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持續“亮劍”助推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3-05-04 10:35:29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實習記者 李雅潔 字號:【

  日前,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漁政亮劍2022”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和長江十年禁漁階段性成效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江開勇、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衣艷榮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劉新中介紹,為進一步規范漁業生產活動,強化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農業農村部連續第六年組織各地漁業漁政主管部門和漁政執法機構開展了“中國漁政亮劍”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在執法過程中,各地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案件,嚴厲處罰了一批違法人員,有效維護了漁民的合法權益和漁業生產秩序。

  漁政執法“出重拳”全年查處違法違規案件5.2萬件

  “亮劍2022” 由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常年禁捕、海洋伏季休漁、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和“絕戶網”、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和規范利用、涉漁船舶審批修造檢驗監管、黃河等內陸重點水域禁漁、水產養殖用投入品規范使用、涉外漁業監管、打擊電魚行為、漁業安全生產監管等十個專項執法行動組成。

  劉新中表示,一年來,各級漁業漁政主管部門和漁政執法機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按照農業農村部的統一安排,著力執法攻堅,重拳打非治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漁政執法力度持續加大。延續了最嚴執法的強勁勢頭,保持了嚴打重罰的高壓態勢。力量投入持續增加,全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80.5萬人次、車輛63.8萬輛次、船艇26萬艘次,同比分別上升16.4%、26.5%和15.7%。辦案強度大幅提升,檢查漁船、漁港碼頭、市場、船舶網具修造廠點118.1萬個(艘)次,水上巡查570.8萬海里、陸上巡查1309.0萬公里,同比分別上升21.5%、30.9%和26.9%;查處違法違規案件5.2萬件,其中移送司法處理案件5096件,行刑銜接明顯加強。打擊效果更為凸顯,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1.9萬艘、“絕戶網”80.2萬張頂,組織開展集中拆解銷毀活動6400場次,形成了強大震懾;收繳電魚器具7253臺套,大范圍、群體性電魚行為基本杜絕,散發性電魚行為大幅減少。

  二是部門聯動執法機制有效構建。深化與公安、市場監管、海警等部門的協作配合,推動情報信息共享、重大案件會商、執法力量統籌。會同公安、市場監管部門開展長江流域禁捕專項執法,會同公安共同開展黃河禁漁專項執法,聯合公安、海警部署開展伏季休漁專項執法,部門聯勤聯動不斷強化、執法協作水平進一步提升。在聯合執法行動中,各地基層執法機構勇于擔當、敢于斗爭、積極作為。會同公安、海警部門,對2022年漁業執法系列專項行動工作突出的172個集體和285個個人進行了通報表揚。充分發揮七部門涉漁船舶審批修造檢驗監管工作機制作用,強化涉漁船舶源頭管理。

  三是漁政執法能力不斷提升。大力加強人員培訓,強化對地方執法辦案業務指導,舉辦了兩期漁政執法骨干人員能力提升活動,近4萬人次線上學習。加快提升辦案技能,組織開展2022年度全國漁政執法案卷評查,對85卷優秀案卷進行通報,進一步提高了各地辦案質量。扎實推進裝備現代化,落實漁政執法裝備配備標準,編制執法裝備建設項目建議,推動新技術、新裝備、新手段應用。

  四是漁政執法宣傳氛圍濃厚熱烈。組織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執法宣傳,累計印發各類宣傳材料1083萬份,受理群眾舉報8419起,發布黃河禁漁、伏季休漁典型案例20個,向不法分子發出嚴打高壓的強烈信號,向社會傳遞漁政執法正能量。

  2023年是“中國漁政亮劍”連續開展的第七年,劉新中表示,今年將繼續擦亮漁政亮劍執法的品牌,錨定漁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以破解危害漁業發展的頑瘴痼疾為導向,針對性開展十個專項執法行動,涉及長江十年禁漁執法、長江十年禁漁的執法、黃河等內陸水域禁漁執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涉魚“三無”船舶和“絕戶網”治理、電魚治理、水產品質量安全治理、漁船修造源頭治理、涉外漁業治理和生產安全治理等方面。

