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物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勇(左)與重慶雙福農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科平在市場調研(右)
問: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集團的基本情況,以及對雙福國際農貿城建設發展的戰略考量。
答:重慶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是重慶市委、市政府為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設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和高質量發展,于2023年6月29日整合重慶交運集團、重慶港務物流集團、重慶國際物流集團組建的市屬重點國有企業。集團主要以物流運輸為核心,融合商業貿易與客運旅游,共三大主營業務板塊。商業貿易產業包括農批市場、不動產經營、商業貿易、新能源四大業態。其中,農批市場以全市最大的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雙福國際農貿城(以下簡稱“雙福”)為龍頭,聯動主城及區縣重要節點市場,如觀音橋市場、菜園壩水果市場、渝南凍品交易市場、潼南蔬菜市場、南川豐綠市場等10家專業市場,以“一網”和“一平臺”為抓手,即農產品流通網絡和智慧農貿平臺,致力成為“全國領先的農產品流通平臺運營商”。
當前,“雙福”是集團商業貿易板塊的主力軍和主戰場,其戰略考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效保障農產品供應。“雙福”是由重慶市政府確定的“菜籃子工程”和“民生工程”,旨在確保全市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2024年交易量約470萬噸,交易額約430億元,為全市80%以上的市民供應了新鮮的蔬菜、水果,在保障全市農產品供應、帶動全市三農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輻射了四川、貴州、湖北等多個省份,輻射人口達6000萬人。二是數字化提升產品流通。通過建設智慧農貿平臺,實現農產品從進場、檢驗到銷售全流程的數字化管控,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全流程信息追溯體系,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和安全性。三是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通過對接農產品種植基地、實現精準產銷對接等方式,幫助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企業等提高生產標準化水平和管理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助力農業產業化發展。
問:今年是雙福國際農貿城成立十周年,下一步集團對“雙福”有什么樣的規劃部署?
答:加強雙福國際農貿城“一網一平臺”建設,建成以城鄉一體化物流配送網絡為基礎,層次鮮明、高效通暢的農產品流通網絡和集“電子交易、產品溯源、電子商務、市場信息管理、數據應用”于一體的智慧農貿平臺。
堅持發展定位,打造市場規模領先、交易數據領先、信息應用領先、經營水平領先和安全指標領先的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農產品流通平臺。堅持功能定位,以“服務民生、保供穩價、食品安全、繁榮市場”為宗旨,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穩步增長。一是進一步增強產地出貨和銷地批發并重意識,完善全程交易服務平臺。借助區位交通與地域輻射優勢,集團將助力“雙福”成為更大規模、更廣范圍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同時參與和支撐重慶“五千億級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集群”建設,實現農產品單向批發向兼備電商集散的轉變。二是加強供應鏈、延伸服務鏈、創新價值鏈,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檢測、貯存、分割、包裝、運輸、配送等增值服務,建設現代化冷鏈物流體系。同時,重構農批市場產業創新價值鏈,優化傳統經營模式,轉向線上線下協同經營,放大批發市場經營規模和服務效能,讓農產品批發商、經銷商、消費者可借助現代信息工具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實現更為高效便捷的交易服務。三是以互聯網、物聯網、信息技術為手段,建立現代化信息管理制度,加強信息網絡建設,促進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暢通,保障農產品源頭質量追溯。
問:新時代背景下,物流行業如何擔起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集團在服務“三農”方面有哪些實踐與舉措?
答:近年來,集團積極響應和落實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將服務鄉村振興作為企業核心任務之一。通過政策引導和資源配置,全方面支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一是鞏固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包括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倉儲設施等,改善農村物流條件,降低物流成本。整合多家快遞企業資源,實現貨物的集中收發與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布局倉儲設施,在農產品集中產區附近建設倉儲中心,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是持續優化農產品供應鏈。為提高農產品上行效率,一方面集團進一步整合供應鏈體系,深入農產品供應鏈,與農戶、合作社以及加工企業等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從生產、分揀、包裝等多個環節指導,助力提升農產品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搭建電商平臺與物流配送協同體系,開辟線上銷售渠道的同時優化線下物流配送流程,實現更快速、精準配送。
三是助力農村產業升級。支持現代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興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深與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引導主體提升規模經營水平、提高發展質量以及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拉動就業消費,吸引年輕人回鄉,助推鄉村人才培育和產業振興。
下一步,集團將著力實現城鄉三級物流一體化運營,打造物流實體網絡運營平臺。整合物流配送網絡,暢通網絡微循環,提升通道通達深度,建設完善以主城為核心、區縣為節點、鄉鎮行政村為末端的城鄉三級物流體系,打通城鄉“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問:冷鏈物流是零售生鮮配送、食品與農產品運輸儲存領域近年布局的重點,請談談集團在發揮資源優勢,保障農產品冷鏈運輸方面的創新舉措。
答:在保障農產品冷鏈運輸方面,集團將著力打造“一站式”智慧冷鏈物流,提供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程冷鏈服務。通過開辟更多冷鏈樞紐節點,鋪設冷鏈運輸網絡,拓展冷鏈運輸品類,爭取把重慶市各區縣特色優質農產品推向東南亞等國際市場,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泰、鐵海聯運)精品班列,穩步推進班車均衡化、高質量發展,加快重慶西部(東盟)農產品冷鏈分撥中心建設,推動全市進出口農產品運貿一體化發展。同時,我們還將積極參與冷鏈物流行業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推動冷鏈運輸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一是整合信息技術,建立冷鏈追溯系統,實現智能監控預警,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精準高效的冷鏈物流監管體系。導入質量管理體系,引入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保障食品安全,提升競爭能力;二是優化設施設備資源,引入先進制冷設備,優先整合現有冷鏈資源,逐步并購或自建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提高節能制冷效率;三是加強資源協作,拓展優質上游供應鏈渠道。大力探索供應鏈管理業務,以火鍋食材為核心,打通從上游水產養殖或凍品加工到餐桌的產業鏈條。四是積極拓展高附加值冷鏈物流業務,逐步從農產品向醫藥、生物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延伸,建設特色市場服務體系,形成核心競爭力。
問: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于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聯結點,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占據獨特且重要位置。請談談集團在助力重慶發揮區位優勢、加速構建現代化物流體系方面的思考。
答:集團作為重慶市屬重點國有企業,肩負了“著力構建現代化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和對外開放綜合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大使命。重慶市委、市政府將集團戰略愿景確立為“打造成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性現代物流團”。這更為集團賦予了“重慶市國家戰略的承接者、國際國內供應鏈的組織者、綜合物流服務的提供者、物流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數字物流的引領者”的定位內涵。
當前,集團的物流空間布局已融入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一是根據體系中的不同產業和企業的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務,對其中時效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物流成本承擔能力較強的產業,提供更為精細化的倉儲管理、逆向物流等服務;二是打造完善智慧物流平臺,實現供應鏈的可視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準確性,更好地預測和應對供應鏈中的潛在風險;三是根據體系內的產業布局和發展需求,優化集團自身的物流網絡,提高物流節點的覆蓋率和效率,為更好地滿足當地企業的物流需求,集團在中心城區、主城新區及周邊地區設立科學選址的物流中心、統倉共配;四是提供包括供應鏈管理、物流金融、跨境電商等綜合物流解決方案,幫助體系中的企業更好地管理其供應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五是加強產業協同,積極與服務體系的其他產業和企業協同合作,通過共同開發定制化的物流裝備、共同打造智慧物流園區等協同合作方式,共同推動產業鏈的優化和升級。
下一步,集團將充分利用各方優勢,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為構建重慶市現代化物流體系注入強大動力。一是打造現代化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提升物流效率。推動重慶市鐵公水物流資源整合協同,優化運輸結構,推動“一單制”規則創新,提升一體化、標準化程度,構建科學、便捷、高效的集疏運體系,提升西部地區物流貿易效率。二是加強智慧物流建設,推動產業升級。大力推進智慧物流建設,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打造物流數字化、智能化平臺,以數字賦能推動內外資源整合實現新突破,推動重慶市物流業務協同、數據互通、信息共享,實現物流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三是拓展國際物流網絡,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整合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等通道資源和運輸節點,促進多通道協同聯動,提升通道能級,構建“多極驅動、多向暢通”的綜合性國際物流網絡,實現出海出境能力跨越發展。四是注重綠色物流發展,推動可持續發展。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的號召,注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推廣使用新能源物流車輛、優化物流運輸組織模式,減少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實現物流產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