些漸漸膨大的果子聚合在一起,合并成為一個碩大的、甜蜜多汁帶有香氣的菠蘿。

  我們吃的果肉便是這些果子自然無縫合并而成的。那些外表上看似鱗片的塊狀數量便是它花朵或果實的數量。在專業的植物學界它被稱為聚花果,桑葚、無花果、菠蘿蜜同屬此類。

  有關菠蘿的知識點

  1. 鹽水并不能全然解決菠蘿“殺口”問題

  據目前的研究表明,“殺口”的菠蘿是因為含有較高的菠蘿蛋白酶和草酸鈣晶體。前者在未失活狀態下可以分解肉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因此會讓人舌頭、口腔內壁產生微麻感,也因此菠蘿與肉同烹時可當“嫩肉粉”使用;后者則是一種針狀晶體,植物細胞被咀嚼破壞后,晶體會膨脹,從而刺痛敏感組織。

  我們常見的鹽水浸泡法便是為了減弱這兩個成分帶來的不舒適感,想要完全去除的話建議使用加熱的方式。有的品種則因為這兩種成分含量低,因此可直接食用也不會覺得不適。

  2. 菠蘿表面并非越凸越好

  一個成熟的菠蘿可以根據果眼和表面上的果粉判斷。如果果眼較為突出,表面粉感也比較重的話,通常意味著這個菠蘿的成熟度還不夠。同時,選擇果眼較為平緩的或許會是好吃的征兆。

  3. 菠蘿頭頂的“草”竟然能再生

  食用菠蘿時我們通常會把上面像草一樣的部分切掉,其實這個部位叫“頂芽”。頂芽數量并非所有菠蘿一樣,如果你身臨產區現場便會看到有的菠蘿不止一個,甚至有的是“禿頭”。

  讓你更想不到的是,頂芽就是一個行走的“大種子”,可以繁殖再生。不信你把切下的頂芽埋到土里,悉心培養的話可能一年半以后能收獲一個新菠蘿。

  當代菠蘿“派系”劃分

  菠蘿品種在十九世紀時,全球加起來才52種,但隨著時間和地理位置的流變,菠蘿品種越來越多,如今菠蘿圈更是“卷”得厲害,僅中國境內栽種的菠蘿品種就已經超過50種,全球則已多達200余種。

  面對這么多的品種,非專業的我們想要分辨或挑選,似乎只能依靠廣告文案或專業博主的輔助,否則只能“擺爛”。但其實菠蘿品種的背后還有更高層級的“派系”劃分,正是這些“派系”的存在才使得散落全球的各式品種收獲了一份歸屬感。

  在專業領域的世界里,菠蘿派系的劃分也是歷經過多次“戰亂”才擁有了長期的安穩。如今菠蘿派系共有六大系——卡因系、皇后系、西班牙系、伯南布哥系、佩羅萊拉系和雜交系。由于第四、第五兩系在中國沒有品種栽種,因此不作講解。

  卡因系:絕對主流系

  卡因系以高大健壯的植株為主要特點,結出的菠蘿有淡淡香氣,果眼淺,果肉淺黃色,糖酸度適中。本系一般又有兩個分支——有刺卡因和無刺卡因,其中無刺卡因雖然栽種歷史僅100多年,但全球栽種面積高達80%,一舉成為大眾知名派系。

  無刺卡因在中國也曾是主栽品種,并且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叫法,廣東省內就有美國種、意大利種、南梨、千里花等名字,廣西則稱夏威夷種,福建稱沙拉瓦,臺灣叫開因種。代表品種有墨西哥、黃金、綠果等。憑借第一名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成為主流代表。另外,它十分適合用于制成罐頭食物。

  皇后系:僅靠“神灣”就能出道

  皇后系的栽培歷史已有400多年,這一系的特點是植株中等,果眼深,肉色顏色偏深黃,汁水不多卻味甜香濃。代表品種為巴厘、神灣和金黃后等。其中來自廣東中山神灣鎮的神灣菠蘿便出自本系,作為一款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它的肉質爽脆,香味濃郁,是鮮食的不錯選擇,憑它一己之力就可以讓此派系家喻戶曉。

  西班牙系:很香也很接地氣

  西班牙系的特點是葉片較薄較軟,果眼深,果肉顏色接近橙色,香味濃,纖維多。它雖然有一個外國名,但在中國的代表品種卻叫土種,臺灣地區叫在來種,廣東地區叫北梨,廣西地區叫武鳴土種。果形有些倒微錐,果肉深黃色,纖維多汁少,對鮮食來說不是理想品種,因此培育不多,如今可能在云南地區還有栽種。

  雜交系:網紅大本營

  這個派系沒什么統一特點,與上面的相比可能算不上“名門正派”,畢竟所有品種都是通過有性雜交等方法培育出來的。不過正是因為雜交的手段,讓本系多數品種性狀、品質上都比親本優秀很多。甚至有的品種出生就自帶網感,像近年走紅的手撕菠蘿、金鉆鳳梨和香水小菠蘿等,可謂春夏誕生,流量暴增。

  中國不止一個“菠蘿的海”

