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養殖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近年來,隨著養殖技術的迭代更新,綜合管理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畜禽養殖產業為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踏上了種養循環、穩產保供的道路。同時,由于環保、無抗養殖、綠色養殖等門檻限制,小養殖戶不斷退出,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更多的大資本不斷投入到綠色農業、低碳農業中來。
提倡循環經濟解決生態環保難題
近幾年,生豬養殖行業的技術水平有了進一步提升。非洲豬瘟后,生豬產能快速恢復,企業更加重視并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在育種、營養、獸醫、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堅持‘不轉嫁成本,不推卸責任,不遺留隱患’的原則下,我們構建了‘環保發展五臺階’,建立了覆蓋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全面環境管理機制。”牧原股份環保部門負責人介紹,公司二十年來持續推廣應用低蛋白日糧,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有效降低了飼料中的含氮量,實現氮減排,同時節約了大量土地。
在廢氣治理方面,牧原股份研發了除臭裝備,在豬舍出風口進行滅菌除臭,可過濾滅殺99.9%的空氣游菌;在廢棄物處理方面,大力發展農牧結合、種養一體的循環經濟,采用厭氧發酵技術,對豬場廢棄物全處理,固液分離后固體制作有機肥,沼液肥進行還田。同時,在養殖場周邊,免費為農戶鋪設支農管網1970萬米,服務農田394.83萬畝,每畝減投增收295元,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可拓展的空間。
“此外,公司研發了無供熱豬舍,通過熱量交換技術以及合理使用豬舍保溫材料,減少豬舍熱量散失,從源頭減少供暖期天然氣和煤炭的消耗,實現節能減排。”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探索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充分利用現有豬舍及屠宰廠屋頂資源,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可持續發展。
作為國內禽蛋養殖龍頭企業的德青源,同樣跳出了傳統養殖的老路。據德青源期貨部負責人傅余介紹,現代蛋雞養殖涉及廠房、設備、環控、育雛、疫苗、飼料、營養、動保、生產、采購、銷售、品牌建設、物流、后勤、金融套保等一系列環節。比如,一個300萬只的蛋雞場,每年產生8萬噸雞糞,蛋品加工等過程還會產生10萬噸污水。如果采用傳統的化糞池處理方式,那么在堆漚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甲烷,折合為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0萬噸。
“德青源擺脫了傳統經濟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直線過程,以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為出發點,以沼氣工程為核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使蛋雞養殖、食品加工、沼氣發電、有機種植有機結合起來,并在各個環節盡可能降低碳排放,最終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80%以上。”傅余說。
具體來看,首先,要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廢棄物,如糞便、死畜禽等。綜合利用后,這些廢棄物可以用來生產優質有機肥、能源(如沼氣發電或沼氣純化),不僅環保,而且收獲額外經濟效益。其次,可以與周邊地區合作探索循環經濟產業模式。德青源在延慶通過雞糞沼氣工程建成了集“生態養殖—食品加工—清潔能源—有機肥料—訂單農業—有機種植”于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模式,既帶動了農民增收,又解決了自身綠色玉米的供給難題。再次,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節能降耗。通過物聯網和生產數據監測、雞舍自動監控機器人等現代信息技術,準確把握舍內溫度場變化,結合每個區域的蛋雞生產性能、采食等數據,確保雞舍溫差降低到1℃以內。精確的信息化調控,甚至可以將枚蛋料耗降低1克以上,減少雞蛋生產成本1%。最后,可以利用畜禽養殖場閑置的屋頂等區域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在德青源的北京生態園,就架設了1Mw屋頂光伏,年發電上百萬度,有效降低了能源成本。
貫徹綠色理念推動企業持續發展
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方式,養殖行業推進綠色發展不僅是對行業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更是對行業創新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早在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正是在這一年,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環保整改之風刮向養殖行業。尤其是對污染較嚴重的中小型養殖場進行集中整治,淘汰了一批污染大、規模零散的落后產能,間接提升了行業規模化程度。另外,環保整改后,行業整體防疫水平大幅提高,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糧食安全。”方正中期期貨飼料養殖研究員宋從志說。
