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豐沃大地收碩果 和美鄉村景如畫
時間:2023-10-17 11:07:44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實習記者 武琦 字號:【

  “問苗何時長,問稼何以旺。天地育和美,農事催人忙……”伴隨著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曲《和美鄉村》的童聲合唱,9月23日上午,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在安徽蕪湖開啟。

  一處處看得見的“豐”光、一種種品得出的“豐”味、一股股強大的科技“豐”力、一幕幕獨特的非遺“豐”彩……從目之所及到心之所感,豐收的熱情撲面而來,豐收的喜悅溢滿心間。

  沃野民樂“豐”光和美

  走進蕪湖市灣沚區的鳩茲灣,依水而繪的稻田畫不僅展現了此次豐收節的主題“慶豐收 促和美”,也表達了人們對豐收的喜悅和憧憬。

  最熱鬧的豐收要讓農民唱主角。在9月23日上午的群眾慶豐收聯歡活動上,不管是舞臺上的演出者,還是在臺下觀賞的各地村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草編籃球蹦蹦跳、挑著扁擔接力跑……在全國農民體育健身大賽的現場,也處處充滿著歡聲笑語。

  豐收之美,不僅表現在村民的笑臉上,還美在沃野田園,美在淳樸的鄉村風氣。

  走進灣沚,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升級,家風家訓、文明鄉風持續傳承;沃野鄉間,秀美活力的鄉村新貌愈加清晰,一幅和美的鄉村畫卷,正在灣沚鋪展……城鄉融合的發展,是灣沚最堅實的底蘊;宜居宜業的鄉村,是灣沚最亮麗的底色;富裕富足的農民,是灣沚最深厚的底氣。

  據統計,2022年灣沚經營收入50萬以上的經濟強村63個,占比達95.45%,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居民收入比,均位居全省前列。

  灣沚區六郎鎮小陶村,是一個“最福氛”的美麗鄉村示范村。這里的鄉村建設圍繞“福”文化做文章,將當地的文化積淀、人文風俗、發展基礎等特點,通過特色墻繪、景觀、建筑等形式,展現了小陶村獨特的鄉村新貌。村民們也在打造美麗鄉村的過程中,享受到了勞動帶來的福氣。

  全國各地都在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讓越來越多農民就地過上文明幸福生活。景美、民富、人和,向美而行的豐收之景,和美力量正在源源匯聚……

  土特美食“豐”味十足

  綿綿秋雨過后,秋風中蕩漾著泥土的芳香氣息,空氣中也飄來了陣陣豐收的美味。

  在現場的土特產展區,18個展位展示了安徽省16個市和部分省份的800種名優特新農產品。來自各地的豐收果、豐收糧、豐收菜、豐收飲品等,匯聚成一場“豐收宴”,讓參觀者大飽眼福和口福。

  “池州是我國九華黃精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也是安徽省秋浦花鱖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目前,全市有1個區域公用品牌、2個企業品牌、11個產品品牌獲評‘皖美農品’品牌。”來自安徽省池州市農業農村局規劃和產業科的張剛向記者介紹,“在預制菜展區,也有我們的池州鱖魚預制菜,回家只需要加熱一下,就可以品嘗鱖魚的美味了”。

  除了池州鱖魚,還有淮南牛肉湯、阜陽市太和板面、宿州市的符離集燒雞等徽派預制菜,豐收的美味也悄悄藏在了這些可帶回家中的預制菜肴之中。

  “皖美好味道”美食盛宴上,蕪湖市鏡湖區的四季春中華老字號面點師孫梅說:“我們這次帶來的‘正福齋方糕、荷香燒麥、松針蟹黃湯包’是省級非遺三大件。荷香燒麥是我用家鄉盛產的荷葉,給傳統燒麥換了個‘衣服’,用荷葉包燒麥,出籠后,一陣清香撲鼻,入口清香留齒。”

  縣級非遺小吃清明馃傳承人魯娟和糯米發糕傳承人王靜蘭二人在展臺邊上笑容洋溢,“我從2006年開始做制作特色小吃,靠著這份手藝,每年能掙3萬多元,生活也越過越紅火。”王靜蘭笑著對記者說道。

  現場不僅有來自各地的自薦,還有線上直播的推薦。

  “9月21日,我們在支付寶App正式上線了‘百縣百品助農行動’豐收節專場,來自全國20個省150個脫貧縣的535款農產品入圍。其中,來自安徽金寨小黃姜、碭山梨等11個縣的48款特色農產品都在支付寶平臺亮相。”螞蟻集團支付寶官方直播間的助農直播項目負責人黃靜告訴記者。

  秋收的碩果已遍布“線上線下”,展現出了十足的“豐”味,具有高附加值的“土特產”、預制菜產品及地方名小吃都帶動了農產品的消費升級,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升了鄉村振興的“金效益”。

