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3號臺風“格美”導致浙江省溫州市堤防、機耕路、渠道、農田等100余處損失540萬元,農村水利全生態服務綜合保險為直接損失賠付約990萬元。
不僅如此,針對臺風期間氣象、水利、應急部門發布的雷電預警、山洪預警等,該險種還積累了1500萬元的回流類保險資金,這部分資金可用于隱蔽工程損失補償、隱患排查、日常渠道清淤管護等,為農戶再生產提供資金保障。
農村水利全生態服務綜合險由浙江省溫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溫州市財政局、溫州市水利局、英大長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共同創立,實施從“水源地—水龍頭—田間地頭”的一攬子保障,切實提升農田水利設施防災減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夯實農業生產基礎,不斷強化糧食安全保障。
綜合保險,推動風險保障向“全鏈條”拓展
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涉及水利、田網道路、附屬設施等多方面,如何全面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農村水利全生態服務綜合保險以補齊農田灌排設施保障短板為重點,覆蓋內容廣、風險因子多,實現農田水利設施保障從“點”上布局到“全鏈條”發展。
在保障對象上,溫州市已建成的160萬畝高標準農田(田網道路及附屬設施)、全市灌區干渠、支渠、全市1971公里的3級及以下江海堤防、800座水閘、1404座堰壩、1548處農村飲水設施等合計共177.63億元的資產價值都在保險保障范圍,創新實現了水利和農業的跨行業整合。
不僅覆蓋面廣,理賠機制也要多樣化。“對于農業經營主體關注的理賠問題,我們推動建立了‘災毀保障+災害指數補償’的多樣性理賠機制’。”溫州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處處長陳軍響表示。
災毀賠付方面,建立“災毀直接快速賠付”的理賠機制,理賠范圍包括臺風、暴雨、山洪、泥石流、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造成的農田沖毀掩埋,田網道路破壞、農村水利設施設備損失等。災害賠付方面,對于干旱、臺風、強降雨導致大面積農田干涸和受淹等情況,創設“農業災害指數保險”,實現“旱澇均收”的風險對沖管理模式,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抗災害能力。
此外,該險種還在全國首創設計了“無災回流型”農業風險指數保險。在當年災情較小、保險賠付較低時,通過當地水利、氣象部門發布的雷電、持續高溫、山洪、臺風預警響應等農業災害指數,進行合理的保險資金回流,確保了年均保險賠付率設計在80%。
農村水利全生態服務綜合險由溫州市、縣兩級財政按比例共同承擔保費。保費由市、縣兩級財政分攤,市級分兩檔補助。除分項賠償限額外,每個縣(市、區)年累計賠償限額為該縣(市、區)總繳納保險費(三項保險合計)的30倍,充分發揮保險“金融穩定器”角色在農業和水利防汛抗旱上的快速及時作用。
該項目試點運行6個月以來,在防災能力保障和日常管養補償上,已實現不低于2400萬元的資金效益,已達當年保險費的74%;同時,為全市農村水利設施提供了最高10億元的應災保障能力,將在8—10月臺汛期發揮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一體化”管養,實現三方共贏
高標準農田要建好,還要管好。
農村水利全生態服務綜合險從保費中提取專項基金,由英大長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牽頭組成物業化管理綜合體,整合信息科技公司、施工單位、風險管理合作單位三大板塊資源,通過搭建農田水利保險信息管理平臺,做到農業水利大數據、保險風險大數據、理賠進度“一張圖”,實現“一體化”管養,助力破解高標準農田建后管理難題。
鄉鎮既有農田建設施工隊伍、施工企業與設計單位與保險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承接農田水利設施日常巡查、設備修復、災后補償、科技賦能等綜合管養服務,滿足受損農戶快速維修需求,確保水利設施抗災能力。
這就實現了政府、保險公司、農戶等多方共贏。政府在不增加財政支出的情況下,加強了農村水利設施日常巡檢力量,減輕基層負擔。保險公司強化日常巡檢,避免了“小錢不出、大災遭殃”的局面,保險作用延伸到防災減災等方面,有利于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建立“群眾報損—保險修復”快速通道,發動廣大基層群眾參與到農村水利設施管護中,社會群眾參與度高、獲得感強、逐步形成全民“知保、懂保、用保”的保險意識。
“保險+科技”,賦能風險防控
農田水利保險信息管理平臺專門設置“農村水利風險信息化”模塊,聚合投保標的、理賠評估、理賠進度查詢以及管養修復評價等多維度數據,實現資產信息“一屏盡覽”,為農田水利規劃、技術研發、政府決策參考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同時,農田水利保險信息管理平臺試點“線上快速搶單”修復模式,“農戶報損—保險公司發單—有資質的工程公司搶單—修復—保險公司報賬—報損人確認”流程,簡化工程修復流程,確保農田災毀損失得到盡快修復。
此外,在綜合分析數據基礎上,對前瞻性風險預防控制技術進行研發,有效滿足農業、農田、農民的風險管理需求,助力實現融合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損失補償的綜合性、全方位風險保障服務。
2024年“格美”臺風后,保險服務體第一時間趕赴瑞安市馬嶼鎮,配合當地農辦部門對受災農戶進行逐一走訪,不僅對臺風導致的渠道破損、機耕路坍塌等損失進行記錄和估損,同時也與當地農戶充分交流,提出搶修、管護、防災、減災建議,特別對臺風中年久失修的損失進行了合理的賠付測算,為臺風期間有可能發生后續災害提前進行預防和準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