格林大華期貨生豬研究員張曉君表示,一方面,綠色養殖推動養殖‘集群成鏈’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延伸。部分養殖企業秉持全產業鏈、集群化發展思路,設計規劃牛羊產業綠色有機化、雞豬產業規模標準化、作物秸稈飼料化、畜禽糞污資源化、構筑飼草供給、規模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營銷、安全保障等養殖體系,致力于打造綠色畜牧全鏈條產業集群。另一方面,綠色養殖推動養殖行業規模化程度進一步提升。綠色養殖的發展思路對全產業鏈各環節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規模化集團企業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旨在實現降本增效,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中小規模養殖場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技術含量較低的中小散戶將被市場淘汰,部分中小散戶通過集中整合、協同合作轉型為專業化、標準化、飼養管理水平高的家庭農場。該模式發展日趨成熟,且有進一步向全產業鏈延伸的發展目標。
以德青源北京生態園為例,每年通過雞糞沼氣工程發電1400萬度,產值800萬元,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環境效益。綠色發展見到成效,既能提高企業生存能力,又能激發企業改造升級熱情,進而推動養殖向現代化發展。這些年來,德青源獲得獎項眾多,對企業的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建設起到支持作用,這些都是堅持綠色發展的結果。
“為堅持環境友好的經營方式,我們持續創新環保工藝技術,研發應用低蛋白日糧、無供熱豬舍、糞肥高效利用等,不斷推進節能、降耗、減排,為豬肉食品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創造價值。尤其是建立并不斷完善環保智能化管理平臺,將業務運營數據實時采集上傳,系統自動分析各項數據并進行風險預警,支撐環保業務最小顆粒度管理,提升綠色發展水平。”牧原股份環保部門負責人表示,綠色發展對養殖企業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我國養殖行業朝著高質量發展之路前進。
由此可見,推動綠色發展不僅是順應時代和社會經濟的迫切需求,而且是增加環境友好、降低養殖難度、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助力。隨著技術進步成熟、制度不斷完善,綠色發展將推動養殖行業進一步達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平衡,持續提升產量和產品的安全性,進而實現畜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助力行業升級生豬期貨應運而生
綠色發展在擴大行業規模的同時,也提高了標準化程度,生豬期貨才能應運而生。行業整體貿易變得更加精細,商品定價變得更加準確,不同畜牧產品的附加值得到充分展現,行業不再全力注重產量的提高,而是追求質的兼顧。
“從期貨市場和綠色發展的角度來看,廣期所碳排放權交易能夠將畜牧產業納入其中,預計也會允許畜牧產業的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參與交易。縱觀國內外企業綠色發展歷程,在畜牧產業的綠色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初期需要進行大量資源投入,在完成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相平衡之前,勢必持續產生經濟消耗。”中州期貨養殖研究員章佩英說。
近年來,農產品市場因天氣、地緣政治、宏觀經濟等因素波動加劇,企業不僅需要面對下游利潤變化,而且需要考慮上游原料波動。因此,運用期貨進行風險規避和利潤鎖定,無疑是對企業穩定經營最好的幫助。章佩英表示,有效利用期貨工具平抑上下游價格風險,創造出相對穩定的經營環境,企業才有充足實力和基礎順應政策和時代號召大力推進綠色發展。
徽商期貨養殖研究員尉秀表示,自2021年生豬期貨上市以來,期現價格趨勢基本一致,為生豬產業主體規避經營風險、實現穩健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2022年全年,生豬期貨總成交量達827.93萬手,日均持倉量為9.64萬手,交割667手。牧原股份、德康農牧、唐人神等產業鏈企業積極利用期貨及場外衍生品鎖定養殖收益,普通農戶、合作社和中小型企業也通過“保險﹢期貨”項目有效管理了價格波動風險。
“生豬期貨價格發現及風險對沖功能為養殖行業平穩有序發展開拓了新途徑。期貨服務實體經濟,推動了養殖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牧原股份相關負責人說。
“我們除了重視低碳經濟、綠色養殖,還特別重視期貨部套保工作。建立了期貨部,引進了相關專業人才,架構了嚴格的套保內控制度。”傅余介紹,期貨部的主要工作是利用期貨工具對企業飼料端采購和雞蛋賣出進行套保。具體來說,將市場周期和風控需求相結合,銷售端在高價套保鎖住利潤,采購端適時在低價階段建立虛擬庫存。同時,還會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在現貨市場進行點價和基差采購。
“通過期貨工具的使用,前兩年我們能夠實現每斤雞蛋5毛錢的套保收益,既緩解了賣蛋壓力,又增強了使用金融工具套保的信心。此外,我們成為大商所雞蛋交割廠庫,通過交割實現1215噸的雞蛋銷售,不僅質量過關,而且價格高于現貨交易價格。今后,我們將繼續利用好場內和場外金融工具,為企業穩健發展、綠色發展保駕護航。”傅余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