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優質農產品品牌打造,是走質量興農之路、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于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引領性作用,也對提升呼和浩特市現代農業核心競爭力、助力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2024年10月底,呼和浩特全市“三品一標”(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名特優新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以下簡稱“三品一標”)獲證與用標企業290家,獲證產品451個。其中綠色食品獲證41家企業,涉及92個產品;有機食品獲證87家企業,涉及280個產品;已獲證5個農產品地理標志,授權用標企業17家;名特優新農產品獲證產品74個,涉及企業145家。
聚焦問題 有的放矢
國家利好政策運用的空間還有待提高。近年來,國家、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相繼出臺支持農畜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相關政策,但全市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龍頭企業等)在用足用好政策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例如自治區2023年出臺的《關于印發推進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第12條“支持養殖場開展良好農業規范認證(GAP),對通過認證的一次性給予 5 萬元獎勵”,但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尚未有企業通過官方途徑開展GAP認證,尤其是一些獲批的國家級、自治區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和高標準農田等農業科技相對集中的區域龍頭企業還未實施GAP認證。
“三品一標”申報主體力量不強。“三品一標”申報認證主要由相關企業發起。從呼和浩特市實際看,申報企業規模和分布呈現出“小而散”特點,企業相關技術人才匱乏。另外,旗縣區人民政府與龍頭企業尚未廣泛深入參與到申報工作中,制約了申報效率進一步提升。
龍頭企業申報“三品一標”示范作用還不強。截至2024年10月,全市自治區級農畜產品龍頭企業中有“三品一標”認證企業37家,盟市級龍頭企業有“三品一標”認證企業66家,總合計103家,占比不足全市各級農畜產品龍頭企業總數(435家)的三分之一,龍頭企業“三品一標”認證申報比例較低。企業品牌意識不強、認證費用相對較高、不了解申報渠道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三品一標”產品規模化標準化程度還不高。這些已認證企業的種植面積大多在幾百畝左右,牲畜數量多數不足5000頭,沒有形成規模優勢,且多數沒有實施標準化管理。在調研中發現,作為乳產業前端產業鏈的飼草業相關企業,原料基地創建與主動參與良好農業規范認證(GAP)的力度還不夠,認證企業較少;一些認證企業對生鮮食用農產品有過度包裝的問題,對綠色環保流通的引領示范作用仍需加強。
打造優質農畜品牌的部門合力有待提高。一是呼和浩特市“三品一標”認證未能有效與區域公用品牌“敕勒川味道”有機融合。“敕勒川味道”品牌授權由呼和浩特市商務局負責,但“三品一標”申報認證職能在呼和浩特市農牧局,一定程度上存在認證與授權區域公用品牌“兩張皮”的現象。二是農牧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在推動農畜產品品牌升級過程中的聯動性還不強,消費者還不能很好地甄別優質農畜產品品牌的優勢,優質農畜產品的市場效益還不夠凸顯,品牌附加值還不明顯。三是文旅部門在推動“農文旅”融合中,開展優質農畜產品推介的力度還不夠。對優質農畜產品的公益性宣傳缺乏平臺,未能充分使用新媒體對“三品一標”認證農畜產品進行宣傳,傳遞到消費者終端的品牌傳遞效應不強。
補齊短板 打造品牌
充分利用政策優勢。2024年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強調,要“深入實施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三品一標’行動,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加快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名特優新等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推進標準化生產”“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建設一批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優質特色產品品牌”。2023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印發《關于支持呼和浩特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建設“世界乳都”,統籌布局以呼和浩特市為核心的奶牛牧場重點建設帶,培育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產業鏈。目前,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建成國家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土默特左旗與武川縣建成自治區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F代農牧產業園應立足優勢,不斷開拓品牌。一是要利用好已有的利好政策扶持,結合園區內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步規劃實施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二是與產業園內龍頭企業打造與產品品牌創建同步推進實施。三是要引領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初級農產品的加工與品牌創建。
增強“三品一標”申報主體力量。一是除農牧部門外,各旗縣區人民政府要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三品一標”申報、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示范基地與GAP認證中,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支持引導新型經營主體申報“三品一標”。將“三品一標”申報認證與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及GAP認證納入各級農牧部門考核工作范疇,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實施。二是將農畜產品品牌化建設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的學習內容,加強對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讓其成為呼和浩特市農畜產品品牌化建設主力軍,全面提升農畜產品品牌申報率。三是鼓勵更多新型經營主體申報認證“三品一標”品牌,繼續在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中加大宣傳與政策解讀力度,鼓勵他們積極申報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等品牌,逐漸實現品牌的溢價效應。
增強龍頭示范作用。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 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指出,支持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推動農牧業龍頭企業上市。一是要將各項扶持政策向各級農牧業龍頭企業傾斜,鼓勵推動全市近400家龍頭企業主動參與到“三品一標”申報工作中,加強品牌農畜產品的申報力度,并多申報多獎勵。二是將“三品一標”認證企業作為龍頭企業申報的前置條件之一,增強企業對品牌認證工作的重視。三是各級政府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以獎代補,補貼他們在申報認證過程中產生的各類費用,降低企業成本。四是農業農村部門加大宣傳力度,鼓勵更多的龍頭企業到農業農村部門進行申報認證。
推動產品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建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示范基地與基地的GAP認證是從源頭把控農畜產品品質、保證產品原料綠色健康的重要抓手。一是要加強呼和浩特市綠色有機安全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GAP認證力度,農牧部門加大申報認證服務力度,通過直接深入新型經營主體種養殖基地、加工車間開展現場辦公,實地解決申報主體遇到的難題。讓更多新型經營主體規范生產的全過程,為市場與消費者提供優質綠色健康營養的農畜產品及產品原料,為精深加工做好源頭把控。二是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農業農村部于2024年4月1日聯合正式實施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生鮮食用農產品》要求,各級農牧部門聯合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率先引導龍頭企業建立試點,率先執行并形成“頭雁”引領作用。體現企業從生產到餐桌的全綠色發展理念。
打好組合拳,提升部門合力。一是呼和浩特市商務局與呼和浩特市農牧局整合商業老字號、“敕勒川味道”、農畜產品“三品一標”,形成打造首府區域公用品牌“敕勒川味道”合力,比如可以通過向“三品一標”認證企業分批次分類別授權“敕勒川味道”區域公用品牌,同時標識“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敕勒川味道”等LOGO標識,在更大范圍內宣傳呼和浩特市的優質農畜產品企業品牌與產品品牌。二是全市農口部門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食品流通領域加強農畜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使用的同時,與各大商超積極對接,適當增加綠色有機等品牌農畜產品的銷售專柜,做到優質優價,讓消費者切實感受到“一分價錢一分貨”。三是文旅部門在文化旅游,尤其是鄉村旅游板塊中應該涉及優質農畜產品的宣傳與推介,推進產品消費,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全市融媒體中心等公益宣傳平臺,可創作多種形式、消費者喜聞樂見的“三品一標”宣傳公益廣告,在線上線下平臺廣泛播出,引導更多消費者主動關注并消費“三品一標”農畜產品,提高企業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