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大力發展牛羊產業思考
時間:2023-06-30 10:54:23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肖海峰  字號:【

  牛羊產業作為我國主要的畜牧產業,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2021年農業農村部正式啟動“牛羊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并在其發布的《“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2025年我國牛羊肉自給率要達到85%的目標。中央層面近幾年對牛羊產業越來越重視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牛羊肉供給偏緊,并且偏緊程度逐漸加大,同時我國牛羊產業發展存在著多個制約因素,必須要采取有效對策,大力發展我國牛羊產業,保障畜產品穩定安全供給。

  我國牛羊肉供給偏緊

  隨著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國城鄉居民肉類消費結構進入升級階段,牛羊肉消費量及其占比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95年以來,不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在豬牛羊禽四種肉類中,禽肉人均消費量增長速度最快,第二位是牛肉,第三位是羊肉,豬肉人均消費量的增長速度最慢。人均消費量增長速度的不同,導致肉類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以農村居民為例,1995—2021年,人均豬肉、牛肉、羊肉、禽肉消費量(戶內)分別從10.6公斤、0.4公斤、0.4公斤和1.8公斤,上升到25.4公斤、1.5公斤、1.2公斤和12.4公斤;豬肉消費占比從1995年的80.6%下降到了2021年的62.7%;禽肉消費占比從14.0%上升到30.6%,上升幅度最大;牛羊肉消費占比小幅上升,分別從2.7%、2.7%上升到3.7%和3.0%。為分析人均牛羊肉消費量及占比的未來變化趨勢,測算了我國居民各種肉類的需求收入彈性(收入變動1%所導致需求變動的百分比),牛羊肉收入彈性最高(0.48和0.51),禽肉居中(0.37),豬肉最低(0.23)。這表明: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各種肉類消費量將繼續增加,肉類消費總量也繼續增加;羊肉、牛肉消費量的增長速度要快于禽肉及豬肉;肉類消費結構將進一步優化,羊肉、牛肉占比繼續提高,豬肉占比繼續下降。

  2011年以來,我國牛羊肉產量增速明顯慢于消費總量增速。1996年—2010年我國牛羊肉產量的增幅(93.3%、123.8%)同消費總量(表觀消費量)的增幅(94.5%、125.8%)基本上差不多。2011年以后,不論是牛肉還是羊肉,產量的增速均明顯慢于消費總量的增速。2011年—2022年,牛肉產量增加了17.6%,遠低于消費總量的增幅(61.7%);羊肉產量的增幅(31.9%)也低于消費總量的增幅(38.3%),但差距不像牛肉那么大。

  我國牛羊肉產量不能滿足需求,從2013年開始進口量急劇增加,自給率快速下降。從2013年開始,我國牛羊肉的進口數量急劇增加,2022年,我國牛肉進口量創歷史新高,達到了268.96萬噸,羊肉進口量達35.79萬噸。由于進口量的快速增長,我國牛羊肉自給率快速下降。2010年我國牛肉的自給率是100%,羊肉自給率是98.9%,牛羊肉自給率99.6%,基本自給;到2022年,我國牛肉自給率下降到72.8%,羊肉自給率下降到93.6% ,牛羊肉自給率下降到80.3%,距離農業農村部《“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提出的牛羊肉目標自給率(85%)有4.7個百分點的差距。

  牛羊產業發展存在五大制約因素

  一是生態和環境保護約束增強,養殖規模擴張乏力。2011年,我國建立起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行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和草畜平衡等草原生態保護措施。牧區的牛羊養殖規模受限,那么寄希望于農區,農區的環保力度也在加強,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再加上養殖用地的限制,牛羊養殖規模擴張乏力。

  二是近幾年養殖戶母牛、母羊的養殖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因為養母畜的周期長,技術要求比較高,而總收入又比較低;但搞專業育肥周期短,技術要求相對比較低,總收入又比較高。

