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榮昌與四川隆昌的接合部,遠山如黛,林深徑幽。剛剛投產的“雙昌”智慧豬場,建在榮昌普陀村一處山坡上,這里藏著當地人的寶貝——世界八大、中國三大優良豬種之一的榮昌豬。
2023年12月,一場冬雨過后,天氣顯得陰冷潮濕,豬場卻一直保持干燥。得益于數字化應用,在榮昌,豬過上了“飲溫水、睡溫床、享空調”的“五星級”生活。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榮昌區委網信辦主任桂小高介紹,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潛移默化改變著榮昌鄉村的生產、生活與生態,鄉村振興正騰“云”駕“數”。
養豬場里的數字化變革
這段時間,同事休假,“雙昌”智慧豬場只有李檢富一個員工在崗。要照看300多頭豬的“吃喝拉撒睡”,他卻游刃有余。這是如何做到的?
李檢富說,秘訣就在于“數字化”。在這里,成百上千個紅外線探頭實時監測榮昌豬的身體狀況,自動為它們洗澡、調整飼料配比和場區溫度,而李檢富主要負責日常巡檢工作。
智慧農業發展的廣度、深度決定了農業現代化的后勁、速度。數字化應用一方面節約了“雙昌”智慧豬場的人力資源,一方面通過標準化手段最大程度上減小生豬患病風險。
該豬場里設置的物聯網平臺可以收集各區域實時影像資料,并對異常情況做出預計處理;各養殖圈舍實時環控和飼喂數據聯網上傳,對任何異常情況進行監管和多級報警,就好比為豬安排了全天24小時的健康管護,使得生豬存活率達到90%以上。
與印象中的豬場不同的是,“雙昌”智慧豬場沒有熏人的氣味和橫流的污水。順著李檢富所指方向,豬場外幾個罐體引人注目。“這是我們配備的污水循環處理利用系統。進去的是糞水,出來的則是肥水。”李檢富說,這些肥水將免費供給周邊村民用于農業生產。
據了解,目前榮昌打造了年出欄仔豬50萬頭的數字化樓宇式種豬場和年出欄榮昌豬4萬頭的重慶最大AI+液態飼喂育肥場,形成智能環控、個體監控等數字化解決方案9個,人力成本降低30%,生豬盈利能力提升50元/頭。
然而,從憑經驗養豬到憑科學養豬的數字化變革,不僅體現在自動化水平,更為關鍵的是能否掌握核心技術。對生豬產業而言,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影響著產品的競爭力。近年來,榮昌建立了“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三級保種體系。
“雙昌”智慧豬場就建有基因庫。豬場運營方琪金集團負責人程福平表示,未來豬場將加大對榮昌豬、內江豬兩大華系種豬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更好地提升華系豬的品種和品質,在壯大生豬產業的同時,助推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
信息共享破解農產品供需失衡難題
榮昌靈方大道19號,坐落著全國唯一的畜牧單品種國家級大數據服務平臺——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大數據中心。
走進該中心,能看到大廳內巨大的屏幕實時顯示著各地生豬交易數量、交易價格等數據,就如同來到了一家證券交易所。它的建立,與“豬周期”息息相關。
長久以來,生豬養殖產業存在“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當地學者表示,農業生產由于市場供求信息不對稱,常常會導致農產品供需失衡。市場呼喚建立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信息共享平臺。
為此,這幾年榮昌加快建設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大數據中心,通過線上交易、線下交收的方式,將傳統交易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交易不自由、中間環節長、品質難保證等癥結從生豬產業鏈上松綁,同時集成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形成智能養豬流程閉環。
流動,讓數據這一要素更好發揮著價值。
榮昌區昌州街道石河村6組村民、昌州街道興旺種豬場場長郭平是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大數據中心的受益農戶之一。乘勢搭上了這一平臺,她將豬賣到了全國各地。
在此基礎上,該中心積極探索“企業+農戶+扶貧+集體經濟+科研+智慧養殖”的一體化模式,為農戶提供智能化養殖改造和數據支持等服務。截至目前,已成功接入全國200余個農貿市場、600余個大小種豬場,實現近20萬頭生豬全鏈條“一站式”實時監管,成為重慶智慧農業的一個典型。
在中央網信辦等七部委聯合組織的首批117個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終期評估中,重慶報送的“榮昌區:縱深推進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建設”入選全國優秀案例。
美麗鄉村擁抱數字化生活
2023年,榮昌龍集鎮迎來一個變化——以往因子女不在身邊,留守老人拿不定主意的事,現在通過“云壩會”來解決。
2023年5月的一天,龍集鎮清河村黨支部書記張軍召集村里留守老人聚在院壩,面前是與在外務工村民視頻連線的大屏幕。“今天組織召開‘云壩會’,主要是想聽聽大家對我們小院經濟發展有什么好的建議,特別是咱們小院今年新建了一家‘數字蜂場’,蜂蜜產量有了顯著提升。大家對蜂蜜養殖有想法嗎……”張軍開門見山。
經過視頻連線的討論,當天10多名當地留守村民與外出務工子女“同頻”對話交流,不少村民都開始嘗試養殖蜜蜂增加收入。
“數字鄉村建設,從來就不是所謂的空中樓閣,而是要有實際的應用場景來承接。”龍集鎮有關負責人表示,“云壩會”這一數字鄉村場景,村民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一來更加透明直觀地打通了鄉村基層治理中不少的堵點、難點問題;二是拉近了在外務工村民的距離,讓他們及時了解到家鄉建設和發展情況,為數字鄉村建設增添“人力”與“智力”。
龍集鎮也是榮昌區首個全域數字鄉村試點鎮。健康手環為老人監測健康數據、“數字龍集一張圖”集成全域生活生產情況、“龍集在辦”小程序讓村里事網上辦……在這里,數字生活正遍地開花。
事實上,這些場景的建設需要“地基”支撐。桂小高介紹,目前榮昌正加快鄉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全區建成5G基站1714個,鎮街均實現5G信號覆蓋。村(社區)光纖網絡和4G信號全覆蓋,農村互聯網通村入社率100%,廣播電視網絡覆蓋全部村(社區)。這些數據也折射出當地城鄉“數字鴻溝”越來越小。
更可喜的是,去年以來,龍集鎮新引進包括榮昌區數字鄉村網紅孵化基地、上海敦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20余家數字鄉村相關領域企業,數字基建正在激發當地鄉村產業新業態。
“此外,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不斷提升,也考驗著村民對網絡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及運用。”桂小高介紹,榮昌正著力營造網信普法氛圍,積極構建線上“宣傳矩陣”。同時,推動打造線下“宣傳矩陣”,整合利用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小院、法律之家等陣地,融入網信元素、網絡安全知識、法律知識宣傳等,形成小院、村、鎮(街道)為一體的宣傳陣地。
榮昌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榮昌還將依托現有優勢資源,引領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健全體系提升水平,打造鄉村數字治理新格局;聚焦“三農”惠及民生,增強公共信息服務能力,助力鄉村振興加“數”跑。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