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揚州鵝”選育攻關記
時間:2024-08-08 15:50:01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張運 曹翔 字號:【

  微風乍起,波光粼粼。6月中旬,江蘇省揚州市,邵伯湖碧波萬頃,數萬只白鵝正引頸向天歌。這是基于肉鵝新品種“揚州鵝”選育的新型配套系“天歌1號”鑒定現場。該配套系順利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專家組的現場審核。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養鵝大國,飼養量占全球90%以上,鵝類品種占據全球70%以上。依托種源優勢做強做優畜禽品種選育,是建設農業強國,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步驟。揚州大學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培育出鵝類新品種,并深化校企合作,以科技創新蹚出市場新路。尤其是近年來,學校在種源保護開發、選育技術研發、品種資源梳理等方面持續深耕,累計孵化“揚州鵝”各類品系近3億只,引領中國鵝業品牌一路向天歌。

  全國首個肉鵝新品種孵化近3億只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處江河交匯處,揚州人素來愛吃鵝。每天2000多個鹽水鵝流動攤車穿梭于大街小巷,年均消費鵝2000余萬只。

  “愛吃鵝自然也對鵝的品種頗為挑剔。”年過九旬的揚州大學教授趙萬里是遠近聞名的“鵝司令”,他培育的“揚州鵝”是通過國家審定的肉鵝新品種。20世紀80年代,趙萬里發現揚州水草豐美,具有獨特的養鵝優勢。但一直以來,傳統鵝類品系復雜,體型、產蛋等差異很大,養殖和繁育需求不一,國內很難找到合適市場化大規模生產的優質品種。

  作為家禽遺傳育種工作的專家,趙萬里大膽地提出了培育一個生長速度快、生產性能水平高的優質種源,特別是利用我國鵝品種資源、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

  “培育鵝類新品種可謂難如登天。”趙萬里回憶說,當時各地方品種多采用閉鎖繁育,沒有形成科學的選育制度和培育方法,國內外也沒有成功經驗可循。

  完全靠自我摸索,科研道路注定不平坦。1989年開始,趙萬里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以常規的選育作為基礎進行復壯提純,經過多品種、多組合雜交配合力測定,再用現代遺傳育種理論和先進測試手段,以創造性方式探索肉鵝遺傳育種理論技術體系。

  最終,歷經16年,經過8個世代大群常規選育和4個世代家系選育,趙萬里培育的“揚州鵝”于2006年正式通過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審定,成為我國肉鵝中的國家級新品種。

  “揚州鵝”新品種集中了父本和母本的優點,生長速度快,肉質好,繁殖率高。一經推出就“名噪”家禽業。吸引了海內外養殖企業爭相購買其知識產權,但趙萬里還是希望它能留在國內。最終,以215萬元的價格將成果轉化給了揚州本地的天歌鵝業發展有限公司。

  “把產權留在中國推進了當地產業的迅速發展。”揚州天歌鵝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國來介紹說,十余年,揚州鵝各類品系累積孵化近3億只,全國“揚州鵝”擴繁場和推廣基地已有30多個,江浙滬等地區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40%。

  新品系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和居民飲食習慣的改變,鵝肉正在成為寵物食品新風向。當前,我國肉鵝飼養量占全球90%以上。但同時海外優質鵝類品種也加速進入國內市場。

  “如果國內鵝業不持續提升種源質量,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去優勢。”揚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陳國宏教授是第二代“揚州鵝”選育的掌舵人。在他看來,種業資源的振興依賴科技創新。對原先育成的揚州鵝繼續進行選育、提高、擴群是適應市場競爭的必經之路。

  配套系是指以特定的配套組合,將兩個或多個具有專門優點的品系進行組合,通過雜交創制出優良、高產、適應性強的父母代種鵝和商品鵝。

  6月初,陳國宏牽頭培育的“天歌1號”肉鵝配套系順利通過專家組現場驗收。相較于原有品種,推出的商品鵝體重增加了20%以上,種鵝產蛋量提升了15%左右。

  這樣的成果得益于科研團隊瞄準產業前沿持續攻關。“揚州鵝”新品種誕生以來,團隊并未滿足現狀,而是持續加強種源品質提升。近年來,通過對多個品種進行性能測定以及品種間的雜交測試,陳國宏團隊累計篩選、創制出了3個品系,并開展專門化品系選育工作。

  2018年,揚州鵝新配套系選育工作得到了江蘇省農業重大新品種創制項目支持。至此,專門化品系選育工作進入快車道。團隊篩選出一個雜交組合,其父母代和商品代的綜合生產性能達到了國內外領先水平。如今,經過10個世代選育,“天歌1號”配套系應運而生。

  “當前常規育種技術結合分子遺傳標記育種、轉基因育種、抗病育種等技術已經成為鵝業育種的發展新趨勢。”徐國來介紹說,高校創新鏈、人才鏈與企業的資金鏈、產業鏈融合,激蕩出了無盡的創新火花。獲得“揚州鵝”優質品種以來,政校企累計已投入了5000余萬元開展新品系開發和推廣。截至目前,“揚州鵝”選育群家系已超過200個。

  2022年,緣于在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方面的突出成績,肉鵝國家級核心育種場落戶揚州。中國鵝類種業資源自此有了更加穩健的研發團隊和穩固的選育基地。

  科學選育引領種源開發走上快車道

  走進邵伯湖畔的國家級核心育種場,一只只大鵝邁著“四方步”引吭高歌,炫耀腳上的“智能腳環”。小小腳環能精準定位個體,記錄每只鵝的產蛋和采食情況,精確到每天的運動步數等具體數據。

  鵝類佩上金腳環。這是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分析的未來智慧育種一個縮影。工作現場,揚州大學徐琪教授介紹說,智慧養鵝是一場徹底顛覆傳統農業的數字革命。這為家禽養殖業提供了全程溯源的可能,一舉解決了困擾鵝類選育工作多年“無從下手”的難題。

  原來,與雞鴨養殖不同,作為“家禽界一哥”,鵝類目前仍無法大規模籠養。這種群養方式導致鵝類選育過程中難以精準定位其父親和母親。傳統鵝類養殖過程中,只能用托蛋、母鵝輪配等“土方法”。不僅費時費力,且易造成種鵝應激,難以真實反映鵝個體產蛋成績。

  一種又一種方法嘗試卻換來一次又一次失敗,部分專家甚至覺得“研究工作到此為止”。

  然而,信息技術的進步為鵝類育種帶來了新的曙光。近年來,揚州大學科研團隊圍繞“鵝類產蛋性能的個體測定”這一難題,基于射頻智能識別和物聯網技術,開展群養條件下個體無應激精準記錄,以求解決鵝類選育不準確問題。

  “為了提升識別精度,我們輪值擔當起種鵝的‘月嫂’。”團隊成員,揚州大學張揚副教授介紹說,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全程守著產蛋種鵝,獲取其產蛋的第一手行為學資料以及數萬枚鵝蛋信息的寶貴數據。首次發現了產蛋節律、產蛋間隔,連產性能等產蛋行為的一般規律,建立了產前蹲伏,產后護卵等數據信息。

  最終,團隊硬生生從產蛋行為學大數據信息中殺出了一條血路,開發出鵝類智能產蛋記錄系統。與常規家系選育相比,產蛋量遺傳進展提高1倍以上,準確率達98%,開創了肉鵝智慧育種的先河。目前,該系統已經有300余套運行在全國多個鵝類育種基地。

  智慧選育是團隊探索科學育種的生動注腳。近年來,團隊發揮學科交叉融合優勢,開展胸肌活體測定、飼料轉化率智能測定、性狀遺傳參數評估等技術攻關,持續提升種源研究開發能力。克服了多項“卡脖子”難題,多項技術成果達到國內乃至國際領先水平,引領著中國鵝類育種和產業發展持續走在世界前列。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