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安徽:建立專項編制周轉池 全面加強漁政機構隊伍能力建設
時間:2023-06-30 11:04:24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安徽省長江禁捕退捕范圍包括長江干流安徽段及其8條重要支流,44個水生生物保護區,禁漁執法監管任務艱巨。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十年禁漁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國率先出臺《加強沿江市縣漁政管理執法機構人員編制工作方案》,積極推進長江禁漁執法監管規范化高效化建設,確保機構隊伍、能力素質與禁捕職責任務相匹配,為打贏長江十年禁漁持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 高位推動漁政管理執法體系建設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針對基層漁政機構不健全、工作力量弱,與八百里皖江的執法監管不相適應等問題,2020年6月,省委先后召開常委會和打贏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工作推進會,明確要求建立沿江市縣漁政管理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加強漁政執法機構隊伍和執法能力建設,強化裝備和執法力量經費保障,為長期監管創造條件。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長江(安徽段)禁捕退捕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增加沿江重點市縣漁政執法編制,加快配備禁捕執法裝備設施,做到人防與技防相結合,將專項執法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等提出具體要求。省委編委成立工作專班,從體系化、制度化、長效化三個方面實地調研、務實謀劃,出臺工作方案,建立禁捕退捕專項編制周轉池制度,全面加強禁捕退捕工作力量,繪制出八百里皖江、千公里岸線,超1000名編制落地,2000多名漁政管理、執法和協護人員在位在崗的保障藍圖,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禁捕退捕網格化監管體系。

  突出協同高效 科學配置漁政管理執法機構編制

  圍繞人員力量與職責任務相匹配的部署要求,沿江市縣全面加強漁政管理、執法、服務機構編制,強化漁政管理執法職能,落實鄉村兩級人員力量,實現了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一是加強機構設置。農業農村局內設禁捕退捕工作機構或掛牌,加強漁政日常監管;沿江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大隊)全部加掛漁政執法支隊(大隊)牌子,4個縣區單獨設置漁政執法大隊,禁捕任務重的水域或鄉鎮派駐漁政執法中隊,合理分布執法基地,提高執法快速反應能力;沿江鄉鎮(街道)農業綜合服務機構加掛禁捕退捕工作服務機構牌子,協助開展執法工作。同時,依法合規調劑增加農業農村部門和執法機構1名副職領導職數。二是保障人員編制。全省統籌85名行政編制、522名事業編制,增加沿江5市各5名行政編制,20個沿江縣(市、區)各3名行政編制,加強漁政管理工作力量;按照“市縣標配,省級兜底”思路,實行長江岸線平均每1.5公里1名編制標準配備漁政執法人員,沿江市縣按市級支隊不少于20名、縣級大隊不少于15名的標準,落實漁政執法基本人員編制,省級兜底解決與長江岸線標準配備所缺額編制;在縣域編制內,調劑增加沿江鄉鎮(街道)農業綜合服務機構2?3名事業編制,沿江村區配備3?5名護漁員,加強禁捕退捕協助配合。三是完善工作職責。突出省級統籌協調和監督指導、市縣漁政管理執法具體實施和鄉村管理末梢及執法探頭作用,健全漁政管理執法聯防聯控機制,確保完成禁捕退捕工作任務。

  強化隊伍建設 努力確保漁政管理執法規范高效

  堅持內外同向發力,鍛造過硬漁政隊伍,夯實執法管理根基。在制度建設方面,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推動落實《漁政執法工作規范》,建立執法人員“日常考核+執法考評”機制,嚴格24小時值班值守,確保漁政執法過程實體和程序公正。在技能培訓方面,多層次舉辦漁政執法能力、執法安全等培訓班,組織漁政執法典型案例研討會,邀請知名專家現場授課、以案釋法,開展以“學本領、練技能、當標兵”為目標的執法演練、比武活動,推行“導師帶徒”等傳幫帶模式,有效提升了執法人員能力素質和漁政隊伍專業化、正規化水平。3月10日,安徽省在安慶市舉辦2023年長江禁漁春季攻勢聯合演練,取得良好效果。馬鞍山市大力推進“長江禁捕執法規范化體系建設”,上榜中央依法治國辦發布的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下一步,安徽省將進一步強化漁政管理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執法管理網格化體系,健全執法監管長效機制,持續開展長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確保長江十年禁漁鐵令生威、行穩致遠。

  (來源: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