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收蘋果時,不少果農雇不到人集中采摘出售,只好自家人慢慢下果,存放在冷庫再銷售。荷蘭引進的矮化蘋果技術則為這個“卡脖子問題”提供了一份全新的解決方案。
“引進技術本土化”解決“卡脖子問題”
瓦房店市駝山鄉是大連優質蘋果主產區,大連天盛農業集團就坐落在這里。
天盛農業負責人于祖喜介紹說,采用矮化蘋果技術的蘋果園可以大幅縮減用工,更適合機械化操作管理,而且還可使成熟上市期延后,從而實現錯峰用工。更重要的是,矮化蘋果技術還能大幅度提升蘋果畝產及優質果率,解決蘋果資源老殘化問題。
然而,正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矮化蘋果技術同樣存在一個適應問題。“中國與荷蘭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和土壤有機質含量等都有所不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本土化問題,矮化蘋果技術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于祖喜說。
作為我國最早致力于現代蘋果矮化集約高效栽培技術研發的企業,天盛農業自2012年開始進行蘋果優良脫病毒帶分枝大苗國產化研發,年可出圃優良脫病毒帶分枝大苗30萬株以上,為了使該項技術得以持續性發展,并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得以大面積推廣,由大連樂齊同鑫有限公司專門負責該技術的經營服務,采取“公司+基地+品牌”的產業經營模式,建起了占地面積916畝的大連“駝峰”蘋果矮化自根砧生產農場。
好蘋果賣出好價格
水果種得好,品種是關鍵。為了找到符合國人飲食習慣,抗病力強、質量好、產量高的蘋果品種,于祖喜幾乎走遍了大連的山山水水。與此同時,公司還建立起了科學的生產管理流程,確立了生態有機、優質安全的發展理念。
“目前我們的農場已經引進了國內外多個優質蘋果品種,其中以煙富、新王林最具特色,每畝產量可達8000斤左右,產品優質率90%左右。其中,新王林目前種植面積200多畝,今年價格為每斤8元。”于祖喜介紹說,下一步,還要建一座品牌化、規范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的王林產業園,主打高端市場。并用2?3年打造出國內最先進的數字化產業基地,使之成為現代蘋果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駝峰”品牌蘋果走俏市場,農場培育的矮化水果苗木輻射全國,在各地鄉村產業振興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每年從全國各地來農場參觀考察者絡繹不絕,這里已經成為我國蘋果矮化栽培創新技術和產業化發展示范推廣的重要窗口。
“這些年,我們也曾陷入過誤區,走過不少的彎路,終于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可復制的現代蘋果產業發展模式,在技術和經營管理等方面都相對比較成熟。蘋果矮化栽種機械化程度高,省工、省力,栽種規模越大越好。隨著農村集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蘋果產業也將迎來新一輪革命,‘矮化當家’已是大勢所趨。目前,我國蘋果矮化栽培示范推廣仍處于起步階段,我們的目標是為全國蘋果產業轉型樹立一個標桿,為建設農業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于祖喜說。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