  科技裝備“豐”力強大

  當然,豐收節熱鬧的現場不僅有可以品嘗的“豐”味碩果,還有充滿科技范兒的“智慧之果”。豐收的密碼是什么?讓我們在“農業科技裝備成果展”中一探究竟。

  “沙盤展示的是我們打造的智慧育種應用場景,這是一種數字化、信息化的育種場景。比如,在播種階段完成后,會對作物進行智能化的數據采集、授粉管理及抗病、抗逆性鑒定;收獲環節,我們通過小區收獲測產設備可以直接得到產量、水分、容重等數據。可以說,我們所‘收獲’的不是糧食,而是‘數據’。”據北大荒墾豐種業負責人介紹,公司整個育種工作已由傳統的經驗育種向精確育種轉變。

  “中麥578是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和棉花所歷時二十年選育的突破性優質小麥新品種,加工品質突出,產量高,農藝性狀優良,品質可以替代進口面包小麥。被評定為2023年黃淮麥區國家小麥新品種核心展示示范暨第六屆小麥新品種地展博覽會專家推薦品種。”據隆平高科華皖種業相關負責人趙玉霞介紹。

  “我們在銷售推廣過程中配套技術服務、實現訂單種植,加價回收,平均增加收益 150 元/畝,讓農民實現了增收致富。”

  現場不僅有“小種子”的新成果,緊鄰的幾個“大家伙”更是吸引了不少觀眾好奇觀摩。

  記者了解到,現場展出的農機裝備都是由我國農機生產企業生產的,從動力機械,到耕整地、種植、田間管理等各環節都有他們的身影。

  雷沃歐豹履帶拖拉機,水旱兼做、動力強勁、駕乘舒適、性能可靠;一拖集團生產的丘陵山地拖拉機,爬坡性能好,適合國內典型丘陵山地作業;北京德邦大為生產的氣吸式電驅播種機,可有效地提高畝均產量10%以上……

  小到種子,大到農機;有看不見的“數據”,有看得見的裝備,這些都是保障我國糧食豐收背后的關鍵“密碼”,為豐收注入了更加強大的科技力量。

  非遺絕活“豐”彩獨特

  千年時光,風物變換,但同一片土地之上感恩自然、歡慶豐收、祈盼美好的心愿卻是一脈相承。

  豐收節里賞非遺,農人齊聚秀絕活。

  “快來看,這里有人磨豆腐。”“這朵花是豆腐做的嗎?”“豆腐塊上怎么插了一根針呢?”

  觀眾們帶著這些疑問,看向了來自淮南壽縣的豆腐宴傳承人張士宏。

  “壽縣是中國豆腐發祥地,我就是來自壽縣的豆腐宴傳承人,這次我把‘菊花豆腐’和‘花開富貴’兩個展品帶到了現場,這些都是用豆腐制作而成。”

  原來,柔嫩的豆腐還能雕刻出如此精致美麗的造型。

  “下面我為大家解答這根針的作用”,只見他拿起插在豆腐塊上的一根普通的縫紉針,將針孔朝下靠近“菊花豆腐”中組成花瓣的一根纖細的豆腐絲,眨眼的功夫,縫紉針就輕松地穿過了豆腐絲。現場人們紛紛夸贊他的好手藝。

  記者還了解到,多年來,張士宏一直致力于壽州美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將豆腐制作技藝與壽縣歷史文化完美融合,創作了“劉安點丹”“楚鼎生香”“楚風漢韻”“時苗留犢”“淝水之戰”等膾炙人口的豆腐菜品,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

  也許有人吃過碭山甘甜酥脆的梨,但卻不知道碭山的梨樹,不僅能結好梨,質地細膩的梨木還適合雕刻制版。

  一位年輕媽媽告訴記者,“兩個孩子對碭山年畫都很感興趣,爭著一定要體驗一下,這兩幅就是她們剛剛拓印的福字”。

  “這塊‘福’字的母版,用的是150年以上的碭山梨樹,采回來的梨樹木板,要經過曬一年,浸泡一年,再曬一年,足足三年才能制作而成,這次帶到豐收節的現場,也是希望讓大家體驗一下拓印福字,并為豐收節送上我最好的祝福。”非遺傳承人黃興橋說道。

  現場還展示了第一屆全國農民技能大賽的優秀作品,面花制作賽項一等獎的《慶豐收-五谷豐登》格外應景。

  豆腐宴、碭山年畫、葫蘆烙畫等非遺手藝,以及面花制作、手工剪紙、泥塑等農民技能大賽的優秀作品,都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凝練生成了此次豐收節上一幕幕獨特的鄉村“豐”彩。

  當晚的農民“村晚”暨鄉村青年音樂會活動在灣沚區的水夢南湖大草坪上舉行,以四季為主題的歌曲演唱傳遞著濃濃的“鄉情”,歌唱著農村生活新變化、鄉村振興新氣象;色彩斑斕、光影無限的燈光秀上,一束束光線從水面發出,配合著騰空的噴泉,水夢南湖的夜空中,一只光彩熠熠、象征著安徽省蕪湖的“鳩茲鳥”展翅騰飛,也為此次豐收節送上了最絢麗奪目的祝福!

  在音樂會上,還掀起了首次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會旗交接儀式的高潮。河南開封市市長李湘豫從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唐珂手中接過豐收節旗幟,這標志著,2024年的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花落開封。

  祝愿明年的豐收節,“開”出“豐”收好彩頭!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