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她們的青春在田野綻放
時間:2023-07-13 10:07:07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吳曉菁 字號:【

  她在大學主修視覺傳達設計,畢業后選擇返鄉創業,與父輩一起研究培育出高產的辣椒、西紅柿;她從高山走出,又返回高山,精心打理起父親的農場,種上高山茶、藍莓、水蜜桃;她癡迷花草,在一株株發財樹、綠蘿、綠寶樹、三角梅中尋找創業夢想……

  在福建省廈門市,有這么一群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得益于廈門市制定出臺的一系列支持農村創新創業政策,他們逆行歸鄉,活躍在田間地頭,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生力量,他們創新創業,挑起“金扁擔”,為廈門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的源泉活水。

  今天,我們走近多位在廈門鄉村創新創業的“新農人”,感受這股鄉村振興中的新鮮血液。巧合的是,這次采訪的“新農人”都是女性,她們在綠色田野上詮釋著“新女農人”的擔當,展示著鄉村新女性的獨特力量。

  “農二代”帶動村民一起富

  “我對農業有深深的情結,我會扎根農村發展農業,一直堅持下去。”

  走進廈門市同安區三秀山下的馨農豐家庭農場,大棚里,一株株綠油油的辣椒苗長勢喜人,李婷婷穿梭在密密麻麻的植株中,認真地“揪”出一片片老葉。“把老葉摘除,可以減少對植株養分的吸收……”她說,這是農場里經驗豐富的工人教她的。

  身材高挑、皮膚白皙的李婷婷在農場里很醒目,因為像她這般年輕的姑娘,沒有其他人。27歲的李婷婷四年前畢業于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第一眼看到她,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姑娘不應該出現在田間地頭。她也坦言,一些親戚、朋友也曾勸她:“為什么不找份‘體面’的工作?”

  對于職業的選擇,她其實有自己的考慮。“我在這里長大,從小就在山上到處跑,特別喜歡大自然,親手種下種子,然后看它們慢慢長大,這對我來說太神奇了。”她說,爸爸是種田的好手,小時候她在田里邊玩邊看,對農業生產也有了濃厚的興趣。畢業后的她回到家鄉,在父親的大力支持下辦起了家庭農場。

  雖然是“農二代”,但李婷婷之前沒有真正接觸過農業種植。為了盡快上手,她天天泡在大棚里,從最基本的農活干起,慢慢學習種植技術。一到周末,李婷婷還會把兩個孩子帶到農場里,“我在棚里干活,他們就在農場里玩,我希望把農業的種子種進孩子的心中。”她說道。

  農場要辦好,就要種植經濟效益高的農作物。為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她陸續引進了“亮劍79#”辣椒和“紅龍101”西紅柿等新品種。“這些品種產量高,口感好。”李婷婷說,和本地辣椒品種相比,她選擇的辣椒品種產量多了20%至30%,經濟效益提升了不少。此外,周邊種植戶種的西紅柿含糖量大多在12%至13%,她引進的西紅柿甜度可以達到15%至16%,更受市場歡迎。

  在農場壯大的過程中,李婷婷不忘帶動周邊村民一起“淘金”。她向周邊種植戶提供種苗,推廣優新品種,并手把手傳授種植技術,帶動了周邊76戶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種植。

  因為大學里學過視覺傳達設計的緣故,李婷婷希望依托“三產”融合實現農業效益提升。如今,她計劃在農場里增設小微盆景,形成農產品采摘、盆景展示、鄉村旅游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展望未來,她目標明確:“我對農業有深深的情結,我會扎根農村發展農業,一直堅持下去。”

  家鄉就是她的詩和遠方

  “新農人不能低頭種地,方方面面都要學,都得懂。”

  “這是鳳凰單樅,雖然價格高,但口感好……”在海拔千米的茶園里,高美玲指著一株株剛剛種下不久的小茶樹苗介紹,“這片茶樹苗是我剛剛從廣東潮州引入的新品種,村里還很少人種植。”

  走出大山,跳出農村,曾經是高美玲從小的夢想。2019年從江西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后,她當上了上班族。但幾個月后,她選擇逆行返鄉。“一開始回來只是被家鄉的好山好水吸引,但我越來越發現,鄉村也可以是年輕人開啟另一種生活的地方。”提起自己“新農人”的身份,她充滿自豪。

