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特別策劃的系列紀錄片《院士下田記2》第五集開播,講述了鄒學校院士在提升中國辣椒產業,實現種業強國夢的奮斗故事。以下為紀錄片文字實錄(有刪減)。
這些年,不論南方北方,沿海還是內陸,越來越多的湘菜、川菜、火鍋店開了起來。中國人的餐桌上已經越來越離不開“辣”味,中國也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辣椒大國。在中國,辣椒的種植面積僅次于“國民蔬菜”大白菜,辣椒產量高居世界第一。
辣椒傳入中國,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辣椒真正成為中國人飲食中的調味料,卻僅僅不過三四十年的時間。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辣椒品種只有60多種,產量低、抗性差、品種單一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現在,我國有辣椒180多種,培育出的“湘研”“興蔬”系列辣椒,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辣椒品種。我國的辣椒產業為何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離不開一個人在背后默默地付出努力。
鄒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他育成中國系列辣椒品種,建立辣椒種質資源庫,將辣椒的育種權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
“我這一輩子的科研,就是在小小的辣椒上。”30多年來,鄒學校帶領團隊培育出160多個辣椒品種,占全國同期審定辣椒新品種的1/4。他跑遍全國搜集不同的辣椒種子,建立起一座擁有4000多份育種材料的全國最大的辣椒種質資源庫。他帶著自已研制的辣椒品種,讓村民的辣椒產量翻三倍。
“看到辣椒長勢好,我就高興,讓農民朋友能賺到錢就是我最開心的事。”
30 多年里,鄒學校和團隊為數百萬種植戶送去優質辣椒品種和辣椒種植的前沿技術,眾多農民因種植辣椒而脫貧致富。鄒學校院士就像一顆辣椒種子,用辣椒的熱烈激情,點燃了人民紅紅火火的美好生活。
陰差陽錯,“辣椒院士”與辣椒結緣
1963年,鄒學校出生在湖南省衡陽市一個農村家庭。雖然是身為“辣椒大省”的湖南人,但與辣椒打交道并不是他最初的選擇,是高考改變了他的命運。
1979年夏天,16歲的鄒學校參加了高考,他的高考分數超過了重點大學的錄取線,被當時的湖南農學院(今湖南農業大學)園藝系蔬菜專業錄取,從此與農業結下不解之緣。
1983年7月,鄒學校大學畢業,他選擇了考研究生繼續深造,后來被派到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工作。辣椒在湖南是很重要的一種蔬菜,于是他就跟著老一輩的科研人員一起研究辣椒,在這里開始了與辣椒的緣分。
湖南夏季高溫高濕,冬季潮濕寒冷,因此形成了獨特又豐富的辣椒品種。鄒學校的研究就是把外地優質的辣椒品種引進來,與本地的品種雜交,再產生新的品種。
過去,我國吃辣椒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湖南、四川等地。上世紀80年代末,鄒學校嘗試用甜椒和尖辣椒進行雜交,產出了微辣型辣椒,讓很多沒有吃辣習慣的人,也開始嘗試接受這種微辣帶甜的青辣椒。我國辣椒的種植面積,也因此擴大了。
帶著對辣椒產業的極大熱情,鄒學校開始了他的辣椒育種之路。但是擺在鄒學校面前的難題是,當時沒有任何先進的技術作為參考,他和團隊只能參考其他作物的雜交育種經驗。為了找到好的辣椒品種,他幾乎跑遍了全中國。
迄今為止,鄒學校還保持著這種習慣。每次在外地出差的時候,第二天一大早,鄒學校總會到當地的菜市場轉轉,看看有沒有新的辣椒品種。
靠著從全國各地搜集回來的辣椒優質品種,鄒學校和團隊在試驗田里,開始了辣椒育種。辛勤努力終獲回報,鄒學校和團隊研制出來的新品種“湘研1號”,產量是以前的4倍,讓農民一畝地收益增加了3倍。
用事實說話,“辣椒院士”帶領農民致富
瀘溪縣是湖南省著名的辣椒之鄉,獨特的地理條件加上宜人的氣候優勢,孕育了種類多樣、特點不一的辣椒,成為湖南省出口干椒的主要品種。
這里多數農民以種植辣椒為生,但長期以來,當地農民靠天吃飯,曾經無法依靠辣椒擺脫貧困。
1996年,鄒學校和團隊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新品種辣椒“博辣紅牛”初到瀘溪,村民們都是半信半疑:“這個新品種就能讓產量翻兩三倍?”
鄒學校選擇用事實說話。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發起了“博辣紅牛”示范種植項目。參與這個項目的農民,辣椒產量從畝產1000公斤增長到3000公斤,收益翻了兩三倍。
辣椒增產了,農民增收了,鄒學校的名聲也傳開了。于是,他帶著研究團隊,扎根瀘溪縣,專注于用辣椒扶貧,一干就是20多年。
一場暴雨過后,一種未知的病害正侵蝕著瀘溪縣一片數百畝的辣椒地。
得到消息后的鄒學校,幾經輾轉,第一時間從300多公里外的長沙趕了過來,馬不停蹄地下田查看情況并指導村民們用藥。
得知這些寄托了希望的辣椒,還有挽救的余地,村民們也終于露出了笑容。
而顧不上吃飯的鄒學校,卻一刻也不敢耽誤地趕往另一片辣椒地。只要農民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鄒學校總是隨叫隨到。
82歲的楊意紅,是鄒學校幾百位農民朋友中,聯系時間最長,也是最頻繁的一位。“地里有什么事,只要打個電話給鄒院士,他都會及時告訴我怎么辦。”
提起鄒學校,楊意紅有說不完的心里話:“他從來不拒絕我,我現在是高級農藝師,制種的技術,都是鄒院士告訴我的。”
兩人相識30多年來,在鄒學校的幫助下,楊意紅從種辣椒的門外漢已經成長為辣椒培育的農民專家。
做大做強,“辣椒院士”永攀科技高峰
如今,鄒學校團隊瞄準了另一個大市場,工業用辣椒。工業辣椒,是辣椒素含量極高的品種。近十幾年來,全球對它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
這類辣椒經過加工提純,能得到辣度更高的辣椒堿。它既是工業必需品,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而決定這些辣椒價值的關鍵,就是辣度。
國際上使用的辣度單位,是以美國著名化學家史高維爾命名的。
在生活中,我們能夠接觸到的辣椒、辣醬,辣度一般都是幾百史高維爾,即便是最辣的火鍋,辣度也在4000史高維爾左右,而鄒學校和他的團隊,正在向30萬辣度發起攻關。
當前全球交易的高辣度辣椒,大多來自印度,其市場價值是普通鮮食辣椒的5到20倍。每年中國進口高辣度辣椒,至少要花費300億元。鄒學校決定改變這個現狀。
經過不懈努力,鄒學校團隊成功選育出“湘涮辣三號”辣椒種子,其辣度達30多萬史高維爾,是目前印度進口工業辣椒品種的4.38倍。
目前湘涮辣三號累計推廣面積10萬畝以上,每畝利潤在3000元以上。
3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培育出了160多個辣椒品種,辣椒的種植面積也從過去的不足300萬畝,達到了現在的1.2億畝。
他和團隊,還建立起一座全國最大的辣椒種質資源庫,里邊一共擁有4000多份辣椒育種材料。
鄒學校,這個從鄉村里走出來的科學家,帶著對辣椒的濃濃深情,帶著對農民們的深重責任,用小辣椒大產業,改變著無數人的命運。
現在,鄒學校依然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他心里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
“我想通過我們的努力,使中國成為辣椒種業強國。讓中國碗裝中國菜,讓中國菜用中國種,把辣椒種子安全,牢牢掌握中國人的手中。”鄒學校語氣堅定地說。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