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強調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
當前,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已經成為推進質量興農的重要平臺和抓手。 自2014 年啟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以來,我國目前已累計有389個縣和24個地級市被正式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名單,北京市延慶區等86個縣被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河北省廊坊市等 9 個市被正式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這些縣市因地制宜、開拓創新,有效提升了當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力促進了農業高質量發展,成為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標桿和樣板。
嚴格創建標準,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堅持質量興農首先要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形勢不斷好轉,農業標準化全面深入推進,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7%以上。但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農藥、獸藥、化肥濫施亂用等現象仍不時發生。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通過嚴謹的創建標準和嚴格的創建程序引導創建單位在投入品監管、標準化生產、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等8個方面進一步精進提升,有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從實際創建效果來看,各創建單位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政府考核,由部門工作升級為政府行為,加大投入,加強督促,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保持在 98%以上,群眾滿意度平均提升18%。要建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定期考核、動態管理”的工作機制,開展監督檢查,確保國家農安縣(市)的成色底色。
強化屬地責任,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推進質量興農離不開有效的監管。現階段農業生產分散、基層監管力量薄弱等問題依然存在。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重心下沉、關口前移,把好農產品種植養殖關。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以縣為單位整建制開展創建活動,特別是以“菜籃子”大縣為創建重點。當前,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均建立監管名錄,落實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制度,實施農業綜合執法,建立舉報獎勵制度,檢測、監管、執法能力全面提升。不少縣市還創新形成了一大批管用的監管制度和措施,有的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搭建智慧監管平臺,實現監管對象全覆蓋,有的建立了準入備案制,規范了農資銷售渠道等等。
突出質量管控,助推品牌打造和產業發展。打造農業品牌是促進質量興農的重要一環。擦亮品牌有助于引導農業經營主體主動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不少縣市在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的過程中引導經營主體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擺在突出位置,打“優質牌”、念“安全經”,以質量安全促品牌發展,推動種植養殖綠色轉型升級,打造了一批知名農產品品牌,促進了鄉村產業轉型升級。要深入挖掘“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這塊金字招牌的價值,通過“亮牌行動”強化國家農安縣(市)責任,引導經營主體主動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安全意識,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讓我們進一步擦亮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品牌,放大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的品牌效應,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安全優質營養的品牌農產品,助推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