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2年,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積極支持配合金融機構,多點發力、精準著力,扎實開展金融服務創新實踐探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強有力的金融力量。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團隊,在梳理各地、各金融機構選送的金融支農惠農好經驗、好做法的基礎上,遴選出可復制、可推廣、可學習借鑒的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模式與十大典型案例,現予發布。
【摘要】 近幾年,浙江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堅持以提升農戶體驗為重點、以實現農險全周期最便捷服務為目標,建設“浙農險服務直通車”數字化應用。通過業務流程重塑、體制機制創新和多跨部門協同,構建“一鍵參保、一鍵理賠、一體融資、一圖風控、一表監管、一網聯農”六大功能場景,有效破解小農戶參保理賠難、保險與涉農主體數據共享難和政府風控監管難三大難題。目前中央和省定22個險種全部實現在線參保、理賠,農戶參保從最少跑4次變為跑0次,理賠時間從30多天縮短到10天以內,小額賠款當天即可完成,做到高效便捷實時閉環可追溯,有效發揮了農業生產“安全閥”和農村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創新背景
按照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總體部署,聚焦破解農業保險領域存在的小農戶參保理賠難、保險與涉農主體數據共享難和政府風控監管難三大難題,錨定保險深度達到1%、保險密度達到500元/人的目標,浙江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協調小組辦公室(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牽頭,以下簡稱“省農險協調辦”)牽頭建設“浙農險服務直通車”數字化應用(以下簡稱“直通車”),依托全省統建的“浙里辦”手機應用APP和浙江鄉村大腦,構建“農民參保的便捷服務端口”,打通“農業防災理賠的快速反應通道”,形成“農業災害風險防范監管的精密智控器”。農戶手機登錄客戶端即可做到農業保險線上投保、線上理賠,相關數據自動對接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實現“足不出戶、一鍵辦理”。
主要做法
(一)組建專班,高效協同推進建設。省級建立“政府部門+共保體+技術公司”的農業保險體系數字化改革攻堅專班,實體化運行,各試點縣參照省級機制,全部建立攻堅專班,步調一致、同頻共振、全速實施。頂層設計方面,攻堅專班啟動“數字化改革攻堅月行動”,實行“日碰頭、周會商、常態溝通協調”,集中力量、集思廣益。堅持從農戶的思維習慣和實際需求出發,以“管用、好用、實用”為目標,在廣泛征求市縣和農戶意見基礎上,反復調整、優化架構設計,迭代更新場景應用,力求功能設計契合農戶需求痛點。應用開發方面,按照總體規劃、急用先建、分步實施、迭代升級原則,聚焦農戶最期盼的服務,以“浙里辦”為統一入口,緊盯農時、狠抓開發進度,在我省水稻生產期前順利完成并上線運行。
(二)重塑流程,精心設計提升體驗。堅持以提升農戶體驗為核心、以實現農險全周期最便捷服務為目標,攻堅專班召集基層農業農村部門、種養殖大戶,將22個省級以上險種的承保理賠流程節點逐一進行拆分剖析,優化成熟一個,上線一個。流程重塑方面,在確保監管合規的前提下,將原有流程由串聯改革為并聯,將原來“讓人跑”變為“讓數據跑”,重塑簡化,提高農戶參保便捷度。比如水稻種植險,參保流程從原來的37天壓減到重塑后的5天以內,農戶可以一次都不用跑。通過技術手段打破省本級農業農村、財政、銀保監、氣象等各個職能部門和保險機構間的數據壁壘,貫通數據流、服務流,實現省、市、縣、鄉鎮、村組五級服務體系縱向全貫通。推進小農戶參保方面,針對浙江省農業生產小戶多、分布散的特點,“直通車”創新設計了整村參保(理賠)、清單到戶的業務流程,一改以往挨家挨戶上門辦理的局面,在方便農戶、提升效率的同時,有效推動了小農戶愿保盡保,當年主糧作物保險覆蓋率達到70%以上。
(三)組織動員,試點推廣以點帶面。為加快“直通車”在基層鋪開落地,省農險協調辦克服疫情影響,于2022年5月上旬組織召開了全省“直通車”推廣應用視頻動員會,通過試點縣經驗交流、保險機構服務承諾、推廣實施方案發布、現場演示培訓等,全省推進部署推廣。壓實責任方面,全省各級農險協調部門充分認清推廣應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把推廣應用“直通車”作為年度農險工作的“牛鼻子”工程,主要負責人親自抓,確保高質量推動農險直通車擴面全覆蓋。應用推廣方面,在選擇德清縣等5個縣先行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時間節點和任務指標,做到當年5月份將應用擴大到24個產糧大縣,7月底全省三分之一縣省定以上險種100%上線,9月底三分之二縣省定以上險種100%上線,年底以前全部上線。進度保障方面,建立常態化動態調度機制,省級每周調度省定以上險種線上化率,對進度偏慢縣采取點對點指導,對任務落實不力的市縣下達提示單。