  三是牛羊養殖的規模化水平低。肉雞、蛋雞規模化水平都在80%以上,生豬規模化水平這幾年提高得很快,2020年達到57%。肉牛、肉羊排在最后,肉羊稍微好一點,為43.1%,肉牛僅為29.6%。規模化水平低是牛羊養殖技術采用率低、標準化程度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是牛羊養殖戶的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低。根據調研,50歲以上的占一半以上,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70%。養殖戶年齡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導致養殖戶對新知識、新技術存在認知局限,不能夠及時掌握和應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同時還存在著思想觀念傳統和落后、市場觀念缺乏、經營意識淡薄等問題,對牛羊產業發展具有較大的不利影響。

  五是與生豬等產業相比,牛羊產業扶持政策少,扶持力度弱。目前國家層面主要有4項政策措施。第一項是良種補貼政策。肉牛、肉羊良種補貼政策從2009年開始實行,肉牛2012年實施省份達到23個,肉羊2016年實施省份達到了19個。2017年國家對牛羊良種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實施范圍縮小,僅在內蒙古、新疆等8個牧區省份實行。第二項是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補貼,肉牛、肉羊都是從2010年開始實行,這項政策補貼力度較大,但是名額較少。第三項是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這項政策從“十二五”開始實行,目前來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覆蓋范圍有限,有些省份,雖然實行了封山禁牧,但養殖戶并沒有獲得補貼;(2)補貼標準低,養殖戶獲得的補貼額,與放牧轉舍飼導致成本的增加相比具有較大差距。根據調查,目前的補貼標準僅僅能覆蓋養殖戶從放牧轉成舍飼以后成本增加額的1/3,也就是說成本增加額的2/3還是要養殖戶負擔。第四項是畜牧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覆蓋范圍在不斷在擴大,也取得了較好效果。

  由于牛羊產業發展存在著上述五大制約因素,所以要實現牛羊肉自給率達到85%的目標并非易事,特別是對牛肉,因為牛肉自給率下滑的幅度更大。

  促進牛羊產業穩定發展五大對策

  一是要加大對牛羊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恢復并擴大牛羊良種補貼的覆蓋范圍,確保每個購置種公牛(羊)的養殖戶都能獲得補貼(應補盡補),并提高補貼標準。盡快出臺全國性的能繁母牛(羊)補貼政策,以擴大牛羊養殖規模,且在補貼品種方面,實行“優品優補”。進一步完善禁牧補助等草原生態補獎政策。擴大實施范圍,實行禁牧的省份均應該有禁牧補貼;提高禁牧補助、草畜平衡獎勵的標準,補貼標準應該結合草原類型、載畜能力、飼草料價格等因素綜合研究制定。推行全國性的棚圈建設補貼,以改善養殖戶的養殖條件。

  二是要加大科技創新與推廣力度,努力提高養殖戶的技術水平。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特別是像良種等卡脖子技術;另一方面,要根據養殖戶的技術需求,采用合適的方式,重點加強對養殖戶選種、繁育、圈舍修建、疾病防治等方面實用養殖技術的培訓,提高養殖戶的技術水平。

  三是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升牛羊養殖集約化水平。將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升養殖集約化水平作為推動我國牛羊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大力培育龍頭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快轉變生產方式,切實提高牛羊養殖生產效率、科技進步貢獻率。

  四是要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全面提高牛羊疫病防控能力。從制度、人員方面完善基層疫病防控體系,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充實專門的獸醫人員和裝備。提升防疫主體責任意識,指導從業者改善動物防疫條件,健全防疫制度。強化疫情監測預警,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措施。

  五是要進一步促進種養結合,提高牛羊產業綠色發展水平。種養結合、農牧循環是畜牧業發達國家對畜禽糞污進行治理的最主要方式。“全國畜牧獸醫十四五規劃”已提出繼續實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工程。在此基礎上要實行畜禽糞污肥料化利用的補貼政策,構建“收集﹢中介服務﹢還田”的社會化服務模式,將分散的養殖場戶與分散的種植戶有機融合,實現區域內種養有效結合。

  (作者系國家絨毛用羊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專家、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