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式概況
太平洋產險(以下簡稱“太保”)聯合商品交易所、期貨公司共同推進“保險+期貨”項目,創新開發“保險+期貨”保險產品,爭取地方政策性“保險+期貨”項目立項,提升農業保險廣度與深度,助力農業產業穩定有序發展。
二、主要做法
(一)政策引導,組織推動
太保公司專門成立“保險+期貨”項目組,全省范圍內積極與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對接匯報,確定“保險+期貨”創新發展模式,在商業性創新險種的基礎上,全力爭取商品交易所“保險+期貨”項目立項,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最大程度爭取財政補貼資金支持,發揮財政資金“撬字訣”,加強政策宣傳普及,建立健全“保險+期貨”推廣工作機制,建立完善金融保險體系,發揮保險保障作用,穩定糧食安全與生豬穩產保供工作。
(二)搶抓機遇,創新立項
2020年—2022年間,太保公司聯合期貨公司相繼成功申報大商所、鄭商所大豆、玉米、生豬、花生等多種類農產品“保險+期貨”項目,且2022年呈現一定發展規模,在漯河、南陽、濮陽、開封等多地市順利立項。其中,2022年4月,太保漯河支公司成功申報2022年“大商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生豬收益指數“保險+期貨”項目,該項目四期共為41戶養殖戶提供風險保障11599.36萬元。2022年5月,太保濮陽中支成功獲批“大商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大豆專項項目,且為河南省唯一成功立項的大豆期貨項目,該項目為23271戶大豆種植戶提供風險保障8381萬元。2022年9月,河南分公司中標2022年鄭州商品交易所、河南省財政廳2022年河南花生價格“保險+期貨”試點項目,該項目在南陽桐柏縣、開封蘭考縣為6719戶農戶(南陽5400戶、開封1319戶)提供風險保障19742.48萬元。通過“保險+期貨”創新模式的開展,引導期貨、保險等金融手段融入現代農業,發展保險的兜底保障作用,推動大宗農產品有效對接大市場,實現價格保收益,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穩定了農戶生產收益,保障了農戶生產利潤,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有效注入新動能。
同時,在“保險+期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市場及農戶需求,對開展模式與技術保障進行了持續創新,進一步聯合銀行、擔保等金融機構,開展了“活體+保單”畜禽活體抵押貸款項目,緩解農戶資金難題,保障農戶生產穩定。打造“農e鏈2.0”價格指數保險平臺,利用區塊鏈等新技術手段,打通保險、期貨、金融機構間的通道,面向客戶自助投保,通過交易監控確保交易安全,實現價格指數保險即時賠付的創新服務模式。
(三)成效總結,宣傳推廣
“保險+期貨”項目的推廣,彌補了傳統農業保險中僅能保障物化成本、缺乏農險品價格、生產利潤保險的空白,以保險的形式經由期貨市場對沖了風險,幫助農戶實現少虧甚至不虧,解決了眼下的困難,健全了農業產業平穩有序長效機制,提升了農戶生產積極性,保障了生產收益,穩定民生,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注入新動能。通過近年來經典案例的宣傳推動,在政策性產品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農戶嘗試商業性價格保險,為穩定市場生產提供保障。
三、下一步發展舉措
加強宣傳,進一步拓展項目覆蓋面。總結開展經驗,挖掘項目優勢,形成推廣材料,在全省范圍內進行宣傳推廣;結合客戶需求,不斷優化產品種類,提升保障能力。深化合作,進一步創新項目模式。保持與商品交易所、期貨公司的有效合作,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發展一攬子金融服務,聚焦訂單農業,解決銷售問題,針對貸款難,融資成本高,經營風險大等制約農戶經營難題,全面布局“保險+金融”模式,充分發揮保險保障作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