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龍泉市靈芝起源于宋,盛產于當代,1000多年來,龍泉農民依托優越的地理生態氣候條件,傳承了林下“埋土法”種植靈芝技術,并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發展了獨具龍泉特色的林下原生態靈芝種植、大棚設施化靈芝種植、還原段木靈芝工廠化生產等三項技術。這三項技術成了龍泉人民的獨門絕技,不僅在龍泉本地廣泛應用,通過3000多人的靈芝隊伍,將龍泉繁育的菌種、生產技術、機械傳播到全國15個省市,年創一產產值7億元。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在2016年第三屆中國(龍泉)靈芝大會期間,到龍泉市蘭巨梅地野生靈芝谷,贊譽“龍泉人民創造的林下種植原生態靈芝在全國、全世界屬獨一份”。
林下原生態靈芝種植法
發展歷程: 起源于宋代,北宋龍泉籍宰相何執中詩詞《同太沖吳真人游芝山》,描寫的就是龍泉市宋代林下靈芝繁榮生動的畫面。1000多年前,龍泉芝農合理利用闊葉木發展靈芝產業,發明了段木靈芝“埋土法”原生態種植方法,并通過家庭、師帶徒口耳相傳等方式傳承至今。2011年龍泉菌師項永年借鑒大棚設施化熟料種植和“埋土法”原生態種植技術的經驗,改長段木生料培養基為短段木熟料培養基,改砍花勻漿播種為截面覆蓋菌種。發明了野外赤芝竹腦種植方法、準野生紫靈芝種植工藝和準野生樹舌靈芝種植方法,并創建了占地面積500畝的項永年準野生靈芝谷,向龍泉市蘭巨鄉、錦溪鎮、巖樟鄉等地全面推廣,全市林下原生態靈芝面積達到3000多畝。
工藝流程:林地選擇→樹木間伐→截段→裝袋→滅菌→冷卻→接種→棚內養菌→運輸上山→覆土→出芝管理→孢子粉采收。
種植要點:選取坡度45度以下,近水源,遮蔭度為三分陰七分陽的林地作為芝場;選取近芝場的田地搭建養菌棚,前期制棒、接種、養菌等工藝在田間設施化大棚內完成,菌棒成熟后,選擇晴天或陰天將成熟的靈芝菌棒運至芝場,將已發好菌的菌木埋在地下,菌木通過吸收土壤中的礦物質微量元素,菌絲不斷生長扭結成子實體原基,子實體原基在林下光、溫、濕、氣因子的協同作用下,生長成熟,菌絲體吸收樹木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合成自身所需的營養物質,并放出二氧化碳供樹木光合作用,促進森林蓄積量的增加;種植靈芝后的菌木就地還山,通過微生物的分解,為樹木生長提供養分,形成氣、物的循環利用。
優點:林下原生態靈芝種植技術具有不與農爭時,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森林爭資源的優點,系統中的營養物質、周而復始地循環利用,植物、動物、微生物構建了和諧共生的循環系統,形成了農業生產有機融合的山地農林復合生產系統,打造了森林、村落和河流相互協同、結構合理的土地利用類型和生態景觀。
大棚設施化段木靈芝種植法
發展歷程:1987年,龍泉市食用菌專家楊久根在上海市師范學院楊慶堯教授的指導下,與龍泉縣科委陳高忠、童寶才等人摸索研究靈芝種植技術,在水南城郊區探索室內木屑瓶栽靈芝,獲得成功。1988年,在茶坦村研究木屑壓塊大田種植試驗取得成功。1989年在八都鎮高浦村利用當地的林木資源研究人工準野生段木種植靈芝技術,并獲得了成功。1991年2月從福建省閩江真菌研究所引進靈芝短段木熟料種植技術。1992年在寶溪鄉進行產業化種植示范,龍泉市科協與寶溪鄉政府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當年種植段木1200立方米,產靈芝10噸,是龍泉歷史上第一批產業化人工種植靈芝。