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7年4月到上海農科院引種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等食用菌母種,張繼仁便一邊學習相關書籍,一邊在實踐中探索,潛心研究試種,解決了生產上一個又一個問題,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新的成績,在2018年獲得了浙江省龍泉市食用菌行業突出貢獻獎。
1978年10月上旬,張繼仁在南窖公社下窖大隊經過科學試驗,發現浸水催菇可以增加產量,培育出了段木香菇高產樣板。當年10月底大隊全面推廣后,到11月上旬出菇,長勢很好。這個成果引起龍泉科委和麗水地區科委的重視。1979年11月13日,麗水地區和龍泉科委還在南窖公社召開了麗水地區菌種人工種植段木香菇現場會。會后,段木黑木耳、茯苓等菌種也引起政府和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幾年來對段木香菇、木耳、茯苓等發展有較大推動作用。
過去,張繼仁曾幾經挫折,但張繼仁用事實說話,將自己的全部技術都貢獻出來,向廣大生產專業戶提供技術服務。從1978年到1989年后,發展菌棒香菇、黑木耳,提高了食用菌資源利用。20世紀90年代,食用菌在農村得到發展,超過70%的農戶都在做食用菌,成為了農村農民主要經濟來源。
1989年,張繼仁開始試種段木靈芝,最初張繼仁以生料種植,可惜失敗了。1992年張繼仁開始嘗試靈芝段木熟料種植,取得成功。于是張繼仁將其進行推廣示范,他的野生短段木熟料種植靈芝技術也于1996年獲得了龍泉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5年,納富特公司負責人陳其和聯系到張繼仁,由他牽頭引進日本靈芝新品種,同時引進日本POLO契約農場客商。張繼仁將下窖村、山灣等地段作為日本靈芝基地,進行研究培育。接下來連續幾年,日本客商都陸續到基地觀摩學習,同時拍攝錄制靈芝生產全過程影片以供研究。靈芝也推廣到白角、豐井、白水、寶溪、住龍、巖樟、蒲城、遂昌、松陽等地。而農戶們的靈芝產品,也由陳其和收購并銷往日本、韓國,農戶們也因此提高了經濟收入。1997年,張繼仁獲得了“麗水地區食用菌先進生產者”稱號。而八都鎮南窖菌種場也被授予“1999年度龍泉先進菌種場”。
多年以來,張繼仁積極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合作自主選育了“龍芝1號”和“龍芝2號”,也從上海農科院前后成功引入了“滬農靈芝1號”和“滬農靈芝4號”等優良品種。新品種的推廣,有效增加了農民收益,大大提高了農民積極性,推動了食用菌產業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