  十年禁漁成效初顯 累計落實補償補助資金269.98億元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水源地、生態寶庫和黃金水道。馬毅表示,2022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的第二年,農業農村部積極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會同長江水生生物保護暨長江禁捕工作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和沿江省、直轄市,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十年禁漁成效初步顯現。

  截至2022年末,中央和地方累計落實補償補助資金269.98億元。16萬多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需求的退捕漁民轉產就業,實現應幫盡幫,22萬多名符合參保條件的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在高壓嚴打態勢下,重點水域禁捕秩序總體穩定。2022年,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共查辦非法捕撈等涉漁行政案件18525起,查獲涉案人員20543人,查獲涉案船舶1743艘,清理涉漁“三無”船舶4565艘,清理違規網具18.4萬張(頂)。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正在逐步恢復。根據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的2022年全流域長江江豚科學考察,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頭,與2017年1012頭相比,5年數量增加23.42%,年均增長率為4.3%。2022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監測到魚類193種,比2020年的168種增加了25種。重點水域捕撈量經過堅持也有大幅度提升,在種類和數量上均有增加。比上游的特有魚類、中游的四大家魚、下游的刀魚數量都有明顯的增長。部分物種分布區域明顯擴大。長江刀魚能夠溯河洄游到歷史上最遠的水域洞庭湖,多年未見的鳤魚,在長江中游及洞庭湖出現頻率也增加了。

  馬毅表示,禁漁實施以來,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向好,水生生物多樣性水平有所提升。但是,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總體偏低、珍稀物種瀕危狀況嚴峻、外來物種種類較多、水系連通性和水生生物生境狀況較差等方面現狀尚未根本性改善,仍需要堅定不移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統籌開展系統性保護。今年作為長江禁漁“三年強基礎”的收官之年。農業農村部將在四個方面持續發力做好工作。

  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進一步落實長江保護法的有關規定,加快推進漁業法修訂,同步做好實施條例等配套規章的制定修訂工作,也督促各地結合實際制定配套辦法,為打擊各類非法捕撈行為、規范休閑垂釣提供執法依據。

  二是持續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會同協調機制成員單位持續開展長江禁捕工作年度考核,通過各種方式開展暗查暗訪,發現問題,及時通報約談,掛牌督辦、集中整治、消除地方松懈的思想苗頭。

  三是要兜牢漁民安置保障底線。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等部門通過就業培訓、職業推薦、創業支持和公益性崗位等渠道持續開展就業幫扶,落實養老保險補貼,把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及時納入低保、特困救助供養范圍,推動將生活困難的退捕漁民納入防止返貧致貧的監測體系,實施好就業幫扶暖心行動和“十省百縣千戶”的跟蹤調研,增強幫扶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是全面加強涉漁的執法監管。落實好“中國漁政亮劍2023”的要求,持續深化非法捕撈和市場銷售非法漁獲物的專項打擊整治,加強對重點水域、重點區域和新捕撈手段的監管執法力度,繼續實施對違規垂釣、“三無”船舶涉魚等老問題的打擊整治。健全與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禁漁執法監管長效機制,落實網格化管理要求,不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和專項行動,消除非法捕撈的隱患。同時,加快《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的項目建設,完善“亮江工程”等執法能力部署,加強協助巡護隊伍建設,進一步織密執法監管網絡。

  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深入貫徹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法》

  江開勇表示,水生野生動物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保護好水生野生動物對于維護水域生物多樣性、穩定生態系統、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農業農村部的一項重要職能。

  近年來,通過不懈努力,長江江豚等一系列珍貴瀕危物種資源衰退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海龜、大鯢、中華鱘等部分物種全人工繁育技術得到突破。關心關愛水生野生動物的社會氛圍初步形成,我國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目前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如物種棲息地保護力度還不夠,經營利用活動也有待進一步規范,偷捕水生野生動物、肆意破壞棲息地等嚴重的違法行為還時有發生,這些都成為影響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成效的一個重要方面。

