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湛江:種業“硅谷”崛起 藍色牧場振“芯”
時間:2023-07-13 10:09:08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林露 方怡 孫誠志 趙軍 字號:【

  引種車間、親蝦培養池、營養車間……廣東湛江東海島上,坐落著我國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親本選育基地。這里是國家863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由其培育的南美白對蝦新品種,填補了國內自主選育南美白對蝦種蝦的空白,讓對蝦得以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倉廩實,看深海。落實糧食安全戰略、踐行大食物觀,廣闊的海洋為湛江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而種苗則是保障“藍色糧倉”的“芯片”。作為全國現代化海洋牧場先行示范市、廣東發展海洋牧場的主戰場,實現“藏糧于海”,湛江正當其時。

  經過多年的沉淀,湛江現有水產種苗場480多家,各類水產種苗年產量2000多億尾;擁有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中心1家,國家級良種場2家,省級良種場16家,經農業農村部審定的湛江南美白對蝦新品種占全國的50%。66個水產品種人工繁育技術投入生產應用,其中淡水20個,兩棲類5個,海水41個,育、繁、推一體化良種體系形成,種質資源“卡脖子”問題得到緩解,水產種業“硅谷”初步形成。

  破解種蝦“卡脖子”問題

  種業強則農業強,種業興則農業興。在湛江,關于種業的故事,要從對蝦說起。

  20世紀90年代末期,受白斑綜合癥病毒影響,我國傳統對蝦養殖業遭受嚴重打擊,產量一度從1992年的22萬噸下滑到1997年的6萬多噸。這時,南美白對蝦為產業帶來了新希望。1998年南美白對蝦在湛江試養成功,我國對蝦養殖中心開始由北往南移。

  問題卻隨之而來。南美白對蝦的種質資源長期依賴國外進口。當養殖規模擴大時,種蝦價格不斷上漲,經營成本大大增加,育種技術關卡成了橫亙在對蝦產業發展道路上的難題。

  為了打好這場種業翻身仗,2002年,科技部、農業部把對蝦抗病毒選育的工作納入了國家“863”計劃,成立國家“863”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開展南美白對蝦、海水魚等育種研發工作。

  基地與中山大學聯合,率先開展南美白對蝦的選育研究工作。歷史性的一躍在2011年到來——歷經近十年的摸索,基地選育出國內認定的第一個南美白對蝦抗病新品種“中興1號”,突破種蝦受制于國外的“卡脖子”難題。

  如今,該基地有親本選育養殖池150畝,育苗水體2萬立方米,是集種苗、水產飼料、養殖、動保為一體的綜合研發平臺,主要品種包括南美白對蝦,紅螯螯蝦、金鯧魚、石斑魚、軍曹魚、馬友魚等。其中,年選育對蝦親蝦10萬對,蝦苗80億尾,是我國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親本選育基地。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企業紛紛行動——

  海茂種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科研攻關,于2010年繁育出“中科1號”。2015年,海茂種業集團全面與PRIMO親蝦公司合作,2016年首次引進適合粗養模式的高抗品系南美白對蝦。

  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對蝦良種創制研究中心與外國育種專家團隊共同建設了南美白對蝦、高產能、無特定病原(SPF)種蝦培育中心,目前已構建選育基礎群體203個,形成了良好的南美白對蝦良種選育流程體系。

  去年,湛江海興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培育的“海興農3號”和海茂種業集團等單位培育的南美白對蝦“海茂1號”通過審定,為湛江再添兩個南美白對蝦新品種。

  如今,湛江實現“哪里有對蝦養殖,哪里就有湛江蝦苗”。種業的興旺帶動對蝦養殖產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對蝦種苗產量、養殖面積、養殖產量、飼料產量、加工規模、出口量和交易額七項指標全國第一的成就。湛江登上“中國對蝦之都”的寶座,全國十條蝦中,就有六條來自湛江。

  突破魚類人工繁殖技術

  湛江水產發展的基礎好,發展空間大,20世紀90年代起,陸續突破了不少魚類的人工繁殖技術,技術相對比較成熟。

  近年來,通過水產良種工程建設,湛江大幅改善了水產良種保種、選育和繁育基礎設施,為水產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工作創造了重要的基礎條件,水產良種供應的數量和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湛江年培育石斑魚苗0.76億尾、金鯧魚苗1.21億尾、軍曹魚苗220萬尾、南美白對蝦苗1700億尾、扇貝等貝類種苗16.28億粒。

