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我國農業再保險的重要作用和發展趨勢
時間:2025-01-09 10:13:50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保險工作。自2007年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以來,我國農業保險發展迅速,在穩定農業生產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尤其是2019年發布《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后,我國農業保險持續提質增效,進入了推動高質量發展、向農業保險強國邁進的新階段。

  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發展成效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農業保險作為分散轉移農業生產風險、降低農民災害損失的重要工具,近年來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保障力度逐漸增強、政策地位不斷提高、制度建設日益完善。

  (一)對農業保險重視程度不斷提高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農業保險,政策關注程度和推動力度不斷提升。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農業保險一定要搞好”。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在中央層面把農業保險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保險工作提出四條具體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新要求。在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經過多年實踐發展,農業保險越來越成為我國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重要內容,也越來越成為農業支持保護的重要抓手。

  (二)農業保險長效發展機制逐步形成

  據初步統計,2020年以來中央層面相關部委共制定出臺30多份和農業保險直接相關的政策文件。各地也積極印發相應配套制度,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農業保險工作(領導)小組,有力推動了農業保險政策的落地實施。農險經營機構遴選和評價制度、承保理賠經營規則、大災風險分散管理制度等相關規章制度的出臺推動我國農業保險長效發展機制逐步形成,其中農業再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是一個重要方面。2020年,為解決我國農業保險風險抵御能力不高、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國務院批復設立中國農業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農再),標志著我國農業再保險進入了“政府主導”新階段。全球著名評級機構A.M.Best認為中國農再的成立給中國農業保險市場帶來變革,增強了保障農業風險的韌性。

  (三)農業保險保費規模增長、覆蓋范圍擴大

  保費規模跨越式增長。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2007年的51.84億元增至2023年的1430億元,增長了26.58倍,年均增長率23.04%。其中,2020年保費收入815億元,超過美國成為保費收入第一大國;2022年保費收入達到1219億元,首次跨越千億元大關。毫無疑問,我國已成為世界農業保險大國和極富活力的農業保險市場。

  擴面增品成效顯著。目前我國三大主糧保險的整體投保覆蓋率已達80%左右,較2018年提升了近20%。與此同時,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覆蓋品種和規模也在擴大,保險標的數量從2018年的272種增加至當前700多種,中央補貼險種保費收入占全部保費收入的比重從2018年的80%下降至當前的2/3左右,地方特色農產品保費規模占比明顯提高。

  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各地在發展“小農險”的基礎上,不斷向涵蓋涉農財產、人身和責任等產品的“大農險”擴展,還有各種“農業保險+”產品在實踐中不斷涌現。

  (四)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提升,損失補償效果明顯

  保障水平大幅提高。2023年,農業保險為農業提供風險保障約5萬億元,覆蓋農林牧漁總產值的31.4%,是2007年的13.6倍。三大糧食作物保險實現了從“物化成本”到“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的跨越,每畝保額從525元提高到1125元左右,保障水平從畝產值的40%提高到畝產值的80%左右。

  深度密度目標超預期完成。《意見》提出了2022年農業保險深度和密度要分別達到1%、500元/人的目標,2022年深度和密度分別達1.38%、690元/人,明顯超過預定目標;2023年深度和密度進一步提高到1.59%、874元/人。

  損失補償效果凸顯。2023年農業保險賠付率已接近80%,分別較2018年、2007年提高了約6%、17%。農民受災后,在可能獲得的各種賠償補償救濟中,農業保險賠款是最快的,農民參保體驗顯著提升。如河南“爛場雨”災害中,農業保險賠款26億元,是政府救災資金的5倍多,且從查勘定損至賠付資金到戶只用了7天時間。

  農業再保險在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農業再保險——“保險的保險”這一工具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為行業提供了堅實的大災風險保障。我國再保險市場積極作為,為直保公司提供穩定持續的再保險保障和服務。如中國農再聚焦農業再保險主業,實行“約定分保和市場化分保”相結合的業務模式,2021—2023年累計提供風險保障約3萬億元,在應對2023年河南“爛場雨”重大災害中,第一時間為農業保險承保機構提供緊急流動性支援,有效緩解了其賠付壓力,展現了國有專業農業再保險公司的政治擔當。同時,中再產險等再保險公司也提供了個性化保障維度的超賠分保等靈活多元的再保支持和風險保障。

  政策性再保險有效穩定了國內行業供給。2022年全球主要保險機構總體資本減少30%左右,主要再保險公司不得不通過退出合約、減少承保線條、承保覆蓋率以及平衡整體投資組合來大幅重塑其運營戰略。在艱難的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環境下,中國農再發揮市場主渠道作用,以約定分保機制為主的再保險供給模式為直保公司提供了持續再保險支持,穩定了我國農業再保險市場價格,政策性再保險作用彰顯。

  對推動行業創新規范發展作出了貢獻。第一,再保險機構通過對不同地區自然條件、農業發展現狀及歷史損失等信息的掌握和調研,針對性地創新解決方案,擴展保障范圍。如中再產險研發了高標準農田專屬保險產品,通過保險手段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提供全周期、全鏈條的風險保障。第二,農業再保險機構充分利用平臺優勢和專業優勢,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如中國農再積極發揮支農惠農政策智庫作用,每年組織開展重大政策問題系列調查和專題研究,部分轉化為國家政策,為完善農業保險制度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國農業保險再保險的發展趨勢和展望

  未來我國農業保險再保險有如下發展趨勢:

  我國農業保險將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在新發展階段,為推動加快完成《意見》2030年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標要求、實現從大國到強國的躍進,應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實現發展方式由數量擴張到穩量提質、運營方式由粗放到精準、服務方式由傳統到現代、功能類型由單一到復合等轉變。

  精準投保理賠成為農業保險新的工作重點。第一,依托科技力量和涉農大數據共享,加快建立健全行業數據共享機制,夯實精準投保理賠的基礎。第二,加大調查研究,推動農業保險標準化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符合中國實際的農業保險條款。第三,加強協保員隊伍建設和管理,開展相關技能培訓,提升其服務水平,夯實農業保險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和數據采集的第一步。

  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體系建設更為迫切。一方面要發揮中國農再在優化完善我國農業再保險制度中的核心作用,強化約定分保機制政策工具的作用,平衡穩定區域風險和主體風險,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利用好商業再保險市場優勢。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動建立全國統籌、中央與地方共建共享的大災風險基金,分步有序推進國家農業保險大災基金入軌運行,建立起“保險+再保險+大災風險基金”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體系。

  農業保險組織保障和制度建設將持續加強。一方面要繼續落實《意見》要求,發揮好國家農業保險工作小組作用,健全運行機制,明確職責分工,統籌規劃、協同推進農業保險工作。另一方面要健全農業保險法律法規體系,推動根據新態勢新需求調整修訂《農業保險條例》和加快立法。

  (供稿:中國農再研究院)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