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電商的發展實踐當中,互聯網營銷主要是從“商”和“農”兩方面來助力鄉村產業。從商方面,它改變了產品營銷方式和交易方式,改變了做買賣、做生意的方式。從農方面,它會因為前端市場的變化,而對產業的供應鏈產生一種倒逼效果。所以,互聯網營銷對于產業起到了非常大的改變作用,不僅如此,互聯網營銷本身也在發生著變化。
近年來,由于新電商、新營銷的興起,互聯網已成為用電商升級“數商興農”的推手,結合近幾年在該領域的觀察與思考,對如何使用互聯網新營銷來助力來鳳藤茶產業的發展提幾條建議。
一要抓住“新電商”,促進藤茶產業升級的新機會。
電商是拉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互聯網營銷在助力鄉村產業供給側改革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帶來了產品的網貨化、服務本地化、供給精準化、結構優質化。隨著傳統電商流量的觸頂,要獲得新的流量變得非常困難,成本也增加了。
在這種情況下,新電商應運而生,以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即時電商等這些新的社交電商業態的興起,改變了原來傳統電商觸頂的窘境,找到了新電商發展的道路,這為互聯網新營銷提供了機會。
《2023全國藤茶產業發展報告》中提到,現在藤茶產品網上銷售占比已經達到了50%以上,這種是非常好的產業發展基礎,未來借用互聯網助力藤茶產業發展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近幾年,直播帶貨、社區團購、即時電商、遠程預定、遠程認養以及田頭冷鏈、智能倉配,這些新的業態紛紛產生,給我們未來藤茶產業在供給側改革上提供了非常好的助力。
目前,在全國很多地方已經推出了新電商行動發展計劃,有的地方還專門對直播電商推出了行動計劃,作為一個新的產業去扶持、去支持。
二是新營銷促藤茶發展,重在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在農業的全產業鏈,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發展中,網絡化的營銷在鄉村互聯網應用和數字化發展中是走在前列的。特別是經過“十三五”期間國家的大力推動,電子商務變得非常普及。在營銷環節中的數字化發展,已經成為規模化、體系化的應用,比起在生產端、服務端,營銷領域的互聯網應用已經十分普遍。所以用網絡化營銷來倒逼、去推動品牌化生產、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管理、便捷化服務,是一種現實的策略選擇,要把新營銷市場端訴求傳導到整個產業鏈上來,形成線上線下聯動,加快農產品數字化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批發和零售要協同發力,特別是要將“新營銷+農批”放在批發端去發力,這將成為促進藤茶產業訂單農業品牌發展的重要環節。
藤茶產業如何用“互聯網+”來推動?可以參考廣東湛江徐聞縣通過直銷給當地菠蘿產業帶來的一場變革,廣東叫“12221”模式,第一個“1”是構建菠蘿產業大數據,三個“2”分別是兩地市場(銷區+產區)、兩支隊伍(銷區采購商+產區經紀人)和兩場活動(走進來+走出去;升級為線上+線下,“百網紅+千直播”),最后一個“1”是實現一攬子目標,即“品牌打造+銷量提升+市場引導+品種改良+農民致富”,這與藤茶產業要干的事兒是一樣的。
因為這種模式的發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近幾年廣東省在各個縣域圍繞著當地重要的主要產業也同步去發力、去復制、去推廣“12221”的做法。比如茂名的荔枝,還取得了更新的經驗。借用一些成功的探索,能夠幫助來鳳藤茶產業用互聯網營銷去助力藤茶產業發展少走彎路,并產生更好的經驗。
三要借新營銷特質,助力藤茶品牌化。
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用新電商,特別是用直播電商,助力打造當地農產品品牌;淄博燒烤也把互聯網的營銷很好地用在了當地的文旅產業。燒烤這個事情跟食品有關系,跟農產品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新營銷比起傳統的互聯網營銷,特別是比起線下的各種營銷手段來說,更講究在內容上的有料、有趣、有顏、有用、有情、有味。比如來鳳酉味,就可以利用新營銷在內容上的特點,打造特色產品,打造文旅產品。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用好新營銷的內容。未來,要用好新媒介、新內容的豐富性、生動性、及時性、互動性,這將拓展藤茶品牌營銷的維度、深度和溫度,讓它更加能夠入眼、入腦、入心。
四要促進新營銷流量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2016年前后,江蘇省連云港海頭鎮有一些漁民在快手、抖音上分享了他們出海打漁的生活,很快引起了很多粉絲的關注,看到他們從海里面打上來的海產品,加熱就煮了吃,覺得食材很新鮮,就有粉絲問能不能買。這就是新電商、直播電商的鮮活案例。當然,當地政府發現這個苗頭之后也及時調整政策,給予了必要的支持。
幾年下來,這個地方已成為海鮮產品直播電商的第一鎮。兩年前,這個鄉鎮賣出去的海產品達到了65億,這不光是他們本身的產品,還有當地政府的助推。打漁還是靠天吃飯,為了保證產品的供應,當地就發展了批發市場、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和配套措施,專門為直播電商的賣家提供產品支持。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新電商帶來的新流量轉化成了產業競爭優勢。
來鳳藤茶產業本身也具有這樣的優勢,以《2023全國藤茶產業發展報告》和《藤茶感官審評方法》團體標準、《藤茶生產技術規程—NY/T 3562-2020》行業標準為基礎,如果能夠借鑒好經驗,借用互聯網手段,借助新營銷手段,練好內功、聚合資源、搶占高地,來鳳藤茶產業會更上一層樓。
五要持續培育“互聯網+藤茶”的創新主體。
用好互聯網新營銷,最根本是在人,在本地化的主體培育。壯大和活躍一支本地化的隊伍十分重要。
電商每一輪更新都會在農村帶來創業創新的空間,一代一代的農村創業主體借用互聯網提供的機會快速成長。內蒙古牧民達西的團隊,從一個草根牧民,通過在平臺分享他的生活,粉絲量超過了1000萬,龐大的粉絲群就是龐大流量的來源。
但一個產業的成長,特別是往產業化方向發展的時候,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目前,手機變成了“新農具”,直播變成了“新農活”,這是一種現實,再往前發展,就需要有新的部署。如果來鳳能夠快速培訓量足質優的本土力量,對藤茶產業發展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要將建好藤茶“產業大腦”數據平臺放在優先位置。
杭州臨安區是最早的淘寶村之一,當時主推的產品是山里的小核桃。由于當時大家都用淘寶來創業,人人都在做,使得這種模式小而散,網商之間的競爭只能靠拼價格,這種業態在當時是很粗放的。
當地政府發現也發現了這種情況,究竟該如何提升產業素質,提升產業水平?最終,他們采用了產業大佬的構建來入手,為了夯實產業的素質基礎,構建“產業大佬+農業+透明工廠”多態勢的產業發展框架。首先是產業匯聚,打通大數據鏈。如果生產領域的數據和市場數據不能打通,那對產業的指導性是非常弱的。而該模式不僅要求產業大佬把交易數據打通,還要做到三產融合,與產業相關的環節都要打通,如物流快遞等。不光要有產區,還要有銷區,形成產業閉環。在這個基礎上做場景開發,才能算是說得上這個產業的數字化,否則無從談起。
下一步建議,恩施州來鳳縣派出人才和團隊去實地考察,建立必要的合作關系,讓各地產業好的經驗來為來鳳藤茶的騰飛提供幫助。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農業農村部信息化專家委委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