  湛江系統開發和利用漁業種質資源,一方面優選具有發展潛質的名優新品種,如海水重要養殖經濟魚類石斑魚類、鯛科魚類、軍曹魚、卵形鯧鲹,東風螺、方格星蟲、糙海參等;另一方面,引進國外優良養殖種類,成就新產業,現已形成產業規模的水產種業有南美白對蝦、石斑魚類、卵形鯧鲹、扇貝、貝類、珍珠、羅非魚等,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去年6月,高體鰤健康養殖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解決長期以來高體鰤養殖依賴野生苗的問題。高體鰤俗名章紅魚,其苗種每公斤市場價格突破百元,在全球水產市場具有很高的潛在價值。此前,由于高體鰤苗種基本來源于野生捕撈,存在種質資源衰退風險。

  “高體鰤產業化人工育苗技術的成功研制,是響應國家打贏種業翻身仗,打造‘藍色糧倉’號召的具體舉措,將為我國深遠海養殖提供良好的養殖品種,經濟效益可觀。”湛江灣實驗室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春華表示。

  在雷州市北和鎮調羅村一角,這里正在建設的是占地150畝的廣東藍糧種業有限公司基地,設計年生產海水魚苗6000萬尾。

  藍糧種業是一家專業從事集親魚、魚卵、魚苗和成品魚于一體的海水養殖全產業鏈企業,常年培育金鯧魚、海鱺、珍珠龍膽、三刀、紅友、龍膽、老虎斑等30多種海水魚卵和苗種。

  其中,“藍糧1號”金鯧品系是該企業的優質產品。此前,藍糧種業與海南大學合作,從南海豐富的金鯧種質資源中,采用群體選育、家系選育技術和分子輔助育種技術,選育4代,培育出“藍糧1號”,選育品系平均生長速度較對照組快20%。

  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海水魚良種場

  去年,由廣東海洋大學牽頭實施的廣東省南美白對蝦現代種業產業園入選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這也是全國首個省級水產種業功能性現代農業產業園。

  該產業園以種業水產為突破口,重點解決種業問題。根據產業園規劃,到2023年,實施主體的種業產值達到1.5億元,年生產自主選育親本數量在30萬尾以上,培育苗種數量超過1000億尾,良種覆蓋率超過養殖面積的90%。

  “種業跟產業發展緊密相關,整個產業鏈條里,種業是源頭。養殖要有良種和良法,才能得到好的水產品,所以最開始一定要有好的種。”廣東海洋大學副教授湯保貴介紹,種業發展非一日之功,不是某家企業或某所高校就能夠單獨完成的,而是需要整個產業的協作。

  在湛江,學界和業界早已達成合作的共識。近年來,相關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深化合作,帶動水產種業發展,支撐水產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粵西首個省級實驗室——湛江灣實驗室在優質魚種育繁推方面進行研究,突破鮸魚、高體鰤等魚種的育種與養殖關鍵技術,正以卵形鯧鲹、石斑魚等南海“藍糧”品種為對象,制定技術集成及應用方案,開展養殖標準化與產業化應用。

  今年1月,湛江在企第一個廣東省院士工作站——林浩然院士工作站落戶海威集團。海威集團育有石斑魚和卵形鯧鲹等重要海水魚類的多個選育基礎群體。院士工作站的成立,能依托廣東省豐富的海洋資源開展更多研究工作,直面海水魚苗種培育、優良種質創制關鍵技術問題的同時,也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的直接轉化。

  海威集團董事長劉定介紹,院士工作站團隊有三十人左右,下設專門研究魚、蝦、海馬的團隊。“院士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們主要針對深遠海退化品種進行選育、研發,目前石斑魚、南美白對蝦新品種選育進展順利,今年下半年小范圍進行試養推廣,如果年底能達到預計目標,明年就能大量推廣。”劉定表示。

  日前,湛江全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推進會召開,會議要求強化科技創新,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強優質品種培育,重點抓住種業“芯片”這個核心,強化水產種業技術攻關,開展適合深遠海養殖的海水魚選育種與種苗規?;庇?,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海水魚良種場,培育一批國家級水產種業龍頭企業。

  有自然稟賦,有政策支持,有科研推動,湛江水產種業正迎來新的春天。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