1996年,龍泉人李朝謙與福州市農科院陳體強合作開始采集靈芝孢子粉,開啟段木靈芝孢子粉采集的先河,當時采集方法比較簡單,在靈芝采收前夕,用一把刷子,一個灼子將積在菌蓋上的孢子粉刷下,采集到的孢子粉只有靈芝總產量的2%?3%。1999年發布實施了浙江省龍泉市地方標準DB332502/TO11.1-1999《披云靈芝》商品芝、菌種、種植技術、主要病蟲害防治和干制貯藏五部分標準,對靈芝從生產到采收全過程的生產進行了規范,2003年9月17日對《披云靈芝》系列標準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01年,孢子粉扎袋套筒試驗成功,收粉到的孢子粉產量高、純度高、顆粒飽滿,農戶收集效益高,從此孢子粉生產、加工、銷售的隊伍越來越大,生產靈芝的效益越來越好。2003年獲創新成果鑒定,2004年列入國家計劃推廣。2008年6月6日發布了DB331181/TO17.1-2008《龍泉靈芝》菌種、生產技術規程、質量衛生要求、靈芝孢子粉四部分的標準。3000多人組成的靈芝生產銷售隊伍,帶著龍泉的菌種、龍泉的技術、龍泉的機械設備奔赴四川、陜西等全國15個省市發展段木靈芝生產,又將靈芝和靈芝孢子粉帶回龍泉銷售加工。這種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短段木靈芝種植模式迅速在全國推廣,占全國段木靈芝生產量的60%。
工藝流程:樹種選擇→砍伐→截段→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養→脫袋→埋木→出芝→出芝管理→扎袋套筒→孢子粉培育管理→采收→干燥→過篩→包裝→貯藏。
優點:大棚設施化種植靈芝通過大棚調控棚內的遮蔭度、溫、濕、氣條件,創造靈芝生長的適宜條件,使用熟料短段木種植靈芝,種一年,收獲兩年,可提高生物學轉化率,每畝種植菌木20立方米,畝產干孢子粉750千克,產干靈芝600千克,畝產值可達12?15萬元,畝凈產值可達6?9萬元,靈芝的產量、質量和效益高,抗自然風險能力相對較強。與還原段木靈芝工廠化生產法相比,可節約固定資產投資,可實現規模化種植。靈芝孢子粉扎袋套筒收集,孢子粉產量高、純度高。
還原段木靈芝工廠化生產法
發展歷程:位于龍泉市境內的浙江雙益菇業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之一,在公司董事長葉圣益的帶領下,于2016年開始探索還原段木靈芝的工廠化種植,于2018年產業化應用于生產。
工藝流程: 液體菌種
↓
木屑粉碎→培養基配比→機械制袋→高壓滅菌→冷卻→接種→智能室養菌→上架→割袋→出芝管理→無紡布收集→孢子粉培育管理→采收→干燥→過篩→包裝→貯藏。
種植要點:自行研制智能化廠房和旋轉菇架,改原先段木培養基為闊葉木屑為主的還原段木,融合機械制包、液體菌種技術,應用自主研發的可旋轉立體菇架以及環控設備,模擬靈芝最適宜的生長條件,根據靈芝生物學特性,調節各生產階段的光溫濕氣條件,進行出芝管理,當靈芝白色生長圈消失,套上無紡布收集孢子粉。
優點:還原段木靈芝工廠化生產改原木培養基為還原段木培養基,改地下埋土法為層架式種植,改傳統的大棚調節為智能化廠房調節環境因子,隔絕了重金屬、農殘、病蟲從土壤侵入的途徑;創造了靈芝生長最適宜的環境,縮短了生長周期,年復種次數達到2次,實現了免覆土、控溫控濕和均一性出芝產粉,顛覆了傳統覆土生產方式,克服了連作障礙和產品安全風險,土地利用率提高8倍,畝均產量是大棚種植模式的6倍,三萜、多糖有效成分優于常規。還原段木靈芝工廠化生產技術是對傳統靈芝埋土法、熟料短段木種植法的傳承與創新,系國內首創。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