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農業大省,也是農業保險大省。一方面,山東農業品類多、體量大。2023年,山東全年糧食總產達到1131.1億斤,連續3年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居全國第三;蔬菜、肉蛋奶產量居全國第一,水果、水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二。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2531.9億元、一產增加值6506億元,均居全國第一。另一方面,山東位于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內陸與半島結合,地貌類型復雜,自然災害多發易發。2023年全省自然災害以風雹、洪澇為主,雪災、地震和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不同程度發生,全年各種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17.38千公頃。基于此,山東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堅持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全力建設齊魯糧倉,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走出了保障糧食安全、實現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山東經驗”。
持續健全工作推進機制
山東建立了省級農業保險管理機制,常態化統籌部門協同,共同推進農業保險工作。
建章立制,完善制度體系。根據《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山東制定了實施意見,堅持“擴面、提標、增品”的發展思路,全面提升農業保險發展格局,明確了要積極拓寬農業保險服務領域,探索開展“農業保險+”。印發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獎補政策、實施細則,明確省市縣三級財政支持種類和比例。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合理考核遴選承保機構。建立了財政、農業農村、林業、金融監管等7個部門組成的工作聯席會議,確定了聯席會議辦公室,明確了成員單位職責,結合工作實際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推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出臺了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績效評價辦法和遴選方案,通過績效考核實現末尾淘汰,通過省市兩級公開遴選,保持縣域承保機構適當競爭格局,有效提升了農業保險服務質效。在2023年新一輪承保機構遴選中,遴選出16家省級機構、528家縣級機構,進一步壯大了機構力量,優化了市場競爭格局。
搭建農業保險數據平臺,加強信息化管理。2020年8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會同財政、發改、自然資源、畜牧和各保險公司,建設啟用了全省農業保險補貼與管理系統平臺,將政策性險種業務流程線上化,建立規范統一的保單數據核驗標準,實現全省保單級數據實時上報、線上審核、合規校驗、資金管理等全程留痕,有力提升了農業保險精細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累計處理保單171.5萬單,涉及保費290.1億元。
大力抓好主糧保險工作
山東堅持高覆蓋率、高保障水平、高精準化水平,持續抓好三大糧食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工作。
穩步擴大覆蓋面。2023年,全省小麥、玉米、水稻參保面積達到1.07億畝、參保率94%。其中,在94個產糧大縣全面推廣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參保面積9800萬畝,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參保率約為86%。2024年在全省全面實施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小麥參保率超90%。
提高風險保障水平。小麥、玉米、水稻每畝保額提高到了1000元、950元、1150元,覆蓋了糧食生產物化成本和人工、地租成本,有效保障了農民收益。
實行差異化費率投保。參照中國農業生產風險區劃地圖,將全省不同縣劃分為低中高三個風險等級,執行不同的農業保險費率。小麥完全成本保險按照低中高種植風險,分別執行3.00%、3.20%、3.40%的費率;玉米完全成本保險按照低中高種植風險,分別執行4.21%、4.42%、4.63%的費率,有效提升了農業保險精準化水平。
切實開展農業特色保險
山東圍繞鄉村產業振興,聚焦多元食物供給,不斷豐富農業特色保險品種,做好農業特色保險工作。
聚焦多元食物供給,豐富農業保險品種。出臺地方特色農產品險種以獎代補政策,省財政按照市縣兩級財政資金的50%—60%給予獎補,鼓勵地方圍繞“土特產”,開發特色險種。2023年底,全省特色險種達到93個,其中,省級特色險種達到11個(溫室大棚、蘋果、桃等3個自然災害險種;生豬、大白菜、大蔥、馬鈴薯、大蒜、蒜薹、辣椒、生姜等8個目標價格險種),地方特色險種82個,涵蓋了主要糧經作物、園藝作物、水產品、畜產品、林特產品等,為48.29萬戶農戶提供風險保障220億元。
聚焦提升收益保障,推廣“保險+期貨”試點。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結合山東實際,省級統一實施了棉花、蘋果、花生“保險+期貨”試點。在棉花試點上,2023年,全省投保面積55.8萬畝、保費6134萬元,提供價格下跌風險保障8.3億元,共賠付1.23億元、賠付率超過200%。在花生試點上,投保面積5.98萬畝、項目保費621.3萬元,其中,592.6萬由鄭商所、地方財政按照1∶1比例承擔,農戶自繳28.7萬元、每畝4.8元,共賠付1031萬元。在蘋果試點上,投保面積3.96萬畝,項目保費2194萬元。其中,1600萬由鄭商所、地方財政按照1∶1比例承擔,農戶自繳594萬元、每畝150元,提供約7億元價格風險保障。
加快推動全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雖然山東農業保險工作取得了一些經驗,但是仍有不足和提升空間。在下一步工作中,山東將扛牢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政治責任,強化農業保險政策創設、險種創新、能力提升,加快推動全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持續實施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政策。做好風險等級劃分,精準厘定費率,落實財政增加補貼預算,做好政策宣傳推廣,盡快實現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政策全省覆蓋,讓更多的種糧農民受益,為糧食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創新地方特色險種。用足用好地方特色險種獎補政策,梳理一批產業基礎好、種植規模大、農戶投保積極的特色農產品險種,省級制定保險產品統一條款,在全省范圍推廣。創新政策性農業保險與商業性保險組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提升整體風險保障能力。
進一步拓展農業保險功能范圍。聚焦種業、設施、數字等現代農業發展重要領域,面向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保險+擔保”“保險+貸款”等模式,不斷強化農業保險功能,逐步擴大保險服務范圍。
提升農業保險精準化水平。充分運用信息化平臺、數字化手段,提高農業保險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開展農業保險精準承保理賠試點,對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開展空間位置采集,應用遙感影像技術生成作物信息地圖,與實際種植情況進行比對,推動保險精準投保和賠付。
強化基層農業保險服務力量。建立健全政府部門、保險機構聯動工作機制,引導保險機構強化基層服務力量,加強對基層農技人員、協保人員等培訓,提高農業保險承保、勘查定損等工作效能。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