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漁業生態環境優良,全省水域總面積1000多萬畝,境內有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等5大水系,湖泊水庫2710座,在水域中占比達80%以上,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吉林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和樹立大食物觀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提出的“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這條路要扎實走下去”的要求,以建設現代漁業為目標,通過扶龍頭、樹典型、強帶動,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大水面生態漁業和冬捕產業,全省近百個5000畝以上大水面無一荒蕪,以查干湖為代表的集養殖、加工、餐飲、住宿、觀賞、休閑、文化博覽、產學研基地為一體的現代漁業園區初步形成,漁業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的步伐。主要做法是:
積極爭取政府支持,高位推動漁業發展
吉林省委書記景俊海就省農業農村廳報送的《關于大力推進全省漁業發展有關情況的報告》作出批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求切實抓住發展機遇,加大工作力度,把漁業打造成全省現代農業的重要產業,使吉林省成為全國知名的綠色水產品生產基地。2021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發展現代漁業推進高質量發展的16條措施。《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首次以較大篇幅將漁業納入其中,要求“積極發展現代漁業,培育壯大大水面增養殖、水產品加工及休閑漁業等”。從2020年開始省委1號文件連續將促進查干湖漁業發展寫入重點內容,當地政府連續21年舉辦“中國吉林查干湖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吉林省政府主要領導參加開幕式,同期舉辦相關論壇,提升影響力。
強化規劃引領,三位一體頂層設計
一是注重總體規劃。聯合省生態環境廳、水利廳等部門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吉林省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規劃》,打造綠色生產型、生態凈水型、旅游觀光型等多種發展模式,著力構建大水面生態漁業產業群。二是注重功能規劃。32個漁業重點縣市全部按期編制發布養殖水域灘涂規劃,針對湖庫等大水面,按照生態優先原則,合理規劃養殖布局。三是注重區域規劃。查干湖、松花湖等主要湖庫均立足自身實際,制定了生態漁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模式、方向、目標和措施。
加速三產深入整合,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一是發展優質水產品生產。不斷優化魚類品種結構,將大水面列入增殖放流重點區域范圍,帶動管理單位、企業投入,每年在各主要湖庫投放魚苗1.5億尾以上。二是發展水產品加工。擴大大銀魚、池沼公魚加工出口,扶持查干湖、哈爾淖等水庫開發分割產品、罐制品,全省年加工規模達5000多噸,冬捕節期間查干湖加工分割、冷凍水產品近300噸,品種10余個,銷往省內外。三是休閑漁業強勁發展。全省共創建省級以上休閑漁業示范基地51處,年休閑漁業產值30多億元。松原、白城等地已經形成以查干湖、哈爾淖為代表的冬捕產業,通過開展冬捕、漁事體驗、舉辦漁業節慶活動等,帶動旅游、商貿、文教的蓬勃興起,為吉林省西部“冬捕經濟帶”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強化基礎建設,加快實現漁業現代化
一是狠抓標準化生產。推動2000畝以上大水面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生態示范區,全省水產品“三品一標”認證達599個,其中有機食品20個,全部來自大水面,查干湖胖頭魚被評為全國名牌農產品。二是狠抓信息化管理。積極利用信息化平臺,發展電商銷售,查干湖每年2/3以上的產品實現線上銷售。開展智慧漁場建設,查干湖1500畝良種繁育基地全部實現智能化管理。三是加強基礎保障設施建設。將湖庫漁業列為重點支持對象,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漁業碼頭、水產品加工及冷凍冷藏保鮮設施,配備現代化視頻監控系統,提高基礎保障能力。
下一步,吉林省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為推進漁業現代化建設做出吉林貢獻。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