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金融業如何進一步提升金融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值得關注。筆者注意到,近來,多家銀行提出了支持鄉村振興的具體方案和創新舉措,例如建設農村信用體系破解鄉村金融難題,上線衛星遙感應用系統賦能鄉村金融應用場景等等。通過科技的賦能,銀行以信用建設切入農村市場,以產業鏈開發為脈絡,持續構建數字化轉型、平臺渠道、風險管控體系等支持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
科技賦能精準授信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發展,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為支持農村產業發展,銀行不斷創新金融科技,提高精準授信的能力。
“在支持鄉村振興方面,銀行業需要重點圍繞農村產業化發展、鄉村基礎設施等方面發力。在支持農村產業發展過程中,銀行需要圍繞特色產業或者方便實現規模化發展的產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同步做好金融服務,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更加穩定,從而更好地管理風險。”郵儲銀行戰略研究部婁飛鵬表示。
近年來,通過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依托科技力量優化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金融服務數字化創新應用持續涌現,不斷為鄉村振興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近日,筆者從興業銀行了解到,該行聯合旗下子公司興業數金研發的衛星遙感應用系統正式上線,應用衛星遙感技術賦能種植和林業碳匯等業務,提升服務涉農經濟主體能力。
長期以來,盡調耗時長、成本高、風險難評估、資產難測繪等難點制約著農村金融服務,金融科技提供了破題之道。
據興業銀行方面介紹,衛星遙感應用系統是該行對衛星遙感技術應用的首次探索,通過引入衛星遙感“新數據”,結合政府以及行業等多方數據,探索實現對農作物品類、種植面積、長勢情況等有效識別,建立農作物種植畫像,逐步完善農作物資產評估與風險預警機制,為種植產業精準授信提供了科技支撐。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是鐵觀音的主要產區之一,全域有茶企4萬多家,茶農20萬戶,茶葉種植總面積63萬畝。最遠的茶園距離興業銀行支行網點近200公里,驅車往返超過4小時。而通過衛星遙感應用系統,業務人員能夠快速識別茶園地塊,同時可根據種植面積、種植適宜性、種植穩定性、歷史風險以及產量預估等信息,精準開展金融服務,并實現貸中、貸后線上實時監測,金融服務效率提升。
“我行將持續加快完善衛星遙感應用系統各項功能,連接更加豐富的多元生態應用場景,助力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興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支持區域重點行業也是銀行助力鄉村振興的抓手。保障糧食安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筆者從興業銀行了解到,該行將金融產品及服務引入糧食生產、收購、加工、倉儲、流通等各環節,支持農村糧食產生銷售,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此外,金融產品及服務方式的創新可以激發農村產業的活力。筆者從浙商銀行了解到,浙商銀行打造山區26縣云端購物節,線上直播帶貨。還結合山區26縣實際,聯合金融顧問深入田間地頭,“一縣一策”“一業一品”研究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在服務的過程中,浙商銀行發現,山區特色農產品雖物美價廉,但往往受環境因素制約而影響銷路。對此,該行依托數字化轉型,從融資端到銷售端給予農村產業全鏈條的支持。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鄉村振興、重大項目等領域投資持續擴大將帶來業務空間。持續推動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投資既是短期內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也是夯實中長期經濟發展基礎的重要途徑。”
平臺聯動防控風險
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8.5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比上年末高2.8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5.46萬億元,同比多增1.46萬億元。
但農村金融服務存在成本相對高、風險相對大、周期相對長、識別扶持主體相對較難、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為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興業銀行探索了“科技特派員”制度。科技特派員制度首創于福建,發源于南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大力倡導推動的一項重要農業農村工作機制創新。一直以來,興業銀行持續探索“科特派+金融”鄉村振興新路徑,在福建省內建立100多名人員的科特派金融服務團隊,打通福建“金服云”平臺和福建省科技特派員服務云平臺,開設“科技特派員金融服務專區”,創設“科特派金融服務專案”,目前已為福建省內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或服務的企業提供融資余額超100億元。
據了解,興業銀行“科特派”金融服務專案旨在幫助科技特派員推薦的自然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企業等融資需求群體快速獲得金融支持,只要是符合條件的科技特派員推薦的企業,可獲得不超過300萬元的信用貸款額度,促進富民強村,助力鄉村振興。
長期以來金融機構對農村地區“不敢貸”“不愿貸”的根源,還在于農民屬于征信白戶,無法辨別其誠信意識與還款意愿,以致大概率造成逾期不良風險。
2022年4月,銀保監會曾發布《關于2022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銀保監局積極推動轄內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平臺建設,加強部門間信用數據共享,健全農村信用體系。
在2022年11月舉辦的“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工程師徐朝輝表示,該行依托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三農金融數據中臺,創新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賦能鄉村產業創新發展。
筆者從江蘇銀行了解到,該行參與地方政府信息數據平臺建設,如豐縣大數據平臺、常州農村經濟主體信息采集平臺、淮安陽光扶貧系統、宿遷陽光采購平臺等,通過基礎數據采集、智能模型搭建、農產品市場走勢跟蹤、產業分析研判等環節,打造銀行掌上三農智慧服務平臺。此平臺不僅提供集開戶、結算、信貸、消費、財富管理等于一體的無接觸金融服務,還進一步拓展農產品代銷、農資農技撮合、產業招商等非金融特色增值服務。
江蘇銀行表示,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形成基礎信息和數據。與農業農村部新農直報系統進行信息數據直連,實現與省農擔公司全流程信息交互。收集整合農企農戶生產、經營、銷售、利稅、征信等信息,多方接入工商、司法、征信、農業農村部、擔保公司和保險公司的數據,建立健全涉農小微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并在此基礎上對農企農戶進行分類評級、精準畫像,實時掌握農企農戶生產經營、資金需求情況,有效提高了對廣大涉農客戶特別是“首貸戶”的金融服務效率。
在農村發展金融科技仍要注意風險防控,并進行實時監管。江蘇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我行運用大數據、智能風控等技術,構建數據驅動的信用評價、風險評估、營銷定價等管理體系,通過綜合、高效、穩健的金融配套服務,為鄉村振興重點領域保駕護航。”
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