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豬,上海本地四大名豬之一,是嘉定的特產。它是世界上產仔數最多的豬種之一,最高紀錄產仔33頭,享有“國寶”之譽。2013年,嘉定梅山豬獲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021年,嘉定梅山豬入選上海市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
一頭合格的嘉定梅山豬,一生要坐兩次“專車”——當它長到30?35公斤、大約4個月大時,就要坐上卡車,從國家梅山豬保種場“搬家”,住進瀝江生態園的“大房子”,睡上“發酵床”;再過4個多月,當它長到100?110公斤時,又有卡車等著了,這次的目的地,是上海五豐上食食品有限公司的屠宰場。
保種場、生態園、屠宰場,同樣位于嘉定、相距數公里的三個地方,構成了嘉定梅山豬“種源、養殖、加工營銷”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合作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對嘉定梅山豬的種源保護與產業發展有何助益?市民在哪里可以購買到正宗的梅山豬肉?
保種:
公豬要“跑圈”,母豬做“B超”
梅山豬保種場,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嘉唐公路。身穿兩層防護服,將渾身上下包裹得嚴嚴實實,又在消毒區域嚴格消殺后,筆者方才被準許進入養殖區域,一睹“國寶”尊容。只見眼前的梅山豬,面部有深的皺紋,耳朵大而下垂,低頭時能蓋住大半張臉。它們渾身黑亮,四腳卻有白毛,因而也俗稱“四白腳”。
嘉定梅山豬歷史悠久。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嘉定縣志》就有記載:“每歲土物之貢,其中有肥豬。”專家認為,嘉定早在400多年前已飼養梅山豬。“梅山豬性狀很優越,從品種來說,它繁育能力強,是‘產仔冠軍’;從口感上來說,它肉質鮮美,細嫩多汁。”梅山豬保種場主任衛金良告訴筆者。然而,受種種因素影響,梅山豬一度告別市民餐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嘉定對梅山豬開展提純復壯工作,同時開展有計劃的選配選育,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梅山豬的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目前,保種場內大約有30頭公豬、230?250頭母豬負責育種。它們都是從存欄的2200頭梅山豬中精挑細選的“王者”, 外貌體征、身體素質都數一數二。
公豬住的是“豪華單人間”。為了避免夏季高溫影響精子質量,豬圈里還裝上了2臺空調。中級畜牧師卞益說,外面運動場里有三根跑道,也是為公豬準備的。“天氣好的話,一般早上10點左右,我們會挑選三頭公豬,輪流放到跑道上,讓它們運動半小時到一小時。”飼養員巡棚時,如果發現有的公豬比較瘦,或者采食量比較差的話,還會為它增加雞蛋,改善伙食。
走進一旁的母豬房,幾頭母豬正在窗下,懶洋洋地曬著太陽。這是飼養員特意為它們安排的“陽光房”。“光照好,母豬發情就更明顯。”卞益介紹,“今年我們的系統升級,母豬也可以做B超了,懷孕1個月就可以確認,到懷孕45天時,檢查胎兒存活,就會安置到專門的‘安胎房’。”
衛金良告訴筆者,近年來中心還以數字技術賦能選育工作,設置模塊參數后,實現系統匹配,宛如“AI相親”,盡可能降低近交系數、保留優質品性。
讓養殖人員很驕傲的是,梅山豬保種場內沒有普通養豬場的臭味。“以前是有的,附近村民因此意見很大,后來我們用了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發的‘豬舍空氣凈化器’, 用好氧微生物代謝分解細菌與臭氣,對癥下藥。”嘉定區農業農村委畜牧獸醫與水產辦史子學告訴筆者,去年10月,中心還獲得了“上海市污染防治攻堅先進集體”。
養殖:
吃新鮮蔬果,睡70厘米“發酵床”
當商品豬苗在保種場養到30?35公斤時,它們就要集體“搬家”,住進環境更好的瀝江生態園。
瀝江生態園,位于嘉定與太倉的交匯處,是滬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一處熱門打卡地。桃花嫣紅、梨花雪白、油菜花金黃,“三花”齊放的春天,正是生態園最美的季節。風景之外,這里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也為人津津樂道:園內的蔬菜瓜果、禽肉蛋奶都是自給自足,連醬油、米醋也是自制的。
走進瀝江生態園,游客中心旁的嘉定梅山豬文化館,仔細介紹了梅山豬的“前世今生”。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梅山豬養殖基地也在這里,每年出欄數約有5000頭。
園內養殖這么多梅山豬,為何周邊沒有臭味?足足70厘米厚的“發酵床”,起了關鍵作用。
“床體的最底部,是瀝江生態園根據自有資源鋪設的桃樹、梨樹枝,大約有20厘米厚。然后,我們鋪上木屑和礱糠作為墊料,混勻后鋪平,噴灑微生物發酵菌。再鋪設墊料、噴灑菌種……這樣反復三次,就做成了生態發酵床。”嘉定區動物疫控中心科技人員、發酵床課題負責人曹傳閨向筆者揭秘,使用微生物發酵菌,可以使糞便及時發酵分解,大大降低糞污臭味,改善養殖環境,實現“零排放”。
曹傳閨說,生態床發酵會產熱,冬天就成了天然的“溫床”,瀝江的棚舍設計還能讓梅山豬在晴好天氣曬太陽,又溫暖又舒適,豬豬的皮毛都會更顯黑亮。到了夏季,豬舍安裝的通風扇、遮陽網、濕簾、水簾等可以降溫,同時讓躺臥區保持墊料相對干燥,減少發酵產熱。就這樣,瀝江生態園的梅山豬有了冬暖夏涼的居住環境,保持了良好的生長狀態。
為了提高梅山豬的肉質風味,養殖全程使用添加益生菌的無抗定制飼料,還經常為它們“加菜”。南瓜、卷心菜、大白菜……生態園內種植的蔬果廢棄物,都可以用來喂豬。
瀝江生態園負責人沈維高表示,目前,梅山豬養殖場已經實現了生物微循環。園內的蔬菜瓜果作為青綠飼料補充,進一步豐富生豬營養。生態床的墊料完成發酵過程后,成為松軟適度的生物有機肥,可以直接用于果樹、農作物等,循環利用。“我們土壤肥沃,田里到處有蚯蚓,種的蔬菜水果特別甜。”沈維高說,“吃著天然蔬果、住著干凈圈舍,梅山豬自然也茁壯成長。”
銷售:每年出欄5000頭,
線上線下都能買
“嘉定梅山豬何時重現市民餐桌?”查閱新聞報道,近年來,不少媒體都發出過這樣的感嘆。而今,這份期盼已成為現實。
完成育肥的商品豬達到出欄要求后,由上海五豐上食食品有限公司負責屠宰、分割、包裝、銷售。“梅山豬平均每天出欄10頭左右,屠宰一般是下午開始,分割完成后,經過一段時間排酸,大約次日凌晨即可配送到各個門店,保證肉質新鮮。”五豐上食公司市場營銷經理陳思敏介紹,“梅山黑豬是我們的豬肉高端品牌。線下,我們在上海開設了10家專賣店,只賣梅山豬,另外在華潤萬家、世紀聯華的部分門店也設有專柜。線上,我們開通了網上商城、社區團購等,方便市民選購。”
每天早上6點,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羽山市場,李老板經營的五豐上食梅山黑豬專賣店準時開張迎客。只見柜臺里,五花肉肥瘦勻稱,梅花肉色澤鮮紅,還有漂亮的大理石紋。這家店2020年11月開始經營,只賣嘉定梅山豬。李老板說,近期夾心腿肉售價大約每斤30?35元,五花肉大約每斤40?45元。
盡管價格比普通豬肉貴,但消費者反響好,一天能賣半頭豬。“顧客很認可梅山豬肉的品質。我們做美食推廣時,切薄薄一片豬肉,在水里燙一下,不用任何調料,香味就出來了。”李老板說,店里最受歡迎的是五花肉、梅花肉、肋排。“梅山黑豬皮厚、肉色鮮嫩,燒紅燒肉又糯又香。”
嘉定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李泉有表示,嘉定梅山豬的重現,首先得益于種源的提純復壯,以及商品化的養殖管理。“正宗梅山豬肉很肥,膘足有四五厘米厚,已不適合現代人的口味。”李泉有告訴筆者,市民吃到的嘉定梅山豬商品豬,都是“杜梅”——這是引進杜洛克公豬,與梅山豬母豬雜交后的品種。“純種梅山豬瘦肉率大約為45%,而‘杜梅’瘦肉率可達60%以上,肥而不膩,口感更好。”
其次,還離不開各方資源整合,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我們采取‘種源—養殖—加工營銷’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合作發展模式,經過多年探索,目前已形成年出欄5000頭杜梅優質肉豬、年銷售額達2000萬的產業規模。”李泉有表示,嘉定將繼續圍繞“嘉定梅山豬”特色農產品發展定位,實現傳統養豬向規模、精品養豬轉變,打造滬郊具有影響力的優質豬肉產業基地。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