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立足“沃土增輝”服務品牌,大力實施“質量興農”戰略,緊扣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戰略定位,以牢牢把握農業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以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建設為引領,堅持提標準、建基地,強隊伍、抓監管,繪圖譜、重推行,不斷推動質量農業取得新成效。
提標準 建基地
推動農產品質量穩步提升
時代發展呼喚“標準先行”,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制定嚴格的生產標準即是抓好質量農業的前提基礎,為此,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結合玉米大豆大壟栽培、薄層黑土深松改良技術規程、鮮食玉米綠色生產種植技術規程和加工技術規范等內容,于2023年新制修訂地方標準4項,已累計制定農業地方標準15項。同時,圍繞新修訂《農安法》有關規定,大力完善銜接機制,推進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齊齊哈爾市農業農村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聯合下發《進一步加快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工作的通知》,規范了承諾達標合格證開具、查驗制度。而在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上,積極推進畜禽養殖標準轉化,推廣、應用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通過基地創建帶動畜禽養殖標準化生產,促進現代農牧業穩步發展。目前,全市已累計創建國家級畜禽養殖場標準化示范場34家,其中2家規模養殖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在推行標準化生產上,也以標準化基地為依托,組織開展編制一套簡明適用的標準宣貫材料、組建一支根植基層的標準專家服務隊伍、組織一場有實際效果的觀摩培訓活動、認證一批綠色農產品標識的“四個一”貫標活動,不斷優化標準體系,提升標準實施水平。目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兩品一標”數量已達595個。
強隊伍 抓監管
保障農產品質量健康發展
監管體系是抓好質量農業必不可少的措施。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在網格化監管、投入品監管、農資市場監管、原料基地監管等各環節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和管理,以此形成對農產品質量的強力保障。其中,重點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通過監管對象清單化、監管人員職責明晰化,把監管長線延伸到村屯。目前,全市擁有農安監管員、協管員、企業內控員隊伍5000余人;實施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和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嚴格執行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生產和使用規定,開展定期不定期監督抽查,統計顯示,2023年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4萬余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主體5350家次,監督抽查454批次,抽檢樣品合格率100%,治理成效明顯;持續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嚴格落實事前審批備案、日常監督檢查和產品抽檢把關等監管制度,通過交叉互檢,推動農資質量穩步提升,有力保障了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增產;按照“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總體定位狠抓基地建設,依托農業大數據平臺,組織開展“綠風”專項行動,切實提高綠色食品基地整體質量。目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擁有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積1366萬畝,基地面積位列全省地市第一,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3個。
繪圖譜 重推行
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線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持續穩定是質量農業最為有力的支撐。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由市級檢測中心統籌,將全市6家農產品檢測機構和120名專業技術人員按照16個縣(市)區的農產品基地面積和企業數量,科學優化設備、人才等要素資源,切實提升農產品檢測能力,并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和專項監測工作統籌協調能力,織牢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網絡,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逐年提高。同時,依托克東縣、甘南縣等試點縣,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技術手段,實現了農產品“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的質量安全追溯,2023年開具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電子合格證3000批次。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還承辦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釋義暨黑龍江省達標合格證農產品亮證行動培訓會議,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達標合格農產品主動“亮證”活動,不斷將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引向深入,形成生產者主動開具、消費者主動查看,社會共治共享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良好氛圍。目前,全市已開具合格證4萬余張,帶證上市農畜產品達5萬余噸,筑牢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道防線,守護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