(四)下沉田地,直面農戶宣傳推介。省共保體各成員單位發揮農網覆蓋面廣、服務力強的優勢,全員發動、靠前作為、同頻推進,開展系統內員工培訓146場次,累計培訓超過1570人次。主動下沉田間地頭對接鄉鎮村聯絡人、協保員,建立“大戶一對一、散戶集中組織”對接聯系制度,為農戶講解“直通車”高效便捷的參保服務功能,打通推廣落地“最后一公里”,引導農戶參保從“紙上辦”向“指上辦”轉變。注重典型案例、突出經驗宣傳,充分利用各級媒體宣傳資源和“矩陣式”宣傳優勢,通過系統員工微信群、朋友圈、短視頻等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的全面宣傳,累計制作印發宣傳折頁55050份,宣傳海報2610張,提升“直通車”在全省農村地區知曉度。
支農成效
截至2022年末,中央和省級22個財政補貼險種全部上線“直通車”,覆蓋全省73個涉農縣區,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提供農業風險保障543億元,保費規模16億元(不含寧波),同比增長16%,累計參保農戶達6.82萬戶,線上化率達90%。
“直通車”有力推動了浙江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一是全面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全年累計承保水稻保險面積771萬畝,水稻保險覆蓋面比上年提升14個百分點。率先全國整省域推進水稻完全成本保險,將水稻種植保險最高保額從每畝1000元提高到1400元,增加后的保額基本覆蓋物化成本、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等水稻種植總成本,保障水平居全國前列。二是充分放大“保險+”服務成效。“直通車”暢通了農戶農業生產數據和保險、銀行、擔保等金融部門數據,推動農業保險增信與涉農金融聯動,從單純的風險保障服務向綜合金融服務延伸,實現險金擔一體化融資服務。同時通過涉農保單數據直推,幫助農戶爭取更高授信額度和優惠利率,解決農戶融資貸款需求,助力普惠金融發展。三是有效實現大災快速理賠。建立健全重大災害保險應急工作預案和快速理賠響應體系,推動農業保險由災后理賠向災前預防、災中施救等全鏈條拓展。以2022年梅花臺風為例,有嵊州市等7個縣(市、區)農戶報案比例、無人機快速估損等數據因子達到快速理賠紅色預警觸發點,按決策機制保險公司快速響應一次性預賠,一改過去理賠資金幾個月也到不了農戶手中的狀況,共賠付1.09億元。四是大幅提升農戶獲得感。農戶通過“直通車”參保,從過去最少跑4次、流程超30天,變為一次都不用跑;理賠時間從30多天縮短到10天以內,小額賠款當天即可完成。小農戶通過“整村參保、清單到戶”模式參保,方便快捷,有效推動了小農戶參保覆蓋面提升。五是智能監管。通過“直通車”監管駕駛艙,做到每一個險種運行質量全程掌握可評價、每一個地區農業保險開展情況動態更新可調度、每一家保險機構服務效能可監管、每一筆財政補貼資金監管都實時可追溯。
下一步安排
浙江省農險協調辦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農業農村部有關決策部署,以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以險穩產、以險促產。
(一)加快迭代“直通車”數字化應用。進一步發揮農業保險共保體作用和優勢,常態化開展“直通車”應用工作,提高“直通車”惠及面。暢通農戶意見反饋渠道,聚焦農民急求急需急盼和使用體驗改善,迭代升級應用場景。深入推行“農業保險+”,做到以險增信,多途徑緩解農戶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難題。
(二)持續推進農險“擴面提標增品”。繼續在全省域推進水稻完全成本保險,穩步擴大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試點,支持因地制宜開展綜合類保險、氣象指數保險等險種試點,著力構建具有浙江特點、體現高質導向、符合農民需要的農險產品體系。
(三) 不斷完善農險服務質效。建立健全第三方跟蹤調查評價機制和農業保險專家咨詢機制,定期評估農業保險產品實施效果,開展農戶滿意度和保險需求調查,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特色險種升級擴面,對參保少、農戶不歡迎的險種,及時淘汰退出,實行險種科學準入、優勝劣汰、動態管理。
(來源:浙江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協調小組辦公室)
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