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不論是深海網箱的“海上糧倉”,溫室大棚的“菜籃子”,還是森林里的山珍美味,都讓現代人深感,吃得好已不是件難事,但同時也對吃得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守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福建省福州市上下對此形成一個共識:發展綠色、優質、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不斷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創新監管方式,從源頭上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舌尖”上的民生工程來用心打造。
綠色種養提品質
青山連綿起伏,果樹郁郁蔥蔥。步入家家戶戶種植龍眼的福清漁溪鎮鐘前村,只見茂林下沒有除草,連梯壁也長滿了雜草。“果園沒有使用任何除草劑,雜草也是寶,能調節土壤溫濕度,更有利于增加果園生物多樣性。”果園負責人鄭衛平說。
這是老鄭重新審視過往三四十年種植經歷后,總結出的一套“果草共生”的生態種植模式,不僅一改當地果農對“果園勤除草”的認知,也讓他的家庭農場成了全市第一批國家級生態農場。
“施肥得施有機肥,捕蟲可用殺蟲燈。”這些年,這名種龍眼的“老把式”還通過應用植物誘控、食餌誘殺等綠色防控手段,將果園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70%,進一步實現生態種植。“現在龍眼的品質也一下子提升不少,銷量增長25%,來我這里取經的種植戶越來越多了。”鄭衛平說。
和龍眼種植一樣,如今,福州諸多特色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綠色”“優質”“安全”導向越來越明顯,尤其在科技加持下,逐步邁向標準化、規模化生產。
閩清桔林鄉后洋村的高山里,一幢幢現代化雞舍掩映其中,自動化生產線全程“智控”生產讓人眼前一亮。“和以前人工養殖相比,簡直天差地別。”梅林農牧公司負責人范祖增介紹,公司從德國引進自動化蛋雞養殖設備,實現喂飼、溫控、輸蛋、清糞等環節自動化。相應的,對品質要求也更高了。“從產蛋開始,只有通過所有流程考驗的雞蛋才能到達包裝車間。”范祖增說,現在每一枚雞蛋都經過無死角溫水清洗,烘干、消毒保護后接受紫外線照射,進一步消除表殼細菌。“我們要自己把好質量關,讓消費者吃上新鮮的雞蛋。”
“一品一碼”溯源頭
一大清早,位于長樂區古槐鎮的雪美農業蔬菜種植基地內一派繁忙。采摘、挑揀、打包……所有程序一氣呵成。不多時,一批批貼上二維碼的綠色蔬菜被裝上冷藏車,運往南通批發市場以及樸樸等生鮮電商倉庫。
別小瞧這些二維碼,它們可是這批蔬菜的身份證明,一掃即可探其“前世今生”。“蔬菜進入市場前,我們還同步輸入檢測報告,追溯平臺會將一系列生產信息匯總成產品的‘電子身份證’,就體現在二維碼里。”在雪美農業負責人李向雪看來,自從納入追溯體系后,基地蔬菜銷路明顯更暢通,“這樣消費者更信賴,不僅買得明白,吃得也放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