  回到家鄉后,高美玲創辦了家庭農場,取名“故里”,“我希望傳達身在家鄉的感情。”

  廈門同安區軍營村素有“高山村”之稱,很多村民種植茶葉,高美玲的農場同樣以種茶為主業。不過,身材嬌小的她一直尋求更大的發展。

  “茶葉遍地都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就要走差異化競爭之路。”她邀請村里的老茶農技術指導,對茶園進行了品種改良,堅持全程綠色環保生產。“我的茶葉品質高、味道好,大家喝了都說好。”

  不僅種茶葉,高美玲還“異想天開”在高山種起了藍莓。在藍莓種植基地里,一簇簇小小的藍莓花低調開放,花香沁人心脾。“這是兔眼藍莓,夏天的時候陸續成熟。”高美玲指著粉色的藍莓花說道。

  為了讓這80畝嬌貴的藍莓在高山上扎根,高美玲花了不少心思,改良土壤、人工除草、自花授粉、悉心培育……高山藍莓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一到夏天,很多市民和游客前來采摘。不僅銷售新鮮的藍莓,我們還嘗試藍莓深加工,制作藍莓果醬和藍莓酒,銷路很不錯。”她說。

  種茶葉、藍莓、水蜜桃……在外人看來,高美玲的農場“有聲有色”。但她卻認為遠遠不夠。她說:“新農人不能低頭種地,方方面面都要學,都得懂。”

  她將目光瞄向農旅融合發展。她發揮專業優勢精心設計包裝農產品,把茶葉推向更大的市場;她做起帶貨主播,讓農產品直達市民餐桌;她當起導游,組織親子制茶、采摘體驗活動,為父母經營的民宿吸引不少游客,也帶動農產品銷售……

  “返鄉創業是我人生最正確的選擇,現在的家鄉就是我的詩和遠方。”安安靜靜的高美玲依然像個學生,神色中透露著敢想、敢拼的韌勁,她堅定地說道:“現在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農業、農村會越來越好,農民的收入也會越來越高。”

  從發財樹上找到“致富經”

  “做農業不僅要有情懷,更要有新技術、新理念。”

  在擺滿了各種綠色植物的苗圃里,33歲的陳婷婷正在為一盆發財樹修剪,她不時俯身察看,手上都是泥土:“看,這盆發財樹的造型,隨著擺放角度的不同,可以呈現不同的造型,一盆多景。”

  作為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陳婷婷2012年畢業的時候到一個苗圃實習。實習過后,她有了創業建苗圃的想法。2015年,她開始第一次創業,可沒想到,次年的“莫蘭蒂”臺風把剛剛搭好的大棚全部吹翻了,所有的投入化為烏有。第二次創業,她吸取教訓,搭建新型大棚,一旦遇到臺風季,可以快速收起,減少損失。

  如今,陳婷婷是廈門集美區百芳園花卉苗木合作社負責人,她的苗圃就建在家鄉——集美區田頭村。從發財樹到綠蘿、三角梅、綠寶樹……她種起了流行的室內外花草和苗木。修剪、整形……她每天都會穿梭在苗圃內觀察綠植的長勢,并把它們加工成各種藝術造型的樁景和盆景。

  陳婷婷還創新模式,向一些單位出租綠植。她說:“現在有30多家單位向我們租賃花卉綠植,這些單位的員工在周末、節假日也經常來苗圃休閑體驗,一舉兩得。”

  整日待在苗圃里與綠植為伴,陳婷婷的身上總是泥土蒙塵,她伸出手臂笑著說,“經常和苗木、工具打交道,有時候都不知道手上又多了一道傷口,不過我已經習慣了。”

  在苗圃里,陳婷婷總會放上幾本書。剛拿到中級插花花藝師證書的她說:“做農業不僅要有情懷,更要有新技術、新理念,要不停地學習。”她計劃著今年重回母校,參加新型職業農民相關培訓。

  從農村走出,最后又回到農村,陳婷婷在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大棚里的枝枝蔓蔓間,找到了最佳的結合點,從農業的“門外漢”變成了合作社的“主心骨”。她說:“這里是我的家鄉,我想在離家近的地方做農業,不僅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也能帶動更多村民就業。”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