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黑龍江:冷水魚“游”出“熱”經濟
時間:2023-03-10 15:12:58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韓婷澎 字號:【

  黑龍江省撫遠市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兩江交匯地帶,境內大小河流50多條,湖泊、泡沼700多個,水域總面積達3498萬畝,邊境水域長2723公里,是我國內陸邊境水域最長的省份。這里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擁有魚類105種,占全國淡水魚種類13%。憑借著資源優勢,這里特有的“三花五羅十八子”等名貴冷水魚享譽大江南北。

  多年來,黑龍江省冷水漁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發展迅速,實現從數量向質量的轉變。2021年,黑龍江省水產養殖面積達635萬畝,占全國淡水養殖面積的7.8%,在全國排第5位,漁業產值達135.9億元。水產品總產量達71.9萬噸,其中,捕撈產量4.3萬噸;養殖產量67.6萬噸。養殖水產品主要以鯉、草、鰱、鳙、鯽等大宗魚類為主,占比約89%;另有河蟹、泥鰍、黃顙、大銀魚、林蛙等名優品種,產量均在千噸以上。

  瞄準漁業發展“新賽道”

  黑龍江省漁獵文化歷史悠久,是北方地區漁獵的始祖,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綏芬河等河流2881條,興凱湖、鏡泊湖、五大連池等湖泊、泡沼6026個。近年來,黑龍江省大力推進漁業文化傳承、整合漁業資源,推進漁業三產融合,加快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供應鏈融通。

  “冷水漁業是黑龍江省農業經濟的重要產業,是‘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的重要代表,也是黑龍江推動現代農業振興、加快農業強省建設的重要抓手。”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說。

  隨著黑龍江省內漁業重點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與龍江冰雪旅游、漁業文化與飲食文化的深度融合,黑龍江目前已形成了三江名魚宴、得莫利燉魚、赫哲殺生魚等冷水魚“名吃”,休閑漁業規模持續壯大,漁獵文化大力發揚,打造了龍江特色“漁旅”名片。

  龍江漁業的不斷發展,也拉動著水產育種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年來,黑龍江省保有國內外原種或自育品種群體70余種。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在90年代利用群體選育與遠緣雜交相結合的技術培育出的達氏鰉與施氏鱘雜交新品種“鱘龍1號”走向全國,形成年10萬噸的養殖產量,并支持每年出口魚子醬180余噸。黑龍江在鮭鱒魚遺傳育種研究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21年培育出虹鱒“水科1號”新品種,2022年新品種“全雌1號”通過審定,平抑了進口虹鱒發眼卵的價格,降低了對外依存度。在利用生物育種技術方面,黑龍江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創制出國際首例無肌間刺鯽基因編輯新種質,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推動產業振興,黑龍江探索出了漁業發展的“新賽道”。近日,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出臺了《黑龍江省冷水漁業振興行動方案》,計劃到2025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635萬畝以上,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09萬噸,漁業一二三產經濟總產值力爭達到300億元。

  好山好水“養”好魚

  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優勢突出、水產種質資源豐富,孕育著以“三花五羅十八子、紅白鰉+大馬哈”為代表的100多種野生魚類,優質水產品具有“味道鮮美、肉質緊實、品類繁多、綠色安全”等特點,深受省內外消費者喜愛。

  目前,黑龍江省擁有水產品認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5個、綠色食品41個,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黑龍江的冷水魚為啥好吃?

  據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水產系以及中國水產科學院黑龍江水產所的水產品加工與營養、魚類養殖專家們研究表明,黑龍江省地處高寒環境,魚類生長緩慢,有利于魚類糖、脂肪酸、氨基酸、特別是鮮味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積累,魚肉肌纖維細、密度大、肌纖維面積比大,所以細膩口感、彈性好。

  在黑龍江省養殖魚類方面,龍江魚也十分具備多種優勢。研究表明,由于畝均放養密度和單產均較低,魚體應激小、喂料少、患病少。良好的水質生態環境與寒冷氣候,為池塘自身水體凈化提供充足的時間,讓魚體無“土腥味”和“抗生素藥味”。此外,黑龍江省湖泊水庫采取的是“人放天養”的生態養殖方式,既不投喂也不施肥還不用藥,讓黑龍江省魚類水產品具有獨特的風味和細膩的口感。

  “為了讓全國各地吃上黑龍江美味的冷水魚,今年我們開發了龍江魚預制菜。”黑龍江北魚漁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志永說,北魚漁業與中國漁業協會、大連海洋大學合作,制定龍江魚預制菜標準,將推出的莫利燉魚等多種菜品,搭建龍江第一村魚市大集,并通過與盒馬鮮生、北京物美等連鎖超市戰略合作,讓龍江冷水魚走向全國。

  “一條魚”帶活產業鏈

  風吹麥浪,稻花飄香,魚兒雀躍……這是黑龍江打造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的特色場景。

  為充分發揮水稻種植面積大、綠色有機水稻占比大的優勢,黑龍江將龍江“魚”“稻”強強聯合。據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張旭彬介紹,稻田養魚是種植業和養殖業在稻田水域空間的有效結合,是種養結合、稻魚共生互補的生態種養模式。稻田為魚提供生長的空間,田中雜草、害蟲又能為魚提供天然的餌料,魚在稻田中活動能夠增加水的流動性,增強水中的氧氣含量,魚在水里游動翻松土壤,使氧氣易于進入土層,促進有機物的分解,刺激水稻根系的生長,稻田中的魚以雜草和昆蟲為食,魚糞又是天然肥料,可增加稻田的肥力,可謂兩全其美、相得益彰。

  黑龍江自2013年開展稻漁綜合種養推廣工作,通過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實現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促進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協調綠色發展。隨著推廣實施面積逐年擴大,質量效益逐年提高,實現了以稻促漁、稻漁雙收。

  筆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2022年,黑龍江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連續3年保持基本持平。全省12個市(地)、57個縣(市、區)的水稻主產區積極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達到102.9萬畝。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王曉冬說,黑龍江將持續實施漁業品牌戰略,提高市場競爭力,提升品牌附加值。通過冷水綠色養殖、特色精深加工、冰雪休閑漁業的全產業鏈發展,不斷提升漁民收入,助力龍江鄉村振興,構建魚水共生的新格局,實現龍江漁業高質量發展。

  在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黑龍江作出了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的戰略部署,提出“大力發展林下特色種養業、生物農業、冷水魚產業”“強化肉蛋奶、果蔬、水產品、山特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十四五”期間,黑龍江將大力發展科技漁業、綠色漁業、品牌漁業、質量漁業,深挖冷水漁業發展優勢潛力,釋放漁業經濟發展動能,加快構建現代漁業產業發展體系,打造好水、好魚、好牌、好價、好效的龍江“五好”冷水漁業。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