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年初,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緊密貼合河南農村實際、農業特點、農民需求,風險防控機制合理,復制推廣價值高等標準,擇優評選并公布了12個金融支農優秀典型案例,本刊將陸續發布,敬請關注。
案例背景
知識產權融資是知識產權運用轉化的關鍵。企業科研成果轉化渠道的暢通,有利于促成涉農專利與金融資源的有效對接、轉化,讓“知產”變“資產”,能激發企業進行農業科技創新的熱情和動力。中原銀行總行在2022年1月份成立一級部門科創雙碳金融服務中心,積極探索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服務模式,構建“銀行+科創企業+政府+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四位一體的創新金融服務生態,持續推進知識產權與金融的加速融合,使知識產權工作更科學、更專業、更高效地服務于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創新內容
隨著在服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客戶的領域不斷探索,中原銀行陸續落地了河南省首筆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地理標志質押貸款,探索出農業發展與科技創新有機結合、以創新金融服務積極支持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
(一)專利促農,植物新品種權助力企業育種強“芯”
河南大成種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玉米、小麥、大豆、糧油等主要農作物種子的選育、生產、加工、銷售和技術服務為主的育繁推一體化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玉米品種成玉828、成玉788、成玉668等多種植物新品種權。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遇見了科創企業融資的通病:種子繁育過程長,研發費用投入較大,資金周轉期長,常面臨資金短缺的困難,又缺乏相應抵押物,以傳統的方式常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中原銀行鄭州東方港匯支行在深入分析企業的經營情況、研發實力及知識產權情況的基礎上,摒棄以固定資產作抵押物的傳統思維模式,以企業自主研發的玉米品種等植物新品種權為質押,為企業提供300萬元貸款,幫助公司及時支付供應商貨款。此筆業務有力破解了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變現難問題,為種業振興金融服務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規范模式。
(二)地標富農,地理標志打造鄉村振興強品牌
地理標志農產品具有地域性、獨特性、優質性等重要特征,是與三農聯系最緊密的一項知識產權。“十三五”時期,我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值超過1萬億元,對于推動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打造以地理標志為支撐的特色產業,讓地理標志作用于富農興農,成為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載體,是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
濟源冬凌草,又名濟源冰凌草,是太行山區特有的一種中草藥,尤以濟源生長的為最佳,被譽為“中藥里的盤尼西林”,2006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濟源冬凌草”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河南濟世藥業有限公司依托“濟源冬凌草”產業基地的藥材資源優勢,致力于中藥現代化,形成了“濟源冬凌草”系列藥品,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為充分發揮“地理標志商標”品牌價值,解決商標授權使用企業的融資難點,中原銀行發揮省屬法人銀行的優勢,依托決策鏈短、審批快的機制優勢,積極與市場監管部門、評估機構等主體溝通聯系,走訪相關產業協會,充分發揮“地理標志”這一特殊知識產權的品牌價值,以該地理標志商標作質押,成功向河南濟世藥業有限公司發放1000萬流資貸款,有效解決了種植戶抵押物不足的難題,為盤活企業“地理標志”無形資產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業務模式,引導地理標志商標“資源”變“資產”,助力特色農業增效增收。
主要做法
首先,密切政銀合作。積極參與農業農村廳等政府部門的銀企對接會以及入園惠企活動,通過問卷調研、大數據采集和日常走訪, 初篩企業知識產權情況和金融需求,量身定制特色化金融產品和服務。
其次,完善評價體系。充分考慮企業知識產權的特點與優勢,通過市場內細分行業的橫向比較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的縱向挖掘,力爭真實地評估知識產權的商業價值和市場價值,最大程度盤活無形資產。
最后,成立專業服務團隊。今年1月,中原銀行在總行成立一級部科創雙碳金融服務中心,統籌政策研究制定、產品創設、業務推動、渠道搭建等職能,在組織架構上保障科技創新戰略落地,為全行高效開展科創金融服務提供最強“大腦”。同時,中原銀行在分支行建立科創金融專業人員隊伍,通過開展政策宣講會、融資對接會、產品推介會等一系列舉措,使便利有效的金融服務觸達每一位客戶,為高質量開展科創金融服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經驗啟示
“知識產權+金融”的創新融資模式,一是為“輕資本”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為服務實體經濟開辟了新思路;二是服務邊界進一步延展,對植物新品種權、地理標志等新型知識產權具有普適性和推廣價值;三是融資模式和服務思路實現創新,找到了銀行傳統信貸風控原則與難以估值的無形資產之間的平衡點;四是引導企業將專利技術投向市場,促使“知”產變現, 釋放更大效能。
未來中原銀行將從助力農產品品牌建設的角度深度挖掘各類涉農經營主體需求,通過強政策、聚資源、建平臺、優服務等一系列舉措全方位推進并優化知識產權融資業務,進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務效能,助力核心研究成果投向市場釋放能量、生生不息,以知識產權轉化運營助力涉農企業發展,助力知識產權強國戰略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堅實基礎,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