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德國:從工業4.0到農業4.0
時間:2023-03-30 11:00:31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婁向鵬 字號:【

  眾所周知,工業4.0是德國的一張響當當的名片,但是大家可能很少知道,德國的農業也是非常強大的。德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只有70.6萬人,僅占總人口的1%,卻創造了世界一流的農業,在世界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目前,德國在全球農產品和食品貿易中居于領先地位。在農業機械領域,德國憑借著強大的工業實力,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機出口國,也是西歐最大的農機生產國和第二大消費國。德國農業機械制造業產值約占全世界總產值的10%,在西歐國家中約占1/4,產品出口率達74%,主要出口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等國家。

  從工業4.0到農業4.0

  在2011年的漢諾威工業展上,德國首次向全世界展示了“工業4.0”的概念,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工業革命4.0的大討論。

  2015年,德國在工業4.0的基礎上提出農業4.0。農業4.0是指以網絡化、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為支撐和手段的一種高度集約、高度精準、高度智能、高度協同、高度生態的現代農業形態。德國通過提出并發展農業4.0,實現了本國農業的高產、優質、生態和可持續發展。

  那么德國的農業4.0到底是如何實現的呢?

  (一)精準農業。精準農業是利用專業化的機械技術,優化農作物生長條件的方法,是對農業新生產和管理技術的統稱,也是因地制宜的、經濟效率顯著提高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在德國,從播種到收獲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自動化打壟機、除草機、谷物收割機一應俱全,此外還有專門用于林業的植樹機、伐木機,以及摘葡萄、拔蘿卜、削蘋果、摘花、摘菜的專門工具車。全世界的農人都會時不時地被德國的“黑科技”驚到。

  德國著名的博世公司也加入了精準農業的行列。該公司的智能噴灑解決方案提供實時、自動化的出苗前和出苗后雜草識別,晝夜不間斷管理。將博世的高科技攝像傳感器技術和軟件與xarvio的農業智能相結合,智能噴灑可以在毫秒內進行,精確檢測作物行間的雜草,并只在需要的地方噴灑除草劑。

  (二)智能農業。智能農業指的是在精準農業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為農民的決策提供相應的支持,它涉及不同部門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車輛的管理,無人機的使用,針對土壤、種子、植物健康和害蟲控制的運營管理優化,肥料的科學使用。

  以德國西門子公司為例,為了改善傳統農業,西門子中央研究院攜手歐洲創新與技術研究院食品聯盟的科研與業界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使食品生產更高效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這一項目從提升灌溉效率入手,通過單獨照料每株農作物,根據它們的理想生長狀態精確提供養分、調節光照以控制農作物的口感,這一切工作都由機器人來完成。

  通過西門子的云系統,農場主僅需決定他們想種植的農作物種類,其他包括播種、澆水、施肥和收割等所有工作,都可以實現自動化且整個過程高效透明。

  此外,德國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也實現了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真正以科技賦能農業。如德國的北德糖廠,是雀巢、可口可樂等知名企業的供應商,工廠有整條全電腦化控制的機器人自動加工生產線,年加工甜菜能力達170萬噸,甜菜經貯運、清洗、制糖、精加工等工序制成白糖,剩下的渣料會制成飼料、酒精和農藥清洗劑等產品。精深加工,不僅確保了生產高效率和高品質,而且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農產品的價值,提高附加值。

  特別強調的是,德國全國各地都設有農業科研院所,建成了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遙感系統,并將這一技術應用于農業資源和災害的檢測預報。

  (三)數字農業。數字農業則是對精準農業和智能農業的有力支撐,指的是農業借助區塊鏈技術加強數據的交易安全性、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以德國著名的軟件供應商SAP公司為例,SAP公司是一家創立于1972年的軟件企業,主營業務為企業資源管理軟件。2021年,該公司推出了“數字農業”解決方案。通過此方案,農場主能夠實時掌控土地上所種植的作物、作物接受的光照強度、土壤中水分和肥料分布情況等多種生產信息,并通過大數據和云技術將每塊田地的各類數據上傳到云端,然后在云平臺上再進行數據處理。云平臺根據上傳的數據為農場提供一對一的解決方案,利用傳感器技術實現機器之間的交流,借助工業4.0技術實現農業生產全流程的全面自動化。

  再比如,德國的百年農業機械企業——科樂收集團,該集團與德國電信開展合作,依托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輔助利用物聯網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水平。此外,還使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分析,運用云技術保障數據安全。其中,重要的環境數據,如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分和養分含量、當前的天氣狀況數據,由傳感器記錄下來并發送到“數據云”中進行進一步處理,由數據中心為不同農場的不同情況提供“一對一”的解決方案。

  (四)生態農業。追求生態、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是農業的必由之路,也是德國農業4.0的核心要義。

