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獨有的地域特征,讓花卉苗木產業在這里有著天然的生長環境,也讓清流這座隱藏在山區里的小縣城,成為臺灣農林產業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在清流臺創園所有的產業中,茶產業是不可缺少的一項。2011年,臺胞鄧國光扎根清流,種植東方美人茶,并與清流本土企業深耕合作,帶動清流茶產業破繭而出,讓過去的“石窩窩”變成了如今的“金窩窩”。
在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賴坊鎮的東方美人茶葉基地里,每年清明雨后,數百畝茶樹顯得格外青翠欲滴,生機盎然。清晨,漫步在鄉野茶園,霧氣漸漸蒸發,一片片茶園逐漸顯現。如今,這座茶葉基地已經成為鄉村游的新景點,當地人在周末便會攜上家人一道去茶園,騎著觀賞自行車穿行其中,不時停下駐足拍照,樂開了花。茶園主人、臺胞鄧國光來清流發展十多年,早已在清流扎下根來,安心經營他的事業,作為客家人,這里能讓他找到家鄉的感覺,最關鍵是“生態很好,政策也很好。”
好生態帶來茶葉好品質
“6月份,也就是芒種前后采收的東方美人茶質量最好。”甫一見面,現年70歲的鄧國光,就向筆者說起自己種植的茶葉。鄧國光說:“東方美人茶是臺灣地區獨有的名茶,又名膨風茶,屬于半發酵青茶,主要產地在新竹、苗栗、臺北坪林、石碇一帶。東方美人茶是有機茶,茶樹要經過小綠葉蟬吸吮過(俗稱著涎),才能制作東方美人茶,加上茶湯具有獨特的蜂蜜及熟果香,入喉甘潤香醇,徐徐生津。”
“這里和我的家鄉很相似,所以我喜歡這里。”鄧國光來自臺灣苗栗,是地道的客家人,14歲開始便跟著父親做茶,至今已有近60年了。他哥哥鄧國權是臺灣有名的茶王,曾連續三年在臺灣東方美人茶評選中奪魁,冠軍茶每公斤能賣到近60萬元新臺幣。在家族的熏陶下,鄧國光也熟稔東方美人茶的種植技術。
1992年,鄧國光與臺灣朋友來大陸考察,發現陶瓷行業市場前景良好,便入股100萬元人民幣,與朋友在廣東東莞成立公司,從事工業陶瓷生產,2000年,鄧國光決定把陶瓷廠賺來的錢投向農業開發,第一選擇自然是自己最為熟悉的茶。當時,他得知安溪是“中國茶都”,主要生產鐵觀音,就從臺灣引進改良的東方美人茶樹新品種到安溪長坑鄉,發展了500畝種植基地,并興辦茶廠。
2011年,一個偶然機會,鄧國光到清流縣下轄的賴坊鎮考察茶廠,未承想一眼相中了這里的地理環境。鄧國光回憶,當時他還在安溪種茶,一次被清流的朋友帶到賴坊的大豐山茶廠,對茶的敏銳觸覺讓他一眼就看上了這里的環境,并帶了一把土回安溪化驗。化驗后,發現清流賴坊的土質相當好,氣候和苗栗也很相似,適宜種植東方美人茶。第二年,鄧國光就來到賴坊投資,開山建茶園,且一種就是300多畝。
好的東方美人茶必須經過小綠葉蟬的啃咬。“最開始,茶農們不明白為什么被小綠葉蟬咬過的茶品質特別好,后來科學研究揭開了謎底。原來,春夏之際,臺灣苗栗、新竹等地非常悶熱,這樣的氣候會促使小綠葉蟬快速生長,不斷咬食烏龍茶樹嫩芽,吸收茶梗里的水分。而茶樹因為天然本能,會分泌有蜜糖香氣的汁液,吸引小綠葉蟬的天敵蜘蛛來結網保護自己。于是,用這種被小綠葉蟬咬過并泌出汁液的葉子制出來的茶,便有了天然的蜜香和熟果香,品質極佳。”鄧國光說,每到夏季,清流縣當地氣溫在30℃到35℃之間,非常適合小綠葉蟬的繁殖,而且生態好,極適合茶樹生長。在鄧國光看來,小綠葉蟬的出現也是當地生態好的最好說明。“如果生態不好,蟲害多,茶園就要用農藥除害,這樣一來,小綠葉蟬被殺死了,東方美人茶也就做不出來了。”
2011年9月,鄧國光兄弟倆在賴坊鎮創辦了東方美人茶葉生產加工公司,開始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發展茶產業。
“這里的夏茶和秋茶品質極佳,一年能出兩季好茶。品質和口感,已經不輸苗栗了。”為了進一步確保茶園的原生態,鄧國光在茶園里運用臺灣先進的種植技術,采取無公害生態模式。
“夏天,我的茶園里雜草叢生,管理看似粗放式,除了采茶時節,這里常年只有兩個人打理,不少人覺得很奇怪。”鄧國光說,“要做出好茶,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自然規律,茶園里的肥料都是用牛羊等草食動物的糞便,再配上大豆和花生榨油后的渣,成本低,效果也好。這樣發展下去,茶園能夠形成生態平衡,里頭有自然形成的生物鏈,蟲害也少。”在鄧國光看來,做茶不求產量高,但求質量好。
