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休閑漁業助力崳山島煥發文旅新活力
時間:2024-07-05 09:27:37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王婷婷 字號:【

  清晨,當陽光鋪灑在廣闊無垠的海面上,接駁客船轟鳴聲響起,“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的福建寧德福鼎市崳山島隨之被喚醒,農家樂、民宿等商戶開始迎來送往。

  上島,車行環島路,隨處可見星星點點的漁船、忽起忽落的海鷗,還有萬畝草場滿目蔥蘢,與藍天碧海相映生輝。寧德市福瑤旅游客運有限公司負責人辛寶元告訴筆者,他們開通了崳山島至漁井碼頭、三沙碼頭2條往返航線,現在又增開了進出島班次,節假日高峰期幾乎是馬力不停。

  現年66歲的辛寶元自稱“老渡工”,一家四代從事擺渡工作,見證了崳山島的發展。

  在過去,崳山島存在“飲水難、照明難、交通難”等問題。20世紀80年代,辛寶元一家十幾口人擠在一間草房里。“一張床鋪要睡四五個人,天黑了就要點上煤油燈,用水主要來自天湖的自然水源。”辛寶元回憶道。

  彼時,由于機帆船無法靠岸,辛寶元的爺爺和父親便干起了人工搖櫓的活計,四五天出一次船,每趟接送五六個人,賺點微薄的收入。辛寶元說,即使不賺錢也是要擺渡的,大家需要出去買一些島上沒有的物資。

  隨著時代變遷,崳山島交通碼頭工程啟動建設,緊接著建起小型水電站、實施海底電纜工程、修建通車公路,徹底解決海島生活生產用電和交通問題。

  辛寶元“接棒”后,將自家的搖櫓船換成小馬力船、大木頭船、鐵殼船,直至可承載100多人的現代游輪。他還牽頭成立團隊,將各村船隊進行統一管理,60多名船員都是島上漁民轉產轉業而來。

  “如今,我們一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兩層樓房,兒子也成了船隊一員,日子越過越好。”辛寶元說。

  從一個孤懸小島,到“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中國首批和美海島、國家級生態鄉鎮,崳山島借勢而為,發展漁旅、農旅、體旅、茶旅及民宿業,形成“旅游﹢”模式,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在崳山島東角村中心處,昔日廢舊的魚露倉庫已變身兼具茶飲、閱讀、觀影、研學等多功能的鄉村振興大禮堂。這也是清華大學學生登島設計、建立的第一個空間。

  2018年5月26日,清華大學與福鼎市簽訂鄉村振興校地合作協議,在這片海島建立全國首個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福鼎站站長、清華大學博士周宏宇說,這里有著萬畝草甸、廣闊海洋、純樸島民、豐富生態,他們在這里傾聽鄉村的聲音、遇見鄉村的美。

  為了讓“海味”走俏,清華師生和校友團體協助設計“崳山島大黃魚”品牌LOGO,開發崳山“五大寶”土特產禮盒裝,統一IP設計、注冊“崳”山伴手禮商標,開發海上休閑觀光、游釣、碼頭漁市、海產品加工等休閑漁業產業。

  崳山鎮鎮長陳昊說,當地創新“資源﹢智力﹢資金”模式,攜手清華大學師生開展文創設計、建筑設計、教育課程、研學活動等,助力集體經濟增長。截至目前,10多所高校師生已進島研學實踐,參與鄉村振興項目。

  海島的發展,也吸引一批年輕人返鄉創業。“回到家鄉,發現島上多了很多游客,但住宿和吃飯卻沒跟上。”島民歐陽婷婷說,她和父母在2015年將老舊房子改造為新民宿,沒想到生意爆火,根本忙不過來。兩年后,她的兩個妹妹歐陽麗婷、歐陽麗娟也回鄉助創。

  隨后幾年間,島上居民紛紛將自家房屋整修一新,海島民宿經濟應勢而起。

  “游客的需求日新月異,我們與時俱進將酒店進行提升和擴建,并提升服務品質,為客人組織趕海、海釣、篝火晚會、沙灘燒烤等活動。”歐陽麗娟說,姐妹三人還打造“到此逢山”文創品牌,傳播海島文化的同時,輻射帶動更多本地年輕人創新創業。

  除了島民返鄉發展,島外投資者也進島興業,為海島注入“新穎”“創意”“智慧”等元素。2023年,崳山島累計接待游客27萬人次,旅游收入近1.5億元人民幣。

  陳昊表示,將全面啟動福建省旅游度假區創建,以豐富的海島旅游資源為核心,提升海島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結合海島生態保護,打造國際生態休閑旅居海島。

湖北鄂州在北京啟動武昌魚“活魚到家”活動

  本刊訊 近日,湖北省鄂州市在北京市武昌魚大廈舉辦“武昌魚‘活魚到家’”啟動儀式。

  湖北鄂州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魚米之鄉”,武昌魚的故鄉。“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毛澤東主席1956年寫下的《水調歌頭·游泳》中的武昌魚,如今已經成為湖北省鄂州的一張亮麗名片。

  近年來,鄂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武昌魚產業發展,全力推動武昌魚產業鏈建設、品牌宣傳推廣和城市標識打造,從武昌魚育種、養殖,到加工、文化推廣,一尾魚“游出”整條產業鏈。鄂州市委書記孫兵在活動啟動儀式上表示,鄂州要借助此次活動擦亮“武昌魚”品牌,打造成為鄂州農產品的精品品牌,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鄂州武昌魚養殖頗具規模,主養、混養、套養面積40.34萬畝,其中,萬畝以上養殖基地2個,千畝以上養殖基地36個,百畝以上養殖基地148個。活動期間,企業代表介紹了武昌魚“活魚到家”供應鏈打造情況,專家介紹了“無肌間刺”武昌魚研發情況。物流冷鏈企業與武昌魚養殖企業簽訂了武昌魚供應鏈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立足加快推進“臨空+農業”發展,共同打造高效、便捷的供應鏈體系,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體驗。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