  拜耳憑借在發酵、配方、田間試驗和種植者支持方面的核心競爭力,積極為種植者開發各種新型生物制劑,并持續生產世界領先的生物制劑產品。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Serenade產品家族的最新研發的一款新型生物農藥制劑,不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還能提高種植者的使用便利性,降低畝均農藥施用量,是當前發展農業綠色生產的必備神器。

  德國另一農化巨頭巴斯夫在可持續發展農業解決方案領域亦處于領先地位,致力于提供種子、農藥等生物解決方案,不斷研發新型環保農藥產品。2021年,巴斯夫最新研發出的殺蟲劑,憑借其新穎的作用機理,能夠幫助種植者在不對土壤、水生物或鳥類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保證產量。只要按照標簽上的使用說明施用,就不會對益蟲產生影響,還能對預防殺蟲劑抗性發揮重要作用,幫助生產足量且實惠的健康食品。

  在以精準農業、智能農業、數字農業、生態農業為核心標志的德國農業4.0的強力推動下,德國整體推進農業的種養、收購、加工、儲運和流通等全部環節,使農業全產業鏈各個環節連接順暢,形成了系統、完整、高度協同的高效產業體系,也形成了德國持續引領世界農業科技潮流的“發動機”。

  從《純凈法》到“德國標準”

  德國是世界食品法規最為嚴格的國家之一。

  早在1516年,巴伐利亞大公威廉四世頒布《純凈法》,明確規定只允許用四種成分來釀造啤酒:大麥、啤酒花、麥芽和酵母。直到今天,許多啤酒瓶上還驕傲地標明“此啤酒嚴格按照1516年《純凈法》釀制”。《純凈法》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條關于食品和飲料的法律,1906年起正式在整個德意志帝國生效,并成為釀制所有底層發酵啤酒的法規基礎,也是德國啤酒幾百年來一直保持醇厚口味的秘訣。

  隨著德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標準要求越來越高,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也不斷凸顯,導致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的不信任、不放心與日俱增。日益完善的《食品法》,條款已多達幾十萬個。如果將一部《食品法》(印刷品)放在秤上,重量已經超過兩千克。

  為了全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德國對化肥、農藥、獸藥、飼料等進行了全面監管,并建立起了食品追蹤、飼料快速預警的多項食品安全法規。

  迄今,德國涉及食品立法及相關條例多達200余個,逐步形成了健全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確立了單部管理、分級負責原則、政府督查與企業自律結合原則、食品鏈原則、消費者積極參與監管原則、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分離原則、風險溝通透明化原則等,在食品質量和安全管理體系方面體現出典型的德國特色,形成了嚴苛的“德國標準”。

  德國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國,在食品安全領域也是起到了表率作用,其食品立法工作遠遠早于歐盟。歐盟制定的《農產品品質管理法》《畜產品加工處理法》及《食品衛生法》等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法規,都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德國《食品法》的印記。

  德國在食品安全領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對20世紀80年代后期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將重點從保障農產品數量轉移到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進入21世紀后,歐盟于2002年開始實施《通用食品法》,該法確定了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監管理念,而這一理念與德國的成功實踐也密不可分。

  無懈可擊的德國有機認證體系

  德國于1924年開始發展有機農業,是世界上最早開始提倡有機農業的國家。2001年德國政府實行了國家統一的農產品有機標志,這個標志表示農產品或原料成分來自有機農業。

  德國還在1928年首創了全球有機農業生產質量體系標準——德米特標準 (Demeter)。德米特是全世界第一個在生產技術與理念上有組織且定義完善的有機農業組織,是國際有機農業運動的鼻祖和啟蒙者,對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起到了深刻的影響和推動作用。世界糧農組織(FAO)、世界貿易組織(WTO)、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及歐盟、美國、日本等組織和國家的有機認證均基于和參照此標準。

  德米特認證的產品必須遵循生物動力農業農耕方法種植,從生產、加工到包裝均有嚴格標準。德米特標準是歐盟唯一免檢的認證標準,也是全球最嚴格的有機認證標準,被譽為“有機中的有機”。

  德國的天然護膚品飽受歡迎,也得益于它嚴苛的質檢標準。比如廣受消費者推崇的BDIH認證,是德國有機護膚品認證的最高標準,其認證的成分清單含20000條索引和690種成分,含任何一種非許可成分都無法通過認證。BDIH認證的有機植物護膚品不僅成分明晰,而且必須采用經過管制且符合生態原則種植的植物為原料,或者由采集的野生植物制成的植物性原料,是讓消費者可以真正信賴、放心的有機植物護膚品。

