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方面,近年來,我國茶產業發展應當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也有一些經驗值得借鑒。
茶產業目前已發展成為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大產業、好產業,尤其是在山區。概括起來,茶產業的基本情況叫“15338”。“1”是全國有1000多個產茶區;“5”是種植面積5000萬畝;“3”是產量達到300萬噸;下一個“3”是農業從事茶葉的人口有3000萬(這里的3000萬是指從事一產的人數,一二三產加起來有六七千萬),“8”是綜合產值8000億元,茶產業綜合產值正朝著萬億元在邁向的。所以這個產業,尤其是南方1000多個縣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非常好的一個產業。對于恩施的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這是一個好產業、大產業。
我國茶葉出口穩步增長,出口量和數額都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去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極大地提高了中國茶和茶文化在全世界的可見度,提高了人民對飲茶健康的認知,有利于擴大茶葉消費。
茶產業具有多重價值,茶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最具中國元素的世界名片。茶產業既是我國傳統的經典產業,也是富民產業、健康產業、文化產業、生態休閑旅游產業、時尚產業,美好生活的朝陽產業,它的前景一片光明。
茶產業為什么取得了這些成功?
第一是我國制茶技藝的風土化。基于當地風土創造的技藝,滿足了當地人需要。從我國傳統制茶技藝申報傳統非遺就能夠了解,中國茶文化最有價值、最核心的其實就是傳統技藝,這個傳統技藝是幾百年以上的,是跟當地風土密切結合起來的。來鳳茶生產過程中,就要把來鳳茶和當地土家族文化結合起來,注重技術、產品和人的關聯,這是茶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中國產品很有特色,它跟產地、茶樹品種、品質都有關系。比如,西湖龍井是西湖龍井的種,云南普洱是普洱茶的大葉種,福建的烏龍茶有中葉種。
第三是包裝精美化。茶葉精包裝在農產品里一直是走在前列的且非常精美。過度包裝肯定是不可取,作為產業發展適度包裝、精美包裝還是必要的。
第四是茶產業營銷一直注重品牌化。而且走的是地域文化做背書,即“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就是母子品牌雙品牌戰略。
第五是由于區域公用品牌,帶來企業抱團集群化。比如鐵觀音做得好,鐵觀音有幾千家企業。這幾年福鼎白茶做得好,福鼎白茶有五六千家企業。一個縣有這么多企業都在做福鼎白茶,這就是一個抱團化。來鳳藤茶的企業要形成集群,要抱團來做鳳藤茶。
第六是品牌傳播定期化。很多地方在搞節慶,宣傳地域文化、健康、風味。比如,河南信陽的茶藝節,一年一屆已經有30多屆了。很多地方都在通過茶葉節慶等各種各樣的活動進行茶葉推廣。
第七是產地交易市場化,既有鮮葉交易市場,也有產品產地交易市場。來鳳要建立藤茶產地市場,不光來鳳藤茶,包括周圍的武陵山藤茶都可以到這個市場交易。同時鼓勵龍頭企業進行茶葉加工,以及也要為小農戶的鮮葉搭建交易市場。
第八是產業業態融合化,也就是三產融合。
第九是產業發展組織協同化,政府、企業、專家三股力量要密切配合。來鳳藤茶下一步發展也要企業、政府、專家三股力量共同來推進。
第二方面,根據茶產業成功經驗,我提出了來鳳藤茶產業高質量發展“13361”策略。
“1”就是一大戰略。
來鳳藤茶要走什么路?還是要走土家族健康飲品之路。因為恩施州就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人口比重占比不少,而藤茶又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這樣就可以將地域文化和產品功能結合起來。現如今,人們都在追求健康,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是一個潮流。所以,研發和營銷都要圍繞土家族保健飲品,把產地地域文化和功能結合,以土家族保健飲品來進行產品市場拓展。
“3”是三大定位。
產品開發的時候要有健康、時尚、國際化口感風味三大定位。特別是要有國際的特殊風味,既要滿足中國人要求,也要滿足國際化的需求。來鳳在茶產品開發上,也可以嘗試進行花草茶、水果茶等多樣茶的開發,還可以做一些藤茶提取物的研究。產品要注重時尚元素,引領健康生活方式。
“3”是三大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產值突破50億。雖然現在藤茶產值大概有10多個億,那么未來能否再增加幾十個億,產值達到50億,將來鳳打造成藤茶第一縣。第二個目標是,來鳳要向著目標百億來建“國際健康藤茶之都”,不光要賣來鳳藤茶,也要吸引周圍藤茶要來這里進行市場交易,有市場才能變成一個大的規模產值,單靠農業產值達到50億非常困難。第三個目標是,要規劃建設一個“國際藤茶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院”,將人才、專家吸引過來,促進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6”是六大重點任務。
一是要注重創新,不僅要有品種創新,加工技藝、風土化、國際創新等,還要有健康功能的研究,包括功能性成分的研究、時尚產品的開發等方面的創新。二是要注重品質提升和特色再造。三是要注重品牌建設,要加強來鳳區域公用品牌,來鳳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要走雙品牌戰略。四是要注重企業集權培育,來鳳縣茶葉企業至少要有300家以上。五是要注重傳播與市場營銷,也要定期化,經常要搞傳播,比如像這次的“來鳳藤茶國際大會”,這種活動要持續定期宣傳,將來還可以組織舉辦“藤茶茶商大會”,要把商人引進來,特別是“銷”,要多邀請一些國內外茶葉經銷商人走進來鳳。六是產業要有業態創新,要以藤茶文化為引領。
最后一個“1”,是指一大關鍵保障。也就是“三長”戰略,即“縣(市)長+董事長+院(所)長”。縣(市)長主要是指政府要做產業定位和發展戰略頂層設計,在戰略定位下做產業發展規劃以及品牌發展規劃,然后出臺政策,進行機構設置和資源整合,并增加資金扶持的力度,按照戰略思想,根據產業發展,不斷前進,不斷堅持。董事長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生產消費者需求的茶產品,只有生產出真正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才能實現產業增效,才能實現藤茶農民增收。院(所)長也就是專家層面,主要提供智庫、科技、信息、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撐。
未來,來鳳藤茶要依托地域文化、健康、時尚屬性進行創新發展。而創新,不光是科技創新,是方方面面的創新,要有一套把土家族的地域文化、健康功能的研究和時尚產品的開發融合起來的打法,還要與電子商務、網上銷售結合起來,這個產業一定是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的。
(作者系二級研究員,資深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副所長、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