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龍泉市地處浙西南浙閩邊境,是國家公園理念萌發地,全國生態第一市,山為長三角之巔,水為三江之源,被譽為“中國天然氧吧”,素有“浙江林海”之稱。龍泉氣候多樣、晝夜溫差大,山地資源豐富、垂直差異明顯,土壤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養分充足,好山好水好氣候造就了龍泉靈芝子實體朵形圓整、波紋精美、結構致密、孢子飽滿、有效成分高等優異品質。
龍泉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采用現代化技術人工種植靈芝。優越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產業格局等優勢為龍泉靈芝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近年來,主要做好五個“聚力”,推動龍泉靈芝產業高質量發展。
聚力項目支撐,夯實基礎促轉型。依托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支持龍泉市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工作方案》、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支持龍泉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函》《龍泉市關于推進靈芝、鐵皮石斛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扶持,動態謀劃靈芝產業“一庫兩清單”,通過浙江省級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示范建設、現代農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浙八味”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浙江省食藥用菌種質資源庫建設等項目的實施,5年累計爭取上級財政資金8500余萬元,建成了龍泉市食藥用菌研究所、靈芝菌種繁育中心、靈芝精深加工園、靈芝標準化示范園和質量安全體系等公共服務項目,完善了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靈芝一二三產提升發展。
聚力裝備創新,突破瓶頸謀發展。通過《靈芝工廠化生產示范》等重大技術協同攻關項目實施,成功研發靈芝工廠化生產等技術,建成全國首個可旋轉立體床架種植靈芝的靈芝工廠化生產基地,龍泉市高品質靈芝工廠化生產技術入選2023年全省農業“雙強”十大成果。該模式融合機械制包和液體菌種應用等技術,菌包成活率高達99.9%;培養基以木屑替代段木種植靈芝,解決了木材資源短缺問題;通過智能化調控,模擬靈芝最適宜生長的條件,使靈芝在完全可控的環境中生長,縮短了生長周期,年復種次數2次;實現了免覆土、控溫控濕和均一性出芝產粉,提高了生物轉化率,顛覆了傳統覆土生產方式,克服了連作障礙和產品安全風險,土地利用率提高8倍,畝均產量是大棚種植模式的6倍。
聚力科技賦能,創新模式助提產。堅持市校合作與科技創新,與上海農科院等科研院校保持深度合作,開展靈芝新品種引育推廣和新技術攻關,引進推廣了滬農靈芝1號、4號等新品種,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發揮龍泉市食藥用菌研究所作為浙江省食用菌創新技術團隊成員單位的優勢,承擔省級農業“雙強”攻堅試點項目1個、省級科研項目13個,累計選育靈芝新品種2個,靈芝孢子粉扎袋套筒收集技術等10余項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創靈芝孢子粉單位產量最高和采集技術世界紀錄。在龍泉靈芝科創平臺高標準建成共享實驗室,實現“龍泉靈芝龍泉檢”。發布實施了《地理標志產品 龍泉靈芝》《地理標志產品 龍泉靈芝孢子粉》兩個麗水市級地方標準,實現了浙江省地理標志產品市級地方標準“零的突破”。
聚力主體培育,強化服務促增收。積極探索“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成立食用菌產業農合聯,培育集靈芝等食藥用菌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8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4家)、省級示范性農民合作社1家、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3家,形成全產業鏈服務體系。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累計創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8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家。提檔升級塆頭區塊農產品加工園區,11家靈芝加工、銷售企業入駐園區,鼓勵企業與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院校合作,深入開展靈芝精深加工產品研發,研制成功靈芝孢子油、靈芝破壁孢子粉膠囊等精深加工產品30余款,獲國食健字批文8個、保健品備案憑證39個、中藥飲片藥品GMP認證2家,連續多年獲評全國農交會農產品金獎和省農博會優質農產品金獎。開發靈芝咖啡、壓片糖果等靈芝食藥物質產品8個,順利推動靈芝列入國家食藥物質目錄。
聚力品牌建設,拓寬市場增效益。成功舉辦四屆中國(龍泉)靈芝大會,開展產業發展論壇等活動,持續擦亮中華靈芝第一鄉等“國字號”金名片。2023年,龍泉靈芝品牌價值以61.17億元(含龍泉靈芝孢子粉19.09億元),連續兩年位列中國靈芝類區域品牌價值排行榜第一。龍泉靈芝入選浙江省名優土特產“百品榜”和浙江省級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名單。培育靈芝等食藥用菌銷售隊伍3000余人,依托浙閩贛食用菌交易中心集散優勢,將龍泉靈芝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國內各大城市。持續壯大“龍泉菌師”等人才品牌,培養輸送龍泉農師3000余名(從中擇優選拔培養“龍泉菌師”142名),赴中西部地區推廣靈芝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
未來幾年,龍泉將以靈芝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實施“五大工程”,推動靈芝產業向品質化、精細化、特色化、融合化發展,提升打造中國道地靈芝核心產區。
一是實施種質優育工程。從建立種質資源庫、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創新菌種生產模式等方面入手,建立浙江省藥用菌種質資源庫,完善菌種引繁推體系,開展種質資源調查評價和野生種質資源保護,促進靈芝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強化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推進菌種場標準化、機械化、數字化提升,提高良種覆蓋率和保障供應能力。示范推廣靈芝液體菌種數字化生產應用技術,推廣“菌段工廠化集中生產+農戶大田分散出芝”模式。
二是實施綠色強基工程。推廣應用靈芝連續種植技術,提升靈芝設施化種植大棚、干制設施設備和基地配套設施。推廣數字化應用技術,加強設備研發,示范應用靈芝段木切割機、高效滅菌柜等實用新型設備,普及應用溫、濕度檢測記錄儀等實用設備,提升靈芝菌段機械化加工和數字化管控水平。規范土壤消毒、病蟲害安全防治技術,鼓勵靈芝種植基地開展認證認可,加強原料種植基地監管和風險監測,切實保障靈芝及靈芝孢子粉原料質量與安全。
三是實施強企提質工程。扶優做強鏈主型企業,加強精深加工產品研發,促進產品結構多元化,提高靈芝及靈芝孢子粉系列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占有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扶持企業做強做大。引導企業建立“產學研”中心,重點提升標準制訂、產品研發、產品檢測等能力,切實加快靈芝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全面規范產業有序發展,從推動建設交易中心、開展標準化生產、整治市場經營等方面著手,大力促進產業鏈與產業主體品質化“雙提升”。
四是實施創新賦能工程。積極引進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建立“崗位科學家+綜合試驗站+食用菌研究所+產業農技員”和“博士碩士工作站+綜合試驗站+產業農技員”的梯次人才隊伍。圍繞“三支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懂種植、精加工、會營銷的創新型產業發展隊伍。認真開展龍泉靈芝種植系統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積極開展生態保護、理論研究、傳承保護等方面行動,努力把龍泉靈芝種植系統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五是實施品牌推廣工程。持續擦亮“龍泉靈芝”品牌,致力做好靈芝文化的“深化、物化、轉化”文章,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靈芝產業邁向特色化、融合化、品牌化。充分釋放農文旅融合疊加效應,舉辦以靈芝為主題的系列鄉村文化漫游活動,在國家公園周邊、甌江山水詩路沿線組團打造、提升一批產業融合示范基地、精品主題,民宿、旅游地商品,以點帶面發展一批精品靈芝游線路,推動靈芝產業跨業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