  此外,德國的BIO保健品(食品)有機認證、NCCO天然化妝品認證等也備受歡迎。伴隨著有機認證體系的完善,德國有機農業面積不斷增加,有機食品市場健康發展,有機食品貿易的比重不斷上升,成為名副其實的“有機強國”。

  有“身份證”的雞蛋

  德國政府通過實行嚴苛的追溯監測制度,對每個產品設置編碼,以便檢測人員“尋根溯源”,極大地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食品的可追溯性從原材料進貨開始,貫穿于生產、流通和消費各個環節,從源頭上解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例如,每顆雞蛋都有一串編碼,好像“身份證”一樣,開頭的數字講述著母雞的生活水平,中間的字母代表產地,最后的一串數字代表產蛋的雞舍。如果你感興趣的話,還可以拿著雞蛋去看望一下它的母親。

  中國的德青源就是通過向德國學習,在中國建立了最早的“雞蛋身份證制度”,結束了我國雞蛋“三無”(無標準、無生產日期、無品牌)歷史,推動并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部雞蛋標準,開創了我國雞蛋標準化、品牌化的先河。

  在德青源之前,我國的蛋品市場良莠不齊,存在著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德青源公司學習德國的創新經驗,給雞蛋配備“身份證”,實現了雞蛋全產業鏈安全化生產,一躍成為亞洲最大的蛋雞養殖和蛋品生產企業。目前,德青源已做到了行業內的兩個“第一”:一是產銷量亞洲第一;二是自有農場的數量和規模亞洲第一。

  世界農業市場的“德國制造”

  眾所周知,德國是一個出口大國,“德國制造”是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品牌標簽之一。事實上,德國也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農業出口強國:德國是世界上第三大農產品與食品出口國,是全球第一大農機出口國,還是歐盟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之一。

  德國農產品出口量占其生產總量的1/3,其農產品經濟收益1/3來自出口。農業和食品出口為農村地區創造了就業和經濟繁榮,2017年德國的農產品和食品出口達740億歐元,增長5.2%,創歷史最高水平,僅次于美國和荷蘭,位居全球第三。

  由于勞動力成本高,德國努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并積極出口。高質量的“德國制造”食品,特別是高附加值的加工食品是德國食品工業的出口強項,出口的農產品主要包括谷物產品、牛奶及奶制品、肉類及加工產品、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等,出口冠軍食品為甜食、奶制品(奶酪)、豬肉及其制品等,其中烘焙制品為收益最高的出口產品。到了慕尼黑谷物大市場,你一定能感受到德國食品撲面而來的魅力。

  德國農業出口的強大,與德國打造的眾多世界一流的農業企業是分不開的。如拜耳、巴斯夫,是世界級的農資生產企業,拜耳更是大手筆收購了美國孟山都。德國的農業機械企業也是數不勝數,科樂收、芬特、科羅尼、格力莫等品牌馳名全球。此外,雷肯、拉貝、阿瑪松等農具品牌也是聲名遠揚,這些都是“德國農業制造”的杰出代表。

  地理標志制度:德國農業的“發動機”

  歐洲農業的發展歷史悠久,19世紀末以來,出現了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比如慕尼黑啤酒、法國葡萄酒、洛克福羊乳干酪、意大利帕爾瑪火腿等。這些著名特色產品在受到世界各地消費者歡迎的同時,也給原產地的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然而,由于特色產品的名稱頻繁地被其他生產者冒用,歐盟每年都承受著巨大的損失。為了保持產品的獨特性,防止“搭便車”現象的發生,歐盟國家逐步通過立法來規定其原產地屬性,于是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相關制度隨之誕生了。

  歐洲是全球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主要倡導者,早在1958年就對地理標志產品進行了規定。1992年,歐盟通過了《關于保護農產品和食品地理標志和原產地名稱條例》,旨在保護地方農產品地理品牌,為歐盟成員國的農產品建立一套由產到銷的農產品保護制度。2013年,歐盟又出臺了《關于農產品和食品的質量規劃條例》,將農產品地理標志作為保證質量的重要內容,并明確了監管的具體措施。

  歐盟農產品地理標志制度幾經修改與完善,已成為地理標志專門立法保護的世界標桿,這為德國農產品的出口提供了進一步的信譽背書和市場宣傳。

  除此之外,重視保護地方特色傳統食品是德國政府維護“德國制造”質量的另一套有效做法。通過對地方特色產品采取符合歐盟標準的地理標志命名的方式來凸顯產品的高品質,如“慕尼黑啤酒”“施瓦本面條”“圖林根香腸”“不來梅克拉本蛋糕”“呂貝克杏仁膏”“紐倫堡香腸”“紐倫堡姜餅”等就是以地域命名的地理標志。

