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加快農業強市建設
時間:2024-02-01 14:45:28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大連市作出“兩先區”“三個中心”建設重要指示10周年。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再次為東北振興發展領航掌舵、把脈定向,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農業農村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連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錨定建設農業強市目標,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央精神、具有大連特色的農業強市之路。預計全年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580億元,同比增長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000元,同比增長7%。

  聚焦保障供給,在鞏固農業產能上彰顯新擔當。堅持陸海統籌、城鄉融合,持續推動優勢產業提檔升級。一是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保護性耕作工程,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2.1萬畝,全年糧食產量達27.2億斤以上,實現“八連豐”。二是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樹立大食物觀,積極構建多元化食物供應體系。蔬菜、水果、肉蛋奶、水產品等重要農產品總產量達到797萬噸,從品種、質量豐富了市民“菜籃子”。其中,大櫻桃栽植面積達36萬畝、產量達26.5萬噸,規模居全國市域排名首位;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28個,水產品產量達260萬噸,占全省一半以上。三是特色產業提檔升級。推進白羽肉雞全產業鏈發展,大力推廣立體養殖、自動化生產技術模式,全年肉雞出欄量超過4億只、雞肉產量76萬噸、全產業鏈產值超過240億元,飼養量以及產業規模達到副省級城市首位。

  聚焦集群構筑,在推動融合發展上再登新臺階。突出龍頭企業牽引和項目帶動作用,全面拓展全產業鏈增產增效空間。一是做大做精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實施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貼息政策,推進畜禽、水產、糧油、果蔬四大產業鏈建設。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達24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203家。二是加快發展鄉村旅游業。立足資源稟賦,突出濱海特色,以推進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建設作為抓手,推出藍色海洋文化等旅游精品線路12條,創建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6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13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2個。三是加快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突出主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聯農帶農機制創新等,全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示范創建,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2個。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建成縣級物流中心1個。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創建“中國海鮮預制菜之都”區域特色品牌,預制菜全產業鏈產值超2000億元。

  聚焦政策落實,在釋放改革紅利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創新,為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一是扎實推進農村改革。以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為契機,探索創新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探索農村產權規范化流轉交易機制,成功申報國家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市推進試點,大連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升級為省級交易機構。實施強村富民工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培育一批集體經濟收入達到千萬元以上的村,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3億元以上,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超過23%。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農民合作社達5003家,家庭農場達1.81萬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達34家,聯農帶農機制不斷完善。二是加大政策保障支持力度。強化財政投入保障,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支出安排34億元,較上年增長10.3%。出臺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政策意見,穩定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加大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力度,涉農貸款余額達到1293.3億元,新增農業信貸擔保金額5.4億元,推廣“整村授信”覆蓋行政村770個,覆蓋率達84%。三是大力開展農村環境凈化整治。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立健全農村環境四級包保責任體系,大力開展農村垃圾清理、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農村生活污水設施建設等專項行動,農村垃圾治理體系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農村廁所管護機制常態化運行,創建省級美麗宜居村161個,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水平顯著提升。

  下一步,大連市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有效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千方百計抓好農業農村工作,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早日實現農業強市建設目標。

  (大連市農業農村局供稿)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