  今年5月1日,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即將施行,為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提供堅實法律保障,今年將嚴查破壞水生野生動物棲息地的行為,突出棲息地保護,重點開展對海龜、斑海豹、長江江豚等旗艦物種的主要棲息地的巡查執法,嚴厲打擊非法工程建設、偷捕濫獵等違法行為,保護好水生野生動物生存繁衍空間。繼續加強和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強化市場餐飲等重要場所的整治,嚴肅查處未經批準或者超期限、超范圍經營利用水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進一步規范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活動。同時,今年將特別關注海洋館、水族館等場所,強化鯨豚、海龜、斑海豹等在養水生野生動物監管,開展清查登記,納入信息系統動態管理,嚴肅查處非法的展示展演活動,進一步引導行業規范有序發展。

  實施重要棲息地修復行動 加強外來物種防控

  為科學評價長江禁漁成效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2020年12月,農業農村部依托有關科研單位成立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心,構建起了由一個部級監測中心、15個沿江省市省一級的監測站和700多個監測點位共同組成的資源監測調查網絡體系。

  根據《長江保護法》要求,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制定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辦法(試行)》,這個辦法是我國針對大河流域水生生物狀況建立起的第一個有相對成熟理論指導和相對健全實踐支撐的評價指標體系。完整性指數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特征和長期監測調查實際出發,綜合考慮了科學性與實踐性、普適性與特殊性、歷史性與現實性、原則性與操作性,共分為六個等級,依次為“優”“良”“一般”“較差”“差”和“無魚”,能夠總體反映長江流域魚類、重要物種和生境三大方面的階段特征和演變態勢。

  衣艷榮介紹,根據資源監測數據,農業農村部評價了2021年度長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情況,長江干流主要是包括長江上游、三峽庫區、中游、下游和長江河口,長江干流這塊的生物完整性指數值為40.70分,鄱陽湖、洞庭湖指數值分別為46.70和41.70分,是六級中的中間位置,相比2018年模擬估算的“無魚”等級提升了兩個等級。赤水河是目前長江唯一一個干流沒有閘壩阻隔的一級支流,也是率先試點全面禁漁的一個水域,其分值為80分,等級為“良”,均明顯優于其他水域。

  從上述評價結果和過程來看,長江水生生物保護還存在水生生物多樣性偏低、部分物種資源恢復緩慢、外來物種種類較多、水系連通性較低、水生生物棲息地質量較差的問題。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針對上述問題和短板,在全面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力度,實施重要棲息地修復行動,加強外來物種防控,促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持續提高。

  強弱項補短板 不斷完善海洋伏季休漁執法

  海洋伏季休漁執法是每年亮劍行動的重頭戲。海洋伏季休漁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國家持續時間最長的資源保護制度,農業農村部經過不斷地完善,目前每年5月1日到9月16日,除極個別作業方式和特許捕撈外,全部海洋捕撈漁船和配套輔助船都要實施階段性休漁,做到“船進港、網入庫、人上岸”。

  劉新中表示,這一制度實施的時候,在夏季海上基本上沒有漁船,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對遏制與減緩我國海洋漁業資源衰退發揮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我漁業大國責任擔當。

  在社情民意調查中,94.7%的受訪者認為2022年的休漁秩序更加規范,好于往年。近海資源狀況持續改善,開捕后,鲅魚、魷魚、口蝦蛄,口蝦蛄就是皮皮蝦,梭子蟹等主要品種捕撈產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大黃魚、帶魚等優質魚種也明顯增多,去年釣帶顯著增加,山東、江蘇等地漁船日產量同比增加10%?20%。

  2023年,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強弱項補短板,強化重點對象監管。加強釣具漁船、休閑漁船進出港檢查,嚴查船證不符、證業不符問題。強化漁船動態監控。充分運用全國漁船動態監控系統,逐船標注專項捕撈漁船信息,開展動態船位實時監測,全天候篩查研判違規漁船,實時通報地方依法核實處置。強化異地休漁漁船監控。健全異地休漁漁船共管機制,船籍港地密切跟蹤異地休漁漁船,主動聯絡溝通,實時掌握船舶動向,停泊港地定期排查異地休漁漁船,督促漁船開啟船位監控設備,及時向船籍港地通報船舶動態。強化協同聯動。繼續加強與公安、海警等部門執法協作,完善聯勤聯動、信息共享,推動部門聯合執法常態化、線內線外同步發力、海上陸上齊抓共管,確保這項中國最大的、涉及人口最多的、時間最長的資源養護制度得到持續的監管到位,發揮作用。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