  2020年9月,在中歐、中德領導人的共同推動下,時任我國商務部部長鐘山與德國駐華大使葛策、歐盟駐華大使郁白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這是中歐簽署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志協定,對中歐尤其是德國優質地理標志產品出口中國、搶占世界上最大最活躍的農業食品市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德國農業世界的“隱形冠軍”

  隱形冠軍企業,最早由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提出,是指那些不為公眾所熟知,卻在某個細分行業或市場占據領先地位,擁有核心競爭力和明確戰略,其產品、服務難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業。在德國的農業領域,就存在不少這樣的支撐德國農業出口的、極具發展潛力的農業“隱形冠軍”。

  紐倫堡香腸

  以德國巴德公司為例,它是一家專注于漁業深加工的企業。這家隱形冠軍企業生產的魚類加工設備,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高達90%。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即使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全球知名漁場,你也能夠看到大部分漁業經營者用的都是來自巴德的產品和服務。要想了解德國的農業全球化到什么程度,巴德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

  再來看看德國扎啤領域“隱形冠軍”——巴斯公司。巴斯公司的產品已經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毫不夸張地說,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當你舉起一杯扎啤品嘗的時候,也許它就是巴斯公司生產的。近年來巴斯公司的出口額大增,增長潛力非常大。

  還有德國克拉斯公司,該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農牧業機械和農用車輛制造商,產品主要包括聯合收割機、自走式青貯收獲機、甘蔗收獲機、農用運輸機械、拖拉機、割草機、摟草機、翻曬機和打捆機。

  同時,克拉斯公司還應用最新的農業信息科技和精準農業技術,生產和研發農用牽引車輛、汽車及航天工業機械制造系統的整部件等。目前克拉斯公司已經形成了以全品系農機具為基礎,縱深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布局,堪稱德國農業企業中低調的“原子彈”。

  大量的隱形冠軍企業,不僅為德國農業出口提供了堅強的質量和品牌保障,更像一臺臺“發動機”,推動著德國農業制造的滾滾向前。

  德國農民協會:覆蓋90%以上農民的大服務網

  強大的德國農業背后是強大的農業組織。德國農民有自己的全國性組織——德國農民協會(DBV),下設有300多個地區性的組織,覆蓋全國90%以上的農民。

  通過農民協會,可以將數目眾多、相互獨立、彼此分散的利益主體——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為之提供必要的利益表達方式和參與社會、政治的渠道,使之結成整體力量融入社會。

  同時,農民協會又是德國農業政策的重要影響者。雖然農民協會不直接制定農業政策,也不對農業政策負任何責任,但它對農業政策制定者思想意愿的形成和政策的決定過程有重要影響。

  構建多層次的協作網絡

  德國農民協會最大的特色就是與德國政府之間建立了密切合作、通力配合的多層次協作機制,這也是德國農業行穩致遠的重要法寶。

  在德國,聯邦農業部門執行政府對農業的宏觀管理,具體包括農業立法、農業政策和促進農業發展計劃的制訂等。而大量的農業生產管理、經營等協調工作,由非官方組織如農民生產者協會、農民聯合會來完成。

  德國農民協會還有不同的層次,分為地區農協、州農協、全國性的農民聯合會等多個層次,全國的農業合作組織構成一個完整的網絡。

  例如,德國農民聯合會是德國各州農民協會與跨地區的農業和林業專業協會的聯合會,是德國最主要的農民組織,其下屬正式成員組織有13個州的農民協會、德國農村青年聯盟、德國賴夫艾森聯合會、德國農業技術學校畢業生聯合會。此外,還有42個非正式的合作成員組織。

  德國農民協會成員的構成也較為豐富,會員包括農場主、工業界、企業界、科研單位、服務業、咨詢公司、政府機關部門等,其中農場主和企業界是主體,占會員總數的90%以上。

  德國農協的兩大“支柱”

  德國的農業經營體系,主要包括家庭農場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兩部分。

  家庭農場是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政府會給予一系列農業扶持和補貼,以穩固其主體地位。一個家庭農場可視作一個農業企業,個體的高度現代化、專業化促進了德國農業整體的機械化和規?;?。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經營體系的服務主體。德國的農業組織種類繁多,有行業和地區的農業組織,還有跨地區和全國性的農業組織,基本涵蓋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全部業務流程。

  各個農業服務組織都是由農戶自愿參與組建的非營利性互助互利民間組織,政府承認這些農業組織的法律地位,同時這些農業組織也會影響政府決策,促使政策利益傾向于農民,協調政府和農民間的誤解和矛盾,共同促進農業的發展和繁榮。

  可以說,沒有民間組織所構成的完備社會化服務網絡,就沒有德國成熟的農業市場經濟制度,也沒有德國發達的現代化農業。

  (本文節選自福來咨詢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婁向鵬的所著《婁向鵬看世界農業:一本書帶你看透全球標桿農業》)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