  近年,提及菠蘿始終都繞不開廣東湛江徐聞縣的“菠蘿的海”。但其實中國菠蘿種植并非只在廣東地區有。早在清朝時,菠蘿種植就已經從廣東開始向四周輻射,廣西、福建、臺灣、云南和海南在歷史進程中同樣種出屬于自己的“菠蘿的海”,至今更是頗具規模,各有特色。

  廣東產區

  全國最大的“海域”,湛江、中山最出名

  整個廣東地區的菠蘿種植面積高達58萬畝,主要分布在湛江、中山、揭陽、汕尾、潮州、肇慶和廣州等地。其中地處雷州半島的湛江徐聞縣因擁有35萬畝菠蘿種植基地而紅遍全國。這里栽種的菠蘿以皇后系的巴厘為主,占比高達95%。

  另一個代表地則是中山南部的神灣鎮,這里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擁有亞熱帶季風氣候,面向珠江出海口的丫髻山是菠蘿的核心產區,因氣候、溫差和土壤條件,造就色澤金黃,皮薄肉厚,細嫩無渣,爽口留香的神灣菠蘿。

  海南產區

  第二大“海域”,全年都有菠蘿吃

  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的海南,是全國第二大菠蘿產區,全島菠蘿種植面積為27萬畝,產量45.2萬噸。主要產區位于萬寧、瓊海、昌江和定安等地,其中萬寧和瓊海是最大的兩個產區。

  種植品種同樣以巴厘為主,以臺灣的雜交系種類為輔。海南島的種植優勢無疑是氣候條件,讓這里幾乎全年都有品質不俗的菠蘿吃。

  廣西產區

  有力的“輔助型海域”,吃不夠看這兒

  廣西菠蘿的名氣似乎被更廣為人知的柚子、楊桃、荔枝等水果搶去,但整個廣西菠蘿產區分布較廣,雖只有4.6萬畝種植面積,但在崇左、欽州、北海、防城港,玉林和右江河谷地區等都有田地。

  尤其在南寧的江南區,因為地處低緯,全年氣候溫暖,夏季多雨,讓這里成為種植菠蘿的最佳區域。近年,南寧菠蘿更是擴開路子,引入像手撕菠蘿、冬蜜菠蘿等網紅品種,同時還提升栽種技術,培育出冰糖紅菠蘿這樣的新品種,甚至力爭做到了全年皆有的態勢,補足其他省區的季節空白。

  云南產區

  獨居高原的溫暖“海域”,甜度讓人滿意

  云南是西部地區唯一一個可以種植菠蘿的省區,一方面是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菠蘿種植區主要分布在紅河州、西雙版納州、臨滄市、德宏州、普洱和文山等溫暖地界,另一方面則是作為邊境省份的區位優勢,與越南、老撾、緬甸等國為鄰。

  全省菠蘿種植面積11萬畝,主要以無刺卡因、巴厘和新加坡種為主。近年則引入部分臺農系列,尤以種植于西雙版納州的香水小菠蘿和牛奶鳳梨為代表,加上云南較大的溫差,使這里的菠蘿出品甜度感人。

  福建產區

  低調型“海域”,漳州撐起一片天

  福建的菠蘿名聲可以說繞不開臺灣的幫助。作為一個水資源豐富,全年氣候溫暖濕潤的省區,自然適合亞熱帶水果的生長。菠蘿在福建的栽種面積為1.5萬畝,其中1.1萬畝集中于漳州境內,同時又以龍海市程溪鎮的最負盛名。

  這里的菠蘿種植已有百年歷史,從最初的無刺卡因,到如今從臺灣、廣東等地引入的臺農系列,讓這里看似低調,但卻悄悄撐起了整個福建的菠蘿天地。

  臺灣產區

  雜交優勢“海域”,臺農系列是最強輸出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臺灣的菠蘿其實最早是從大陸引進的,當時的品種是有刺紅皮、無刺紅皮、烏皮及黃皮等。后面才漸漸引入國外品種,同時開始通過雜交的方式培育優良品種,知名的臺農系列便由此而來。

  臺灣如今的菠蘿種植面積也有11萬畝左右,因為菠蘿喜歡溫暖,所以臺灣的菠蘿種植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區,以屏東縣、臺南市、嘉義縣為代表。其中屏東的菠蘿種植面積最大,占全島種植面積的50%多,如今具有網紅屬性的手撕菠蘿大概率是出自這里。

  彩蛋

  臺農家族知多少

  臺農系列可謂是雜交系里的網紅家族,如今市面上的菠蘿中很多流量新貴幾乎都出自這個系列。為了吸引食客品味,商家根據它們各自的特性分別重新命名,立馬煥然一新,誘人垂涎。我們特地整理了一份對照清單,讓你一目了然。

  手撕菠蘿=臺農4號=釋迦鳳梨=剝皮鳳梨

  金鉆鳳梨=臺農17號

  香水菠蘿=臺農11號

  牛奶鳳梨=臺農20號

  蘋果鳳梨=臺農6號=水蜜桃鳳梨

  冬蜜鳳梨=臺農13號=甘蔗鳳梨

  甜蜜蜜鳳梨=臺農16號

  金桂花鳳梨=臺農18號

  蜜寶鳳梨=臺農19號

  黃金鳳梨=臺農21號=青龍鳳梨

  西瓜鳳梨=臺農22號=蜜香鳳梨

  芒果鳳梨=臺農23號 

  (文圖綜合自網絡)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