“海峽組合”形成優勢互補
隨著鄧國光對茶苗的培育改良,東方美人茶品種變得更純,質量逐步提高,同時,市場也不斷擴大,他需要更多的土地種植。連片土地難尋之時,鄧國光在清流縣政府的幫助下,得知本地有一家山珍源油茶開發有限公司,種有2000畝的油茶樹。
鄧國光說,油茶和茶樹屬同科,且生長位置和朝向一致,油茶是深根系,喬木類,茶樹是淺根系,灌木類,油茶樹是矮化的,定期修剪,具有通風通光的屬性。“茶樹在油茶樹下套種,不會遮擋陽光,偶爾溫度高時,還能為小綠葉蟬遮陰。”2016年,鄧國光與山珍源油茶公司負責人吳軒毅一拍即合,兩人合作在油茶樹下種植了500畝茶苗。
土地問題解決了,茶葉產量越來越高,不能被利用的春茶隨之也越來越多。東方美人茶的制作,可以利用夏茶秋茶,唯有第一季的春茶無法利用。以前都是直接舍棄,但在鄧國光看來,這樣做十分浪費。
這時,鄧國光有一個朋友在做抹茶粉,他建議鄧國光,把春茶用來制作蒸青綠茶。蒸青綠茶,即抹茶粉,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劑,在食品、飲料的添加上越來越廣泛。“現在市場上越來越多人接受這種口味,吃起來有綠茶的茶香。”鄧國光說,當時他考察了抹茶粉的市場,但一人精力有限,沒辦法獨自經營一家企業。思來想去,鄧國光決定再找老熟人合作。
2017年,鄧國光與吳軒毅再次合作,一同建設廠房,創辦元臻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引進三明市首條抹茶生產線,延伸產業鏈,將東方美人茶的春茶與秋茶粗加工制成抹茶,銷售給需要抹茶配料的企業。“采下來的春茶,通過加工,可以產出上萬斤的抹茶,很快就被訂購一空,產值超百萬元。”鄧國光高興地說,油茶林下種茶葉,產量上去,品種也增加,市場很不錯。
看好大陸市場,2020年,鄧國光與吳軒毅決定擴大種植面積。然而,突然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計劃。鄧國光說:“2020年受疫情影響,錯過了春茶采摘,企業的資金壓力較大。”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得知情況后主動上門服務,并為企業爭取了優惠融資方案,400萬元貸款資金下達,猶如及時雨般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也讓鄧國光對清流的感情更深了。“我很幸運,一路得到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享受到大陸的好政策。”經此一事,鄧國光堅定了讓整個家族在清流扎下根來的決心。鄧國光說,自己準備讓兒子過來一起發展,打造專屬茶品牌。
雖已年屆古稀,鄧國光仍創業不止步。如今,在安溪、清流之外,他又把茶產業延伸至三明市大田縣,計劃在當地開設一家茶葉銷售門店,形成茶葉種植、加工和批發產業鏈條。“我是一個地道的客家人,清流也是客家縣,苗栗和清流民風相似,語言相通,在這里種的茶,有家鄉的味道。”鄧國光感慨道。
而鄧國光與吳軒毅這對“海峽組合”,也形成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推動清流對臺農業產業深度融合做優做強。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羅尚華表示,鄧國光的到來,不僅帶動了當地周邊農民的就業,也促進了清流茶產業鏈的更好發展。
從臺灣苗栗遠赴三明清流,鄧國光不僅替臺灣東方美人茶打響名號,帶動了周邊村民一起發展茶產業,還在當地帶火了茶旅結合的“休閑農業”之風,讓小縣城里的小茶葉,開始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縱深推進,變身大產業。
【人物名片】 鄧國光
東方美人茶(清流)有限公司監事。出生臺灣苗栗。1992年來大陸投資,2000年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種植東方美人茶。2011年,在清流投資茶園,成立東方美人茶(清流)有限公司。2017年,與大陸合伙人共同創辦元臻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