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洋要食物,打造特色“藍色糧倉”,是沿海城市踐行大食物觀、維護糧食安全的重要使命。遼寧金融機構如何依托海洋資源助力綠色產業發展?如何助力我國碳經濟體系建設?如何助力“雙碳”目標達成?
小蛤蜊與大金灘
“我們需要定期到定點區域去撈起雜色蛤采樣,基本每個月要采樣兩次,以此來實際掌握雜色蛤的生長進度。進行碳匯測試的科學家也與我們聯合作業,他們對雜色蛤樣本進行殼肉分離,通過科技手段進行固碳能力測算,了解雜色蛤的固碳能力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近期,遼寧盤錦大洼二界溝港口的“遼科2”號漁船上,35歲的船員王磊告訴筆者。
王磊是盤錦二界溝本地人,已在遼寧浩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洋漁業”)工作5年。作為國有企業盤錦農業發展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浩洋漁業持有確權海域6.47萬畝。成為浩洋漁業的一員,對于在海邊成長起來的王磊來說,是一件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情。
“祖祖輩輩在二界溝生活,從小就在沙灘上摳蜆子、抓海螺、釣螃蟹……”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王磊對大海有著深厚感情,說起大海里面好吃的自然頭頭是道,“我們這里是全世界公認的山珍海味黃金生產帶,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你從咱們海邊能產出那么多特色海產品,就能夠看出來。”
遼寧是我國東北地區唯一的沿海省份,盤錦市農業農村局漁業辦主任畢春龍告訴筆者,漁業是遼寧省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水產品出口占全省農產品出口的50%以上。其中雜色蛤、裙帶菜等特色水產品出口規模居國內首位,盤錦市大洼區二界溝雜色蛤灘涂資源面積約0.77萬公頃,素有“盤錦文蛤庫”“渤海金灘”的美譽。
“然而小小的雜色蛤看著招人稀罕,吃起來味道鮮美,實際上卻‘嬌氣’得很,雜色蛤養殖不當會造成嚴重損失。”浩洋漁業總經理邱恩甫說,雜色蛤廣泛分布在我國海區,它生長迅速、養殖周期短、適應性強、離水存活時間長,適合于人工高密度養殖,是我國四大養殖貝類之一。但是雜色蛤天敵多,如海星、海螺、螃蟹等,前幾年國內一處文蛤產區紅島發生大規模文蛤死亡,導致產量減少一半,原因是當地對魚類的過度捕撈導致海星幼體失去天敵,海星大量繁殖,使當地大量養殖的蛤蜊被吃掉和殺死,造成重大損失。此外,還要面臨投苗密度、天氣等多方面影響。
盡管市場上雜色蛤的價格逐年高企,盤錦大洼地區不少雜色蛤養殖戶還是“望而卻步”,導致該地區雜色蛤養殖產業發展低迷。
為養殖產業提供全方位保障
怎么能給養殖戶吃下“定心丸”,進而促進產業發展呢?盤錦市農業農村局、浩洋漁業,包括個人養殖戶,都在考慮如何破題。這樣一個存在了千百年的傳統海水養殖產業,價值就僅限于此了嗎?
智源(遼寧)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源科技”)總經理葉海亮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探尋海洋碳匯價值。在2021年11月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盤錦市人民政府與德國思愛普公司簽約落地了盤錦綠色發展創新中心項目,由智源科技負責建設和運營。
盤錦是石化之城、新興港城,碳排放主要來源于能源活動以及石化、化工行業為主的工業生產活動。同時,盤錦也是濕地之都、生態之城,濕地和海洋環境為碳匯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相對陸地碳匯被稱為“綠碳”,海洋碳匯被稱為“藍碳”,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儲存時間長等特點。同時,盤錦海岸線綿長、氣候適宜,非常適宜海洋水產養殖發展,是海洋碳匯的重要來源。尤其在了解到浩洋漁業持續開展的雜色蛤底播增殖項目后,智源科技更是眼前一亮。經多輪磋商,2022年,浩洋漁業與盤錦綠色發展創新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開展探索海洋碳匯業務。2023年,其又將海洋碳匯監測與核算作為智慧海洋牧場項目的重要建設內容。該項目中,綠色發展創新中心開展樣品采樣、實驗檢測、碳匯核算等技術服務工作。
“浩洋漁業貝類養殖核算碳匯總量超過6500噸,將持續貢獻碳匯價值、金融價值和生態價值。”中華財險盤錦中心支公司總經理楊靈俠介紹,作為保險機構,該公司一直對碳匯相關事務保持密切關注。2023年11月,中華財險盤錦中心支公司已與前述雙方簽署了藍碳金融三方合作協議。近日,遼寧首單養殖成本與碳匯價值綜合保險落地,由中華財險提供每畝1690元的養殖成本和碳匯價值保險雙重保障。
“采用碳儲量變化法核算貝類生物體碳儲量變化,結合實地采樣實驗室檢測分析,綜合計算保險碳匯量。”中華財險遼寧分公司農險部總經理金鑫認為,該項目不僅解決了海洋碳匯風險保障方式匱乏的難題,還創新打造“碳匯價值+養殖成本”結合的新模式。同時,將因極端天氣導致雜色蛤養殖成本損失的風險納入保障范圍,既充分保障雜色蛤固碳的生態效益和經濟價值,還保障了因災導致養殖生產成本的損失,為當地海水養殖產業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給養殖營業者吃下了“定心丸”。
探索碳匯貸款
海水養殖貝類的未來固碳量,事實上將受多種因素影響,保險機構的碳匯保險產品將解決實際問題。海水貝類碳匯價值和養殖成本綜合保險項目,基于碳科技公司和遼寧某海洋類高校實驗室提供的碳匯價值數據支撐,進而為能產生海洋碳匯的貝類提供保障。在保險期間,由于暴雨、高溫等原因直接造成保險貝類產品在保險合同約定的養殖地點產量下降或保險海產品碳匯產量下降,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執行理賠。“保險+業務”結合碳匯金融,為企業相關業務保底的同時,在資金方面能夠起到賦能作用,減輕負擔。從長遠看,此項業務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經濟效益,但項目的落地,開創了遼寧省內碳匯保險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
據了解,遼寧省內首單養殖成本+“藍碳”保險落地后,立即引起遼寧省內其他擁有海洋資源城市的關注,目前已有部分城市提出前往盤錦就該項目展開調研。
遼寧省保險行業協會財險部主任鄭旭龍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藍色碳匯”是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海水貝類具有顯著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功能。當前我國“藍碳”市場總體上還處于探索階段,海洋碳匯交易尚未納入全國碳市場體系,相關實踐仍以地方先行先試為主。盤錦“藍碳”資源豐富、資源稟賦優異,金融機構積極助力地方開辟“藍碳”空間,開展突破實踐,提升碳匯能力,對增創生態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相關部門后續將繼續探索碳匯貸款等金融業務,持續激活和提升海洋生態資產價值,努力推動遼寧地區綠色金融與海洋經濟發展。
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