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重慶涪陵榨菜歷經120余年發展,已成為涪陵區農業農村重要支柱產業,涪陵榨菜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年來,涪陵區精心打造涪陵榨菜百年金字招牌,實施涪陵榨菜區域公用品牌提升行動,涪陵榨菜已成為涪陵的代名詞,是涪陵的一張閃亮名片。
涪陵秉承傳統,開拓創新,運用高新科技改造提升傳統加工技術,實現了榨菜生產加工全環節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至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德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2萬噸左右。涪陵榨菜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認證、中國馳名商標認定、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涪陵榨菜”“Fuling Zhacai”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分別在“一帶一路”沿線43個和38個國家獲準注冊,被列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
扶持市場龍頭
增強品牌輻射帶動力
涪陵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扶持壯大榨菜龍頭企業,出臺《關于加快涪陵榨菜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建立了重點龍頭企業掛牌保護制度、領導聯系企業制度、直通車制度等,同時還采取特事特辦、一事一議的方式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全區現有榨菜重點龍頭企業20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家、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通過“龍頭企業+榨菜股份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訂單模式,建立“一個保護價、兩份保證金、一條利益鏈”機制,充分發揮對周邊企業和農戶的帶動作用,讓菜農安心種植有錢賺,企業保底價收購、踏實營銷,合作社當好中間人,三方坐上一條船,共同踐行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和標準化生產,不斷提升品牌建設能力。
培育新品種
科技賦能夯實品牌基礎
按照“穩主產區、擴次產區、拓展新產區”思路,合理規劃規模種植,全面推廣高產抗病、適宜機收機種的優良品種,實施青菜頭綠色種植,宜機化土地整治,夯實原料基地。依靠渝東南農業科學院培育出“皮筋含量低、空心率低、菜型指數好、適宜加工”的“涪優928”和適宜機收的“渝直80”等青菜頭新品種,建成世界最大最全青菜頭遺傳種質基因庫,與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簽約共建中國醬腌菜科技創新重點實驗室。從涪陵青菜頭種子選育、青菜頭種植、榨菜生產加工、榨菜附產物開發到產品銷售市場拓展,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化經營格局。
創新品牌營銷
傳承榨菜百年文化
涪陵榨菜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積淀了豐富的榨菜人文歷史文化。涪陵榨菜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國國家地理發布榨菜紀錄片《神奇的烏江榨菜》,揭開榨菜背后的神秘面紗。建設中國榨菜博物館、榨菜文化景觀區,持續向外輸出涪陵榨菜品牌文化。加大主流媒體宣傳力度,實施“中國味道”海外營銷,15篇圍繞涪陵榨菜區域公用品牌的深度稿件,在77家媒體平臺發布和傳播。在“今日頭條”創建“涪陵榨菜”“一日三餐 好好吃飯”兩個話題,總曝光量2.05億次,總發表話題討論條數9270條次。在中國智博會發布首個榨菜指數,以科技引領和文化傳承為主線,依托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對榨菜產業在生態發展、惠農增收、產業聚能、產品銷售、品牌輿情五個環節的十大指數,進行多維度分析,反映榨菜從種植、生產、流通到銷售的全產業鏈的實時情況,建立覆蓋榨菜全產業鏈的在線管理平臺。
依靠強有力的市場主體帶動和引領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將特色產業種植加工拓展至三產融合發展,在銷售渠道、產品創新、品牌打造等方面開展多元化布局,提高企業抗擊市場風險能力,不斷拓寬區域公用品牌發展路徑,是推動涪陵榨菜走向成功的關鍵。
(來源:《中國農業品牌創新發展案例(202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