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6日,第五屆全國種公牛拍賣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召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育種場、養殖企業負責人等200余人參會。本屆大會不僅展示了中國肉牛種業的最新成果,更為肉牛產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種源保護:
肉牛產業的基石
種源是肉牛產業的基石,也是產業發展的關鍵。要實現肉牛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必須把肉牛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必須加強優質肉牛品種培育和種質資源推廣。本屆大會以“優質種牛保種源、固本強基促振興”為主題,全方位展示我國肉牛自主育種和肉牛產業提質增效成果。
在拍賣大會的現場,一頭頭體格健壯、毛色光亮的種公牛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這些種公牛不僅代表著肉牛種業的優秀基因,更是未來肉牛產業發展的希望所在。
為了保護和利用好這些優秀的種源,中國肉牛種業一直努力前行。全國畜牧總站站長、黨委書記魏宏陽表示,近年來我國在肉牛遺傳改良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建立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方面,現在遴選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有48家,組建育種核心群約2萬頭;現有種公牛站47家,存欄采精種公牛3600多頭。在實施良種登記和體型鑒定方面,建立以場內測定為主、場內測定和第三方測定相結合的性能測定體系。在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基因組選擇技術模式上,制定中國肉牛選擇指數(CBI)、中國乳肉兼用??傂阅苤笖?TPI)和中國肉?;蚪M選擇指數(GCBI),定期發布遺傳評估結果,指導種公牛選育。
目前,我國成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育種組織,吸納全國30多家種公牛站和核心育種場參與,推進資源、技術和育種信息的互通共享?,F在對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等主導品種開展本土化選育提高,對秦川牛、延邊牛等地方品種進行持續選育,培育了華西牛、蜀宣花牛、云嶺牛等一批優良品種,特別是華西牛的培育推廣,提升國產種牛競爭力、降低進口依賴的效果顯著。
“加強聯合育種、性能測定和評估評價機制的措施,在推動肉牛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我們還要面對近期肉牛價格走低對產業的影響。”魏宏陽呼吁各方共同努力,落實國家出臺的穩定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保障產業穩定發展。內蒙古作為畜牧業養牛大省,烏拉蓋已成為肉牛育種創新基地和科技交流的重要平臺,期待通過本次拍賣會進一步促進種業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
科技創新:
推動肉牛種業發展
在肉牛種業的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始終是推動產業進步的重要力量。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葉玉江指出,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建立了國內首個肉牛全基因組選擇技術平臺,開發了肉牛育種專用芯片,實現了傳統育種向現代分子育種技術的升級迭代;創新性地實現了肉牛聯合育種的企業化實體運行,為建立我國大動物聯合育種機制蹚出了新路子。歷經43年育成的“華西牛”,其綜合品質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從根本上降低了我國對國外肉牛種源進口的依賴度,為肉牛種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俗話說“母牛好,好一窩;公牛好,好一坡”。一頭母牛,一生只能產8?10頭牛犢;而一頭優秀種公牛一年生產的凍精,通過人工授精技術可給1萬頭以上的母牛配種。
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勢在必行。葉玉江表示,就目前情況看,我國距離主導品種核心種源自主可控目標仍有差距,要繼續圍繞種業振興戰略,進一步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提升肉牛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要持續做好地方肉牛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加強對已育成品種的持續選育;要加大肉牛全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肉牛育種基地和科研平臺建設布局,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速肉牛繁育推廣應用,加快實現肉牛種源自主可控。這對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和提升國產種牛核心競爭力具有深遠意義。
產業鏈協同:
共謀肉牛產業新篇章
肉牛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鏈的協同與合作。在本次拍賣大會上,不僅展示了優秀的種公牛和最新的科技成果,還搭建了一個覆蓋肉牛育種、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展示平臺。這個平臺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便利條件。
通過產業鏈協同與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局面。
盡管我國種公牛拍賣起步較晚,但起點高、發展迅速。經過報名和初期遴選,本屆拍賣會共有來自湖北、河南、甘肅、吉林、云南、內蒙古、新疆等7個省(自治區)的18家肉牛核心育種場、種牛場及育種合作社的62頭優秀種公牛參拍。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和國家肉牛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對參拍種牛全部進行了現場系譜檔案核實、生產性能測定和體型評定。國家肉牛遺傳評估中心采用基于麒麟操作系統開發的自主遺傳評估軟件,對參拍種牛的遺傳性能進行全方位評估。
本屆拍賣會最終成交種公牛56頭,總拍賣額達到1638萬元,其中,華西牛成交45頭,拍賣金額1278萬元。標王為1頭來自內蒙古中農興安種??萍加邢薰炯兎N牛繁育分公司的華西牛種公牛,成交價50萬元。
在總結前四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本屆拍賣會將室內拍賣、室外展示相結合,讓參拍種公牛在運動場中自由活動,幫助競拍者更直觀地感受每頭牛在自然狀態下的精神面貌、活動能力和飼養管理環境。
種公牛拍賣會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直接反映了種公牛的市場價值,成為展示和評價育種質量和成效的重要途徑。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張軍民說,通過這一平臺,各地區、企業、育種機構培育的優質種牛得到了全面展示,加強了畜牧企業、科研機構和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形成了推進現代化肉牛產業健康發展的強大合力,有利于優質種畜資源推廣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對推動種業科技創新、助力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展望未來:
肉牛產業發展行穩致遠
“誰擁有了突破性的創新品種,誰就擁有了種業競爭和發展主動權。而新品種的審定,僅僅是種源自立自強艱巨任務的第一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李俊雅指出,牛遺傳育種團隊堅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育種聯合攻關,在肉牛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和應用上取得了系列標志性成果和階段性進展:一是研發了針對華西牛體型特征的計算機視覺自動化性能測定系統;二是系統評價了華西牛與進口肉牛品種;三是建立了華西牛育種數據庫,統一了遺傳評估方法,形成了以育種場和種公牛站為核心的數據收集模式和聯合育種體系;四是升級了數據收集和傳輸系統;五是完善了肉牛基因組選擇技術體系。
“五屆全國種公牛拍賣會共成交242頭種公牛,總拍賣額累計4636萬元。”葉玉江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些優秀的種牛資源,將從這里走向全國,開枝散葉、開花結果,最終服務于產業、造福于社會。這也標志著我國肉牛核心種源在自給自足道路上的不斷邁進,加快了肉牛遺傳改良進程,促進了肉牛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使得我國肉牛產業逐步與國際種牛市場接軌。
一路走來,肉牛種業發展成績有目共睹,但短板和問題也不容忽視,實現肉牛育種創新高水平自立自強、核心種源自主可控任重道遠。
未來,中國肉牛產業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鏈協同的發展戰略,不斷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還將積極加強與國際肉牛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推動中國肉牛產業走向更遠。
魏宏陽表示,下一步,全國畜牧總站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扎實的舉措,努力推動肉牛育種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也期待更多的優秀人才和企業能夠加入到肉牛產業中來,共同書寫中國肉牛產業發展新篇章。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