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老百姓對農產品供給的最大關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從“吃飽”“吃好”再到“吃得安全健康”,“舌尖上的安全”如何守護?農產品如何“吃得放心”?餐盤里一塊肉、一片青菜、一個水果的背后,又是誰在“站崗放哨”?
“嚴”字當頭
不斷筑牢“舌尖安全”屏障
你見過養在集裝箱里的魚嗎?在安徽省太和縣,集裝箱養魚不僅產量大,而且這樣養出的魚肉質緊實、無土腥味,味道更鮮美。
近日,筆者來到安徽有機良莊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見整齊排列的集裝箱里,鱘魚、鯽魚、鱸魚等不同品種的魚兒游來游去。
“與傳統池塘養殖相比,集裝箱式養殖過程更可控、生產成本更低,養出的魚品質更高!”有機良莊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司還通過數字控制中心的管理平臺,對集裝箱內的水溫、溶解氧等進行檢測管理,打造適合魚類生長的環境,實現全程可控、標準化生產。
在集裝箱附近,一排排蔬菜被栽種著。“這是‘新型魚菜生態循環技術’,集裝箱內設循環水系統,能濾出魚糞,外排至管道,變成澆灌蔬菜、花卉的有機肥料,實現生態循環利用。”該工作人員告訴筆者,該模式比池塘養殖能節約土地98%、節水95%。
“有機良莊公司的集裝箱工廠化養魚技術實現了標準化生產,質量全程控制,養殖尾水循環利用零排放,生態養殖零污染。”太和縣副縣長宋立芳介紹,近年來,太和縣大力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全面加強農產品種養環節源頭控制,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關口。
2023年,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省級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9.82%,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這份成績單背后,得益于安徽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落實日常監管措施,嚴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近年來,安徽省強化資金投入,支持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所屬質監、綜合執法、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機構的6800多人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扭轉了長期以來質監機構單打獨斗的局面。
在監管力度上,針對重點品種生產主體開展全覆蓋巡查,重點時段加大巡查頻次,去年查辦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242起。
創新方式
實現質量安全監管現代化
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量大面廣,依靠傳統“人海戰術”監管檢測行不通,必須轉變工作思路,利用現代化的手段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例如,近年來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達標合格證等制度上升為法律,強化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治保障。如今,只要用手機掃一下農產品包裝上的承諾達標合格證,生產主體承諾的內容就會顯現出來。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質監處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安徽省將繼續督促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按規定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常態化開展承諾達標合格證開具指導服務和監督檢查。
如果說承諾達標合格證給消費者吃下定心丸,支持可追溯功能的智慧監管平臺建設則給農產品經營主體戴上了緊箍咒,今年的安徽省委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化監管”。
日前,阜陽市緣果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梨、桃和梨膏產品都進行了承諾達標合格證認定,并且該合格證依托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平臺進行開具。
通過該監管平臺,不僅可以看到合格證信息,還清晰展示了產品信息、檢測信息、認證信息、基地巡查等內容。“通過合格證和監管平臺的信息展示,客戶會更放心購買產品,有助于產品銷售和品牌推廣。”緣果生態農業公司負責人肖文蘭說。
在去年10月舉辦的合肥農交會上,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正式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平臺。該監管平臺能有效輔助經營主體進行主體基地管理、投入品管理、生產活動記錄、自主檢測、合格證出具等內容,并幫助監管人員進行主體管理、生產基地檢查、工作信息報送等。而對于檢測機構來說,監管平臺是農產品檢測任務接收、隨機抽樣、快速檢測、檢測結果報送等工作的統一載體。
“今年我們將繼續利用好智慧監管平臺的作用,組織農產品生產主體入網,幫助用戶熟練使用智慧監管平臺。”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潘鑫表示,將督促指導用戶依托平臺開展工作,并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充分開發、利用智慧監管平臺產生的數據資源,為判斷形勢、調度指揮等工作提供支撐。
標本兼治
形成嚴格監管新常態
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事關人民生活、社會穩定的大事,只有在抓好農產品數量安全的基礎上,以更大力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才能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放心。
“農產品質量安全涉及點多、線長、面廣,生產主體質量安全意識提升、綠色安全生產技術應用、質量安全管理能力提高等,都是一個長期的、需要堅持的過程。”潘鑫表示,從農產品相關產業發展看,安全和發展是1和0的關系,沒有安全這個“1”,產業發展成績、生產的產品再多,都可能會歸于“0”。
多措并舉,標本兼治,常抓不懈,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努力形成嚴格監管的新常態。
在安全技術落實上,安徽省將組織農業農村部門、科研院所相關人員,深入生產經營一線,針對當地重點品種,逐個品種查找質量安全風險點,提出有針對性的質量安全控制技術措施,轉化為易懂易學易用的技術指導意見或方案。
安徽省還把巡查檢查作為常態化監管措施,根據“農監寶”小程序的檢查事項和檢查指引,認真負責地開展巡查檢查和評價。加強分級監管,對于信用評價和風險評價較好的主體及其農產品,通過定期發布排名、宣傳推薦、安排參展等形式幫助促進銷售、推進優質優價;對于信用評價和風險評價較差的主體,加強指導、加大巡查檢查頻次、加大抽檢力度。密切關注本地上市農產品情況,對即將上市的農產品開展速測,對速測不合格的農產品要跟進開展監督抽查。
“還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查辦力度,對常規藥物殘留超標的要依法處罰。”潘鑫表示,將定期梳理執法典型案例向社會發布、向生產經營主體宣傳,加大警示和震懾力度。
從“產”到“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至關重要。潘鑫表示,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深入開展專項治理,提升監管效